補虛葯

補虛葯

以提高抵抗疾病能力為目的,具有補充人體氣血陰陽之不足、消除機體虛弱證候、改善臟腑功能、增強體質的功效,治療各種虛證的藥物,稱為補虛葯,亦稱為補益葯。如:人蔘、黃芪、白朮、甘草、當歸、熟地黃、白芍、鹿茸、杜仲、黨參、北沙參、天冬、麥冬、冬蟲夏草、杜仲、淫羊藿、菟絲子、巴戟天、續斷、肉蓯蓉、山藥、龍眼肉、蜂蜜、阿膠、何首烏、大棗、枸杞子、黃精、百合、桑葚、龜甲、鱉甲、補骨脂、益智仁、韭菜子等。

性能功效


● 補虛藥用於補充人體氣血陰陽之虧損而治各種虛證。本類藥物的作用主要有二方面:一是補虛扶弱,二是扶正祛邪。根據其功效及主治證候的不同,可以分為補氣葯、補血藥、補陽葯、補陰葯四類。補氣和補陽類葯大多藥性甘溫,能振奮衰弱的機能,改善或消除機體衰弱之形衰乏力、畏寒肢冷等症;補血和補陰類葯藥性甘溫或甘寒不一,能補充人體陰血之不足及體內被耗損的物質,改善和消除精血津液不足的癥候。

適應範圍


● 適用於各種虛證,而虛證有氣虛、陽虛、血虛、陰虛之別。主要適用病症:
● 1.氣虛證
● 脾氣虛之食少便溏、神疲乏力、脫肛;肺氣虛之少言懶語、久咳虛喘、易出血汗等;心氣虛之心悸、氣短、多汗,勞則加重,神疲體倦;腎氣虛之神疲乏力,眩暈健忘,腰膝酸軟乏力,小便頻數而清等。
● 2.陽虛證
● 腎陽不足之畏寒肢冷、陽痿遺精、宮冷不孕、夜尿頻多;脾腎陽虛之泄瀉;肺腎兩虛之喘嗽等;
● 3.血虛證
● 心血虛或肝血不足所致的面色萎黃、唇甲蒼白、頭暈眼花、心慌心悸,以及婦女月經不調等。
● 4.陰虛證
● 肺陰虛之心煩不眠;肝腎陰虛之腰膝酸痛、遺精滑精、手足心熱、潮熱盜汗、眼目乾澀等。

臨床分類


● 根據藥物的藥性和臨床應用的不同,分為補氣、補血、補陽、補陰四類。補氣葯主攻補氣以增強臟腑機能活動,主治氣虛諸證;補陽葯主攻溫補人體之陽氣,主治陽虛諸症;補血藥主攻養血,兼能滋陰,主治血虛、陰血虧虛等症;補陰葯主攻滋陰補液,兼能潤燥,主治陰液虧虛諸症。

配伍方法


● 人體氣、血、陰、陽是相互關聯的,在虛損不足之時,各種虛損也常互相影響。氣虛常致陽虛,而陽虛多兼氣虛;血虛易致陰虛,陰虛多兼血虛。故補氣葯和補陽葯,補血藥和補陰葯,往往相須為用。若氣陰兩虛,宜補氣葯配補陰葯同用;氣血雙虧,宜補氣葯配補血藥並施;陰陽兩虛,當並用補陽補陰葯。其次應根據兼證的不同,進行適當配伍。

使用注意


● 補虛葯除有“補虛扶弱”的功能外,還可配伍祛邪葯,用於邪盛正衰或正氣虛弱而病邪未盡的證候,以起到“扶正祛邪”的作用,達到邪去正復的目的。部分補虛藥性能滋膩,不容易消化,過用或用於脾運不健者,可能妨礙脾胃運化。使用時還應注意顧護脾胃,適當配伍健脾消食葯,以促進運化,使補虛葯能充分發揮作用。凡身體健康無虛證者,不宜濫用,以免導致陰陽平衡失調,“誤補益疾”;邪實而正氣不虛者,以祛邪為要,不宜亂用補虛葯,以防“閉門留寇”;實邪未去而正氣已虛時,在祛邪之中,可適當選用補虛葯,以“扶正祛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