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展研究中心
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展研究中心
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展研究中心(全國地質資料館、自然資源部礦產勘查技術指導中心)於2002年7月18日成立,是中國地質調查局直屬事業單位。
中心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資源資源部和中國地質調查局的領導下,主要承擔地質調查發展戰略研究、信息化建設與管理支撐工作,承擔境外地質調查管理支撐工作,負責全國地質資料接收、保管和服務工作,承擔找礦突破戰略行動的業務支撐、技術指導和相關研究工作。
根據2020年12月中心官網顯示,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展研究中心有職工247人,博士后9人;有內設機構32個處(室、中心),其中設六個業務部門,共有23個處室,綜合管理處室7個,其他處室2個。
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展研究中心於1999年9月籌建,2002年12月31日正式成立,是中國地質調查局的直屬事業單位,加掛“全國地質資料館”的牌子。
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展研究中心主要職責是,負責國家地質調查工作戰略與規劃部署研究,承擔地質和礦產勘查工作方向、發展戰略、規劃與宏觀部署研究;負責全國地質資料的接收、保管、維護和服務;承擔地質調查信息化建設工作,負責全國地質調查資料庫建設、維護,地質調查相關應用軟體開發和信息系統建設及中國地質調查局網路服務。為國土資源部和中國地質調查局提供地質工作決策技術支持和管理支持。
一、開展地質工作發展戰略、規劃研究;承擔基礎性、公益性地質調查和戰略性礦產勘查工作的宏觀部署與區域綜合部署研究。
二、負責全國地質資料數據的接收、保管和社會化服務;承擔地質調查資料數據管理的業務指導工作。
三、承擔地質調查資料庫建設、維護和更新,開展相關軟體的引進、開發與推廣。
四、承擔中國地質調查局信息系統的建設、運行和維護;承擔中國地質調查局機關辦公自動化網路體系建設與技術服務。
五、開展境外礦產資源調查和地質情報研究,推進資源“走出去”戰略,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
六、負責承辦中國地質調查局主辦的《中國地質》和《地質通報》等刊物。
七、承擔國土資源部和中國地質調查局交辦的其他技術支撐事項。
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展研究中心是國家公益性事業單位,是國家地質調查與地質工作綜合支撐研究與信息服務機構。未來十年的方向是努力建設成為中國地質調查事業的參謀部、全國地質資料中心與地學信息服務中心。
1999年9月1日,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展研究中心籌建。
2002年初,原國土資源部將掛靠在國土資源部信息中心的地質資料館劃歸發展研究中心管理;7月18日,發展研究中心正式成立,同時加掛“全國地質資料館”的牌子。
2012年11月30日,中編辦批准同意加掛“國土資源部礦產勘查技術指導中心”的牌子。
2016年12月9日,國土資源部地質信息技術重點實驗室通過驗收,並揭牌投入運行。
2017年1月3日,中國地質學會根據民政部和中國科協有關規定精神,同意中國地質學會地質資料研究分會成立,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展研究中心(全國地質資料館)為研究分會掛靠單位。
2018年9月28日,中編辦批複單位名稱變更為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展研究中心(全國地質資料館、自然資源部礦產勘查技術指導中心)。
根據2020年12月中心官網顯示,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展研究中心有職工247人,博士后9人。研究生學歷職工169人(博士86人,碩士83人)佔68.4%,本科61人佔24.7%,大專及以下17人佔6.9%。具有高級職稱138人(正高61人,副高77人)佔55.9%,中級職稱63人佔25.5%,初級職稱及其他46人佔18.6%。離退休幹部114人。其中,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2人;“地質調查主流程信息化團隊”入選國土資源科技創新團隊培養計劃;入選國土資源百千萬人才工程1人,百人計劃1人,領軍人才開發和培養計劃2人,傑出青年科技人才培養計劃2人,高層次地質人才培養計劃1人,青年地質英才培養計劃2人;入選中國地質調查局傑出地質人才3人,優秀地質人才3人,傑出青年2人;入選中國地質學會地質青年科技獎“金錘獎”和“銀錘獎”各1人,第十五屆青年地質科技獎1人;地質調查項目工程首席專家3人,二級項目負責人17人。
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施俊法
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施俊法
自然資源部科技領軍人才開發和培養計劃:張明華
自然資源高層次科技創新人才:施俊法、任收麥、張明華、李豐丹
自然資源部優秀青年科技人才:李景朝
中國地質調查局傑出地質人才:李豐丹、高振記、繆謹勵
中國地質調查局傑出青年:李豐丹
中國地質調查局高層次地質人才培養計劃:楊建鋒
中國地質調查局優秀地質人才:楊建鋒、楊宗喜、張萬益、李晨陽、李景朝、於曉飛
根據2020年12月中心官網顯示,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展研究中心有內設機構32個處(室、中心),其中設六個業務部門,共有23個處室,綜合管理處室7個,其他處室2個。局網信辦、局安全生產技術中心、局期刊管理中心掛靠發展研究中心設立。此外,中國礦業聯合會全球地質礦產信息共享工作委員會、中國地質學會科技情報專業委員會、中國地質礦產經濟學會青年分會、中國地理信息產業協會地質礦產信息工作委員會、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地學哲學委員會、中國自然資源學會資源產業專業委員會、中國地質學會地質資料研究分會等7個學術組織掛靠發展研究中心。
省部級科研中心:國土資源部地質信息技術重點實驗室、中國地質調查局地質信息化研究中心
全國地質資料館成立於1952年,負責全國地質資料和自然資源專業檔案的接收、保管和服務工作,承擔地質調查資料數據管理的業務指導工作。截止到2019年3月底,全國地質資料館館藏地質資料共17萬餘檔,涉及中國一個多世紀以來地質工作形成的各類地質資料與數據,館藏紙質地質資料已全部實現數字化,數據量達220TB。館藏地質資料最早可追溯到1894年,是由俄國人奧布魯切(契)夫(Obrutcheff)在秦嶺地區考察后編著的。建國前形成的地質資料7400餘檔,包括中國地質工作初創時期,老一輩地質學家編著的中外文專著或報告、譯著;國外友人在中國從事地質考察或調查形成的地質資料,如李希霍芬等人編著的地質資料;中國地質機構聘請的國外地質專家編著的地質資料,如瑞典人新常富(E.T.Nystrom)、丁格蘭等編著的中外文地質資料;日本侵華時期,為掠奪中國礦產資源開展的地質調查形成的日文資料。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形成的地質資料,主要是廣大地質工作者在中國領域及管轄的其他海域從事地質工作,以及在遠洋、極地等地區開展調查研究所編著的地質資料。除中文資料外,還有約4500檔的外文資料,包括俄文、法文、日文、英文等語種。
截至2010年年底,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展研究中心共開展國際合作與交流活動150項609人次,其中,出訪102項159人次,來訪接待30項119人次,舉辦國際研討會5項121人次,承辦商務部援外培訓班11期210人次。出訪及來訪國家涉及美國、俄羅斯、加拿大、澳大利亞、英國、法國、德國、荷蘭、日本、韓國、瑞典、丹麥以及亞、非、拉等多個國家和地區。
根據2020年12月中心官網顯示,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展研究中心在“十二五”期間,發展研究中心獲省(部)級科學技術獎65項,其中一等獎15項;獲國家發明專利7項,國家計算機軟體著作權72項;公開出版專著127部,發表論文1000多篇。
獲獎時間 | 獲獎項目 | 獎項名稱 |
---|---|---|
2017年 | 全國危機礦山接替資源勘查理論創新與找礦重大突破 | 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
2016年 | 航天重大工程的遙感空間信息可信度理論與關鍵技術 | 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
2016年 | 縣(市)礦政管理信息系統建設研究與應用 | 中國地理信息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
2016年 | 油氣地質資料服務系統研發及應用 | 中國地理信息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
2016年 | 國外礦產資源戰略選區風險管理系統建設與應用 | 中國地理信息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
《中國地質》雜誌創刊於1953年。由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資源部主管、中國地質調查局和中國地質科學院主辦、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展研究中心承辦的國內外公開發行之地學類綜合性學術刊物。雜誌是中文核心期刊,被《Chemical Abstracts》(美國化學文摘)、《Peферативный журнал》(俄羅斯文摘雜誌)、荷蘭的愛思唯爾書目資料庫(Elsevier’s Bibliographic Databases)、美國地質學會的GeoRef(地質文獻資料庫)等收錄,並被國內的《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CNKI)、《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CSCD)、《中文科技期刊全文資料庫》、《中國地質文摘》、《中國地理與資源文摘》、《古生物學文摘》、《中國石油文摘》、《環境科學文摘》等檢索期刊及資料庫收錄。
《地質通報》是中國地質調查局主管並主辦的地質學綜合性學術刊物,內容涉及基礎地質、經濟地質、海洋地質、能源地質、生態環境地質、災害地質、城市地質、農業地質、地質遺跡(公園)、勘查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學、地質實驗、探測技術、地質調查信息技術、科技政策、科技管理等專業領域。
2002年—2008年,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展研究中心連續7年獲得“中央國家機關文明單位”。
2005年起,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展研究中心連續7年獲得“首都文明單位”榮譽稱號。
2009年,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展研究中心獲“2008年度中央國家機關文明單位標兵”榮譽稱號。
2010—2011年,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展研究中心繼續保持“中央國家機關文明單位標兵”稱號。
2015年,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展研究中心獲“首都文明單位標兵”榮譽稱號。
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展研究中心統一使用中國地質調查局形象標識
工作定位:全力支撐能源、礦產、水和其他戰略資源安全保障,精心服務生態文明建設和自然資源管理中心工作
職務 | 姓名 |
---|---|
主任(館長)、黨委副書記(正局級) | 施俊法 |
黨委書記、副主任(副館長)(正局級) | 嚴興華 |
黨委委員、副主任(正局級) | 李劍 |
黨委委員、副主任(副館長)(副局級) | 霍雅勤、陳輝、任收麥 |
黨委委員、紀委書記(副局級) | 馬伯永 |
參考資料來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