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陰

腎陰

腎陰,生理學名詞。指腎本髒的陰液。腎陰,中醫名詞。又稱元陰、真陰、腎水、真水。是全身陰液的根本。對機體各個臟腑器官起著滋潤和濡養的作用。

簡介


● 英文名稱:Kidney Yin
● 學科來源:中醫藥學—基礎理論—臟腑

古籍摘選


● 秋燥一症,先傷肺津,次傷胃液,終傷肝血腎陰。(《通俗傷寒論·六淫病用藥法》)

名詞解釋


● 腎之陰氣,與腎陽相對而言,是腎之寧靜、滋潤、濡養和成形的一面,並可制約過亢的陽熱。

術語在線


● 引自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術語在線

百科解讀


● 腎陰指腎中屬陰的部分,也稱元陰、真陰、腎水、真水,與腎中屬陽的腎陽相對,具有濡養、滋潤及制約體內陽熱過盛的作用。

腎陰與腎陽

● 腎中精氣分為腎精與腎氣兩部分,其中腎氣即為腎陽。
● 腎陽是保證腎正常生理功能的動力,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動力來源。
● 腎精是保證腎正常生理功能的基本物質,可充足腎氣,兩者相互依賴,互相依存,共同完成腎的生理功能。
● 腎精具有主人體生長發育及生殖的作用。
● ● 人出生后,體內的腎精不斷充盈,保證幼年時骨骼、頭髮、牙齒等方面正常生長。
● ● 進入青春期后,腎精進一步保證人體生殖能力,女性開始出現月經,男子則出現精氣溢瀉。
● ● 隨著年齡增長,腎精開始減少,開始出現衰老的表現,如脫髮、牙齒鬆動、骨質疏鬆、女子經量減少甚至閉經、男子精少等。

病理表現

● 腎陰作為一身陰液的根本,對臟腑起到潤養滋潤、抑制陽熱的作用,與腎陽相互協調、相互制約,保證人體陰陽平衡。腎陰充足則各臟腑功能正常。
● 若腎陰虧虛,不能抑制心火,可能會出現心火亢盛。
● 若不能制約腎陽,進而會出現相火妄動,而見虛熱症,有可能進一步耗傷腎陰。

參考文獻


● [1] 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中西醫結合研究所,譯. WHO西太平洋地區傳統醫學名詞術語國際標準。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9.
● [2] 鄭洪新。中醫基礎理論。新世紀第四版。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