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菌性陰道炎

細菌性陰道炎

細菌性陰道炎是婦科炎症較常見的一種。細菌性陰道炎是由各種病原菌感染引起的。生殖道感染、陰道微生態環境破壞、衛生習慣不佳、使用劣質衛生巾、高危性行為、糞瘺或尿瘺、慢性代謝性疾病、常穿緊身內褲等,均可引發本病。細菌性陰道炎主要癥狀表現為外陰紅腫、瘙癢、灼痛及陰道分泌物,還可能造成性交痛和排尿痛。陰道分泌物呈灰白色,黏稠。細菌性陰道炎根據細菌培養和葯敏試驗選擇適當的藥物治療。細菌性陰道炎如果未及時治療,可逆行感染引發其他泌尿生殖部位感染,甚至造成不孕。及時發現、及時治療,細菌性陰道炎一般預后較好。

就診科室


● 婦科或婦產科。

病因


● 由於外陰和尿道、肛門鄰近,容易受經血、陰道分泌物、尿液、糞便的污染,沒有及時清潔,可發生刺激或者繼發性感染而誘發細菌性陰道炎。
● 性活躍期性生活頻繁或多個性伴侶的青年女性屬於高發人群。
● 個人衛生不良或性安全意識薄弱,習慣穿緊身不透氣的內褲等。
● 經常使用刺激性洗劑清洗外陰及陰道。
● 既往有性病史,或伴有HIV感染。
● 伴有慢性代謝性疾病等。

癥狀


● 細菌性陰道炎主要癥狀表現為外陰紅腫、瘙癢、灼痛,還可能造成性交痛和排尿痛。
● 陰道分泌物呈灰白色,黏稠。

檢查


● 婦科檢查
● ● 主要了解外陰、陰道及宮頸情況,觀察分泌物的量、顏色等;宮頸是否存在病變,可取分泌物培養,必要時取活檢組織進行組織病理學檢查。
● 陰道分泌物塗片檢查
● ● 最簡單的檢查方法就是取外陰及陰道分泌物進行塗片或細菌培養並做葯敏試驗。
● B超檢查
● ● 了解子宮及附件有無佔位病變等。
● 血常規
● ● 白細胞計數正常或增高。

診斷


● 醫生通過癥狀、婦科檢查、陰道分泌物塗片或細菌培養檢查、超聲檢查等就可以確診細菌性陰道炎。
● 癥狀
● ● 主要表現為外陰紅腫、瘙癢、灼痛及陰道分泌物,還可能造成性交痛和排尿痛。陰道分泌物呈灰白色,黏稠。
● 婦科檢查
● ● 主要了解外陰、陰道及宮頸情況,觀察分泌物的量、顏色等;宮頸是否存在病變,可取分泌物行細菌培養,必要時取活檢組織進行組織病理學檢查。
● 陰道分泌物塗片和培養檢查
● ● 最簡單的檢查方法就是取外陰及陰道分泌物進行塗片或細菌培養並做葯敏試驗。陰道分泌物中的pH值增高,為5.0~5.5,而正常人為3.7~4.5。陰道分泌物的塗片中可檢出病原菌。
● B超檢查
● ● 了解子宮及附件有無佔位性病變等。
● 血常規
● ● 白細胞計數正常或增高。

鑒別診斷


● 細菌性陰道炎與真菌性陰道炎、盆腔炎、子宮內膜炎等疾病有相似的癥狀,需要醫生通過婦科檢查、陰道分泌物塗片檢查、超聲檢查等進行鑒別診斷。
● 如果有外陰瘙癢、灼痛感、陰道分泌物增多、性交痛等表現,應該及時去醫院就診,不要自己盲目診斷或治療。

治療


● 對於一般狀況好、癥狀輕、能夠口服抗生素的患者,一般選擇口服抗生素藥物及局部治療為主;對於病情嚴重、一般狀況差、藥物治療無效的患者,需要住院靜脈輸注抗生素及局部綜合治療。

藥物治療

● 恰當的抗生素治療,可有效清除病原體達到治癒。
● 根據細菌培養和葯敏試驗選擇適當的抗生素治療,用藥后可迅速緩解癥狀。
● 必要時患者的性伴侶也需要接受治療。

局部治療

● 可使用外用藥物治療,如甲硝唑栓。

危害


● 如果細菌性陰道炎未得到及時控制,可逆行感染造成盆腔感染甚至不孕,嚴重感染時會向周邊蔓延,導致肛周炎、尿路感染等。
● 長期感染有發生外陰病變的可能。

預后


● 急性感染及時治療可以治癒,預后較好。
● 急性感染期不及時治療會遷延不愈,發展為慢性,導致外陰局部黏膜病損、陰道口狹窄,甚至影響性生活。

預防


● 急性期治療期間禁止性生活,慢性期性生活應有所節制。
● 積極鍛煉,增強自身抵抗力。
● 注意保持外陰清潔,避免病原體感染。
● 如果有陰道、肛門及尿路感染需要及時治療,如果沒有及時治療,就會引起外陰感染。
● 避免使用劣質衛生巾,盡量減少穿過緊內褲等。

參考文獻


● [1] 謝幸,孔北華,段濤。婦產科學。第9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