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萎縮

肝萎縮

肝萎縮是由各種原因(病毒、腫瘤、結石等)引起的肝臟瀰漫性纖維增生、假小葉形成等病理性改變,導致肝臟形態異常和體積變小,是肝硬化相對晚期的一個形態學表現。肝萎縮常由於合成代謝降低、分解代謝增加所致。肝萎縮主要表現有噁心、嘔吐、食慾缺乏、厭油膩食物、腹脹、腹痛、皮膚鞏膜發黃、尿液顏色變深、乏力、嗜睡、牙齦出血、鼻出血、肝掌、蜘蛛痣等。肝萎縮主要依靠一般治療、藥物治療、手術治療。肝萎縮不及時治療,可能會引發肝性腦病、肝腎綜合征等併發症。肝萎縮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可控制或緩解癥狀。

就診科室


● 消化內科、普通外科

病因


● 肝萎縮可由多種原因導致肝細胞壞死,纖維組織增生而使肝體積變小,常由於合成代謝降低、分解代謝增加所致。常見的病因有:
● 各種原因導致的慢性肝炎、肝硬化等。
● 各種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結核、腫瘤等。
● 肝臟局部受壓,如肝臟瘀血、腫瘤、膿腫或囊腫的壓迫。
● 循環障礙,如肝動脈狹窄、門靜脈受壓等導致的循環障礙。

癥狀


● 肝萎縮的主要臨床表現:
● 噁心。
● 嘔吐。
● 食慾缺乏。
● 厭油膩食物。
● 腹脹、腹痛。
● 皮膚、鞏膜發黃。
● 尿液顏色變深。
● 乏力。
● 嗜睡。
● 牙齦出血。
● 鼻出血。
● 肝掌。
● 蜘蛛痣。

檢查


● 懷疑患有肝萎縮時,需要做肝功能檢查、凝血功能、影像學檢查、組織病理學檢查等幫助診斷和治療。
● 肝功能檢查、凝血功能檢查
● ● 了解肝功能及凝血功能有無異常。
● 影像學檢查
● ● 通過B超、CT等檢查,了解肝臟情況。
● 組織病理學檢查
● ● 可以幫助確診。

診斷


● 醫生診斷肝萎縮,主要依據臨床癥狀、肝功能檢查、凝血功能、影像學檢查、組織病理學檢查等幫助確診。
● 臨床癥狀:噁心、嘔吐、食慾缺乏、厭油膩食物、腹脹、腹痛、皮膚和鞏膜發黃、尿液顏色變深、乏力、嗜睡、牙齦出血、鼻出血、肝掌、蜘蛛痣等。
● 肝功能檢查:檢查可見轉氨酶升高、膽紅素升高。
● 凝血功能:檢查可見凝血功能障礙。
● 影像學檢查:檢查可見肝萎縮。
● 組織病理學檢查:結果可見異常。

鑒別診斷


● 一些其他疾病也可能會出現乏力、嗜睡、皮膚和鞏膜變黃等癥狀,容易與肝萎縮混淆,這些疾病有病毒性肝炎、膽囊炎等。
● 如果出現上述類似的癥狀,需要及時去醫院就診請醫生進行檢查和診斷。醫生主要通過臨床癥狀、肝功能檢查、凝血功能、影像學檢查、組織病理學檢查等排除其他疾病,作出診斷。

治療


● 目前主要針對引起肝萎縮的原發疾病進行治療。

危害


● 不及時治療,可能會引發肝性腦病、肝腎綜合征等併發症。

預后


● 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可控制或緩解癥狀。

怎樣預防肝萎縮


● 避免服用可引起肝損傷的藥物,如異煙肼、利福平等。
● 服藥時應遵醫囑用藥,不要自行同時使用多種藥物;服藥后應注意觀察自身的情況,如出現皮膚瘙癢、噁心、嘔吐等不良反應,應及時就醫。
● 避免接觸有毒的化學物質,工作環境中注意採取防護措施。
● 患有慢性肝炎、肝硬化、肝臟腫瘤及全身性疾病患者,應及時治療,並遵醫囑定期複查。
● 不要喝生水,不要吃燒烤、腌制食品、海鮮等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