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包積液

心包積液

心包積液是心包或鄰近器官病變或全身性疾病最終累及心包導致心包腔內液體增多的臨床綜合征。可由感染、免疫炎症反應、腫瘤、鄰近器官疾病、損傷、其他系統疾病累及心包等導致。常見癥狀為胸悶、氣短、胸痛。當心包積液突然急劇增長時,心包的適應性擴張低下積液的增加,表現為限制性的心包積液,有可能出現心包堵塞。心包積液的治療包括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心包積液明顯影響正常生活和工作,嚴重時還可能危及生命。明確病因,對疾病本身進行治療,可使心包積液緩解或根治。

就診科室


● 心血管內科、內科

病因


● 不明原因者為特發性,臨床較多見,病因包括:
● 感染:包括病毒、細菌、分枝桿菌、真菌和原蟲等感染。
● 免疫炎症反應:見於結締組織疾病、動脈炎、炎症性腸病、心肌梗死後、延遲心包損傷和藥物等。
● 腫瘤:原發於心髒的腫瘤,如間皮瘤、纖維肉瘤、脂肪瘤;繼發性如肺癌、乳腺癌、白血病和淋巴瘤等。
● 鄰近器官疾病:胸膜炎、主動脈夾層、肺梗死等。
● 損傷:放射性、心臟手術后早期、外傷(頓挫傷和穿透傷)和介入或裝置治療等。
● 藥物:環孢素、抗凝葯、溶栓葯等。
● 其他系統疾病累及心包:尿毒症、甲狀腺功能亢進症或減退症、澱粉樣變性等。

癥狀


● 根據癥狀、體征和輔助檢查做出診斷。常見癥狀為胸悶、氣短、胸痛。當心包積液突然急劇增長時,心包的適應性擴張低下積液的增加,表現為限制性的心包積液,有可能出現心包堵塞。

檢查


X線檢查

● X線檢查對本病的診斷具有重要意義。心影向兩側普遍擴大(積液300毫升以上);大量積液(大於1000毫升)時心影呈燒瓶狀,上腔靜脈影增寬,透視下心臟搏動弱。肺野清晰可與心力衰竭相鑒別。

心電圖

● 常有低電壓、心動過速、大量積液者,可見電壓交替。

超聲心動圖

● M型超聲在心前壁之間和心後壁之後均見有液性暗區,即當心包膜和心外膜之間最大舒張期暗區(10毫米時,則積液為小量;如在10~19毫米之間則為中等量;如大於20毫米,則為大量)。

心包穿刺

● 可證實心包積液的存在,解除心包填塞癥狀。留取部分積液進行相關病因的實驗室檢查。

診斷


● 一般以符合下列特徵者作出診斷:
● 存在大量的心包積液,並已由超聲心動圖證實。
● 心包積液持續存在至少3個月以上。
● 患者已被排除任何全身性疾病,而不論該病是否可能與心包積液有關。
● 系統的病因學檢查為陰性。

鑒別診斷


● 主要是針對原發病進行鑒別診斷。
● 結核性心包炎。
● 病毒性心包炎。
● 化膿性心包炎。
● 風濕性心包炎。
● 尿毒症性心包炎。
● 系統性紅斑狼瘡性心包炎。

治療


● 治療原則:應用激素、抗炎葯、抗結核葯以及其他病因治療。藥物治療無效的情況下可行心包引流及心包切除,清除心包積液,減少心包積液複發的可能,防止晚期心包縮窄。

藥物治療

● 藥物治療包括應用激素、抗炎葯、抗結核葯以及其他病因治療。在沒有癥狀時也可以不用藥物而予以觀察。

手術治療

● 經劍突下心包引流:操作簡便迅速、損傷較小、近期效果明確,肺部併發症較少,適宜危重患者、高齡患者;但術后心包積液的複發率較高。為減低複發率,可增加心包切除的範圍。
● 經胸心包部分或完全切除、胸腔引流:本方法引流完全,複發率低。由於切除了較多心包,減少了產生心包積液和產生心包縮窄的根源,因此手術效果確切可靠。但手術損傷較大,可能出現肺部及切口併發症。
● 使用胸腔鏡(VATS)的心包切除、胸腔引流:可在較大的範圍切除心包,損傷甚小,引流滿意。術后併發症較少。但麻醉較複雜。

危害


● 心包積液明顯影響正常生活和工作,嚴重時還可能危及生命。
● 影響日常生活:呼吸困難、咳嗽、聲音嘶啞、吞咽困難等癥狀,可能會影響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 危及生命:如果心包積液量快速增加,發生心臟壓塞,可能會有生命危險,應該迅速到醫院積極接受正規治療。

預后


● 明確病因,對疾病本身進行治療,可使心包積液緩解或根治。

預防


● 本病的預防主要是積極的治療原發疾病,阻止心包積液產生。

參考文獻


● [1] 朱震豪,林曉紅,項靖楠,等。急診超聲引導下精闢心包穿刺置管引流對心包積液的臨床價值[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2014,45(11):1091-1093.
● [2] 朱斌,王永霞。超聲引導下心包穿刺置管引流術治療心包積液12例療效觀察[J].中國循證心血管醫學雜誌,2016,8(9):1124-1124.
● [3] 沈世華,例建衛,吳鬆鬆,等。超聲引導下心包穿刺置管引流術的應用價值[J].醫學影像學雜誌,2017,27(4):640-642.
● [4] 高潤霖。中華醫學百科全書:心血管病學。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