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陽平衡

陰陽平衡

陰陽平衡是生命活力的根本。陰陽平衡就是陰陽雙方的消長轉化保持協調,既不過分也不偏衰,呈現著一種協調的狀態。陰陽平衡則人健康、有神;陰陽失衡人就會患病、早衰,甚至死亡。

簡介


● 英文名稱: Yin –Yang Balance
● 學科來源:中醫藥學—基礎理論—陰陽學說

古籍摘選


● 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離決,精氣乃絕。(《素問·生氣通天論》)

名詞解釋


● 陰陽之間均等平衡。

百科解讀


● 陰陽平衡是以陰陽對立制約與陰陽互根互用為基礎,在一定範圍內陰陽消長與轉化運動的結果,其平衡是相對的、動態演變的,是在一定時期內相互鬥爭與相互作用處於勢均力敵的狀態。

陰陽平衡的動態性

● 陰陽雙方總是處於不斷的鬥爭中,陰陽之間不斷的處於消長變化,是在一定範圍內處於平衡狀態,因此這種平衡狀態是動態演變的,不是靜止的、絕對的平衡。
● 機體正常的狀態為陰平陽秘,但是不同年齡段的機體陰陽的比例是不同的。兒童好動善走,此時的陰陽是平衡的,但是陽主動的成分佔主導地位;中年人沉穩,此時陰陽的比例大體相當;老年人身體比較弱,喜歡曬太陽,不喜寒涼,其陰陽也是平衡的,但是此時陰主靜的成分佔主導地位。

中醫學中的陰陽平衡

● 平衡狀態是中醫學追求的目標,在治療中根據陰陽失衡的具體狀態,採用相應的治療措施,最終達到以平為期。
● 陰陽之間的平衡被打破,機體會出現許多異常的表現。如陰偏盛,機體會出現畏寒肢冷、喜溫喜暖等癥狀,治療當祛除有餘的寒氣,經常採用溫中散寒的藥物,如乾薑、高良姜、附子等;如陽偏盛,機體會出現口乾口渴、心煩等癥狀,治療當清除多餘的熱邪,可採用清熱瀉火的中藥,如石膏、黃連、金銀花等。如陰偏虛,則陽佔主導地位,機體會出現虛熱的表現,如口渴喜飲、五心煩熱等,治療當“壯水之主,以制陽光”,可以採用玉竹、地黃、百合、沙參等養陰清熱的藥物以恢復平衡;如陽偏虛,則陰佔主導地位,機體會出現虛寒的癥狀,如喜溫喜按,治療當“益火之源,以消陰翳”,可以採用桂枝、肉桂、巴戟天、淫羊藿等溫補陽氣的藥物來恢復平衡。

參考文獻


● [1] 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中西醫結合研究所,譯.WHO西太平洋地區傳統醫學名詞術語國際標準。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9.
● [2] 印會河。中醫基礎理論。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4.
● [3] 鄭洪新。中醫基礎理論。新世紀第四版。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