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蘊博

陳蘊博

陳蘊博(1935- )上海人,1988年被評為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證書,1991年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1999年被遴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教授級高工,博士生導師,中國工程院院士,1935年出生,上海人,畢業於浙江大學材料加工專業,1956年9月參加工作,現擔任山東科技大學材料學院名譽院長。

人物經歷


1956年9月參加工作,畢業於浙江大學材料加工專業,現擔任山東科技大學材料學院名譽院長。
現任大連交通大學特聘教授、山東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博士導師;機械科學研究院副總工程師兼機械工程材料技術研究中心主任;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副理事長兼諮詢委員會主任;全國材料學會副理事長等職。
曾在原機械部機械科學研究院、原機械部北京機電研究所從事科研工作;現任國家機械工業局北京機電研究所副總工程師,中國冶金質量認證中心技術委員會主任,全國熱處理生產促進中心主任和機械部先進位造技術研究中心首席專家。

研究方向


材料學、材料加工、表面工程、海洋工程材料、鋰離子電池材料等能源材料、耐磨材料、模具及機械構件的延壽技術領域等科技工作。

主要貢獻


出版專著三本,發表論文80多篇。培養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8名。
獲重大科技成果獎數達10次。創製成功的兩個新鋼種均以納入國標,一直長期持續被批量生產應用。由於堅持不懈對科技成果進行跟蹤和施行完善化工作,使科研成果"成活應用率"達85%以上,取得直接經經濟效益達38億元,並每年還可繼續提供巨額效益。
在金屬材料、強韌化理論方面取得重大科技成果有十多項,為解決重大工程裝備的關鍵製造技術、應用量大面廣的材料、材料塗層技術以及材料環境損傷失效抗力指標體系等方面都有諸多的學術和技術創新。現正從事材料超細晶技術、金屬基複合材料和新能源材料的研製工作。
首次提出了在低合金熱強鋼中用V/Ti/B復會沉澱強化的理論使其具有高的熱強性和熱穩定性,創製了工作溫度達620-630 °C低合金熱強鋼,用於電站設備和石油設備,處於國際領先水平。
創製了具有高紅硬性和高耐磨性的冷熱兼用的模具鋼5Cr4W5Mo2V鋼,填補了國際上高熱強韌模具鋼的空白。解決了高效、長壽精密成形模具的關鍵。
在國際生首次提出了旨在使模具選材科學化、量值化控制和穩定提高模具使用壽命的模具性能評價體系、失力抗力指標體系和優先設計技術,開創了模具選材、用材從過去沿用經驗自〕試用模式走向量值化指標控制的飛躍,從而為模具的正確設計、製造和合理選材提供理論和實踐依據。為穩定提高模具質量使用壽命以及充分發揮材料潛力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和普遍指導意義。
分別在鋼的強韌化、離子化學熱處理。複合熱理以及非調鋼控鍛一控冷理論及實踐等方面均取得重大成果。
在解決重大工程裝備及相關的關鍵製造技術問題、新材料新工藝共性技術、表面工程技術、材料環境損傷失效抗力指標體系和高性能鋁合金材料製備及成型技術等方面,都有諸多的學術和技術創新。先後主持承擔國家“十五”、“十一五”“十二五”新材料技術領域,以及多項國家863專項,973、863課題,攻關項目以及國家科技支撐項目,近年來又先後承擔“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大型鑄鍛焊件高效清潔熱處理和精密絲杠熱處理”;高性能低成本先進複合材料和鋰電池材料的開發;材料近凈成形、新型鋁合金及鎂合金材料塑性變形、成型加工技術及應用研究;高端模具材料及其先進位備技術,以及鋼鐵材料超細晶技術、結構材料鍛(軋)件非調質化技術、大型鍛件熱製造過程數值模擬的研發工作。
主持負責完成的科技成果中曾先後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和發明獎以及省、部級科技進步獎等重大科技成果獎(1—2等)達十多項,授權發明專利八項,授權國際專利二項,國家發明專利優秀獎一項,國家級新產品獎一項,出版專著五部,發表論文百餘篇,培養博士研究生、碩士生十餘名。由於對所獲成果採取不斷跟蹤與完善,使其存活應用率達85%以上。
陳蘊博
陳蘊博

獲獎記錄


榮獲國家發明三等獎一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和三等獎各一項。
全國科技大會獎一項Z國家機械工業局科技進步獎一等獎一項。
機械部科技進步獎二等獎二項、三等獎三項。
榮獲國家發明三等獎一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和三等獎各一項。
全國科技大會獎一項2國家機械工業局科技進步獎一等獎一項。
機械部科技進步獎二等獎二項、三等獎三項。
1988年被評為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
1991年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
1999年被遴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