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79條詞條名為大坪村的結果 展開
- 貴州省畢節市七星關區
- 潮州大坪村
- 廣東省韶關市樂昌市梅花鎮下轄村
- 廣東省雲浮市郁南縣東壩鎮下轄村
- 廣東省普寧市大坪鎮大坪村
- 湖南省岳陽市岳陽縣月田鎮大坪村
- 雲南省曲靖市富源縣營上鎮大坪村
- 江西省贛州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大坪村
- 湖南省郴州市桂東縣寒口鄉下轄村
- 福建省福州市平潭縣中樓鄉大坪村
- 湖南省郴州市汝城縣大坪鎮下轄村
- 廣東省清遠市連南縣大坪鎮下轄村
- 湖南省資興市蓼江鎮大坪村
- 湖南省邵東縣流澤鎮下轄村
- 湖南省鳳凰縣廖家橋鎮下轄村
- 福建省泉州市安溪縣大坪鄉大坪村
- 懷化市鶴城區黃岩區下轄村
- 四川省資陽市雁江區小院鎮下轄村
- 雲南省昭通市鎮雄縣雨河鎮大坪村
- 福建省閩侯縣大湖鄉大坪村
- 雲南省永勝縣東風鄉東樂村委會大坪村
- 雲南省宣威市務德鎮大坪村
- 湖北省十堰市茅箭區大坪村
- 雲南省曲靖宣威市格宜鎮大坪村委會
- 江西省贛州市南康市大坪鄉大坪村
- 廣西省興安縣高尚鎮大坪村
- 廣西省桂林市恭城縣栗木鎮大坪村
- 貴州省六盤水盤縣四格鄉大坪村
- 廣東省韶關市南雄市全安鎮下轄村
- 雲南省紅河元陽縣大坪鄉大坪村
- 浙江省麗水市雲和縣雲和鎮大坪村
- 廣西融水縣同練鄉大坪村
- 山西省忻州市五台縣靈境鄉下轄村
- 廣東省清遠市佛岡縣龍南鄉大坪村
- 雲南省文山州廣南縣篆角鄉大坪村
- 建德市更樓街道鄧家村大坪自然村
- 福建泉州永春縣桃城鎮大坪村
- 廣東省信宜市思賀鎮大坪村
- 湖北省崇陽縣青山鎮大坪村
- 雲南省大關縣悅樂鎮大坪村
- 湖北省竹溪縣豐溪鎮下轄
- 雲南省鹽津縣興隆鄉大坪村
- 雲南省昭通巧家縣白鶴灘鎮大坪村
- 雲南省文山麻栗坡縣大坪鎮大坪村
- 四川省甘孜州丹巴縣巴底鎮下轄村
- 山西省長治市武鄉縣韓北鄉下轄村
- 江西永豐縣上溪鄉大坪村
- 雲南省華坪縣永興傈僳族鄉大坪村
- 雲南省曲靖市會澤縣魯納鄉大坪子村
- 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青嵐山鄉大坪村
- 雲南省雲龍縣漕澗鎮大坪村
- 雲南省麗江市永勝縣片角鄉大坪村
- 重慶市江津區夏壩鎮下轄村
- 福建漳州雲霄縣馬鋪鄉大坪村
- 雲南省昭通市彝良縣海子鄉大坪村
- 雲南省文山州富寧縣木央鎮大坪村
- 湖南省婁底市雙峰縣青樹坪鎮下轄行政村
- 浙江省衢州市龍游縣湖鎮鎮大坪村
- 雲南省曲靖市會澤縣馬路鄉大坪村
- 湖北省襄樊市保康縣黃堡鎮大坪村
- 貴州黔東南自治州丹寨縣大坪村
- 貴州畢節市納雍縣中嶺鎮大坪村
- 山西省朔州市山陰縣吳馬營鄉下轄村
- 雲南省大理市洱源縣三營鎮南大坪村
- 福建省漳州市漳浦縣南浦鄉大坪村
- 湖南省永州市祁陽縣八寶鎮下轄村
- 廣東省梅州市豐順縣留隍鎮大坪村
- 福建漳州華安縣湖林鄉大坪村
- 貴州省貴陽清鎮市衛城鎮大坪村
- 湖北黃岡市黃梅縣五祖鎮大坪村
- 福建省寧德市福安市社口鎮大坪村
- 山西省長治市平順縣石城鎮下轄村
- 雲南省宣威市田壩鎮大坪村
- 貴州省安順市平壩區十字鄉大坪村
- 貴州黔南州羅甸縣龍坪鎮大坪村
- 貴州銅仁市印江縣板溪鎮大坪村
- 雲南省昭通市魯甸縣小寨鄉下轄村
- 廣東省清遠市陽山縣黃坌鎮大坪村
- 福建省龍岩市連城縣蓮峰鎮大坪村
大坪村
湖南省岳陽市岳陽縣月田鎮大坪村
岳陽縣月田鎮大坪村村民委員會地址設在區位優越,風景秀麗,土地肥沃,物產豐富,素有“魚米之鄉”的美譽--岳陽,湖南 岳陽 月田鎮大坪村,聯繫人是楊夢奇先生,主要經營 政法宣貫、農業種植、社會治理 等。
目錄
桂花樹,大峰山,元朝永寧橋
月田鎮大坪村發現了一座距今670年的元代古橋——永寧橋。
大坪村地處岳陽縣月田鎮東面,北與湖北省通城縣毗鄰,南與岳陽市平江縣接壤,東距江西修水縣不足20公里,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在村西頭的山澗小溪上,有一座古橋,藤蘿垂河,名曰永寧橋。此橋連接附近8個村莊,是當地的交通要塞。
據大坪村楊姓族長楊如東介紹,從族譜查證,該橋是他的先祖楊清公修建的,於元至正五年(公元1345年)竣工,距今670年。橋的南端原來有一塊石碑,高約1.5米,寬0.8米,記載了修建此橋的歷史。1965年,因修水輪泵發電,石碑被人拆走。橋兩端下到溪底的十五級台階,也被拆除。
永寧橋為單拱橋,高7米,寬5米,長18米。這麼長的橋,全部用條石砌成,下面沒有橋礅,只有一個如半圓的拱形大橋洞,橫跨在二十米多寬的溪面上。下到溪底,筆者仔細數了一下,從橋底到橋面,共計35層條石。每塊石頭呈長方體,長0.8米至1.5米不等,寬0.4米左右,厚薄不一,約0.3米。
永寧橋十分雄偉,如長虹卧波。有《詠大坪永寧橋》一詩為證:“一虹橫碧水,兩地喜相連。日落銜遠山,飛蘿簇石前。清流腳下過,笑語路中穿。歲月留痕印,風霜幾百年。”可惜由於村民缺乏保護意識,亂倒生活垃圾,嚴重影響了橋的整體美觀。
永寧橋經歷了多次山洪暴發和戰亂。特別是1968年和1998年暴發山洪,溪水漫過橋面,但此橋仍安然無恙,沒有遭到破壞。據記載,該橋自建設成至今共修繕兩次,一次是1368年遭水損,一次是乾隆壬子年(1792年),楊姓家族對其進行了維修。
岳陽縣文物所專家胡飛躍看過永寧橋后指出,此橋設計合理,建築結構巧妙,體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傑出智慧和才幹,具有較高度的技術含量,值得研究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