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歐亞科學院
國際歐亞科學院
國徠際歐亞科學院成立於1994年,是由世界各國著名科學家、技術專家、文化活動家組成的科學團體。作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非政府組織已在聯合國註冊。聯合起來為了研究歐亞大陸最重要的、具有空間相互聯繫的共同性緊迫問題,其研究對象和現象既可能具有地區分佈性質,也可能具有全球分佈性質。通過科學、技術、文化、藝術等領域科學家、技術專家與社會活動家的共同努力與通力合作,促進世界科學技術的發展與當今社會所面臨的各種問題的解決。
中國科學中心成立於1996年,以國際歐亞科學院為依託,具有國際性、非政府、多學科交叉、科學家自主管理的特點。國際歐亞科學院先後10次推選中國院士和通訊院士共136名(包括外籍華裔科學家),中國科學中心在國際歐亞科學院中的人數,僅次於俄羅斯國家科學中心。國際歐亞科學院目前共有69名中國籍院士。
聯合歐亞大陸及世界各國科學家,為解決各國共同面臨的緊迫性問題,加強在改善環境與生態、遙感技術與應用、地理信息系統、電子通訊聯繫、疾病防疫。以及進一步發展經濟、文化和精神文明等方面的空間合作。
組織機構簡介:國際歐亞科學院由科學學部和國際科學中心兩部分組成。目前共有14個學部,已建成國際科學交流中心20多個。迄今為止,國際歐亞科學院擁有32個國家共300多名院士、通訊院士、名譽院士。名譽成員和管理成員。
2019年11月16日,國際歐亞科學院中國科學中心第二十二次院士大會在京召開。曹曉風、曹雪濤、高福等24位中國學者增選為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這是中國科學家當選人數最多的一次。
經當時的國家科委批准,1995年5月在北京成立了國際歐亞科學院中國科學中心,辦事處設在我院地理科學與自然資源研究所。歐亞科學院中國科學中心作為一個實體,有利於發揮中國科學家在國際科技舞台的作用,同時通過中國科學中心與其它國家科學中心的聯繫,溝通與促進雙邊或多邊政府間的科技交流與合作。
優先任務
1.對於拋向大氣層、水域和自然界其他對象排放的有害物質,及其對自然環境和人體健康所造成的危害進行鑒定性評價。
2.發展全球統一技術原則和標準的地球信息科學。
3.對人類健康和經濟活動有害的自然災害和技術過程進行預警和預報。
4.東西方文化在形成現代文明中相互作用和影響的前景研究。
5.尋求東西方人類精神相互理解的途徑。
6.為探討世界宗教教義共性的神學研究。
7. 利用航天遙感系統和通過國際通訊渠道傳遞數據。
8. 促進能源保護和科技大含量工藝學的運用。
9. 聯合醫學家和生物學家的力量研究流行病學、危險疾病的傳播、病源生態學以及與其相近的微生物學、免疫學和衛生學。
10. 促進在經濟、文化、科技、和宗教方面東西方國家的接近。
11.根據有關國家的諮詢要求,在解決與民族、政治和其他界限有關的國家間有爭議的問題時,對各種現代和歷史檔案文件與資料進行分析和鑒定。
國際歐亞科學院強調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結合,科學技術與文化藝術的結合。
當前任務
國際歐亞科學院聯合世界許多國家,特別是歐亞大陸的著名科學家,依靠這種科學家的廣泛聯合,有可能共同解決區域性或全球性問題。國際歐亞科學院除重點研究預防醫學、流行病學、生態學、地球信息科學、航空航天遙感方法等學科與領域外。當前在國際歐亞科學院和全人類面前的緊迫任務是研究自然和技術原因產生的災害,社會經濟危機及其預測。其中包括亞洲東部和南部經常發生的強烈地震;臭氧空洞的形成;由於溫室效應引起的氣候變暖;全球海洋和大氣的污染;東南亞一些國家的經濟危機等等。這些大範圍和全球性問題都需要進行研究和預測。國際歐亞科學院應該在這些方面發揮應有作用。
國徠際歐亞科學院在提出各種設想和建議及在實施過程中,不受任何國家、聯盟或任何權力機構,或任何政治局勢的影響。國際歐亞科學院只相信和依靠科學思維、科學探討、科學論證、科學調查和科學實驗,藉助最現代化的信息技術手段,廣泛地傳播信息。
國際歐亞科學院隨著其不斷增長的智力潛力,其權威性、廣泛性及其成員作用的進一步發揮,必將對世界各國政府的活動,對整個社會生活,對解決當前乃至將來與人類命運有關的重要問題都會產生明顯的重大影響。
國際歐亞科學院的組織結構主要由兩大部分組成:一是按科學領域組成科學學部;二是按國家或大的區域範圍建立科學中心。目前共劃分14個學部:
1. 航空航天方法與地球遙感技術學部;
2. 生態問題與環境評價學部;
3. 研究地球的地學、生物、水域和大氣層的航空航天與地面資料綜合判讀學部;
4. 自然災害現象與危險的技術過程預測預報學部;
5. 地球信息科學和地理信息系統學部;
6. 全球和局部地區通訊系統科技問題學部;
7. 預防醫學、醫學地理學、流行病學、病源生態學、微生物學、免疫學和衛生學學部;
8. 經濟地理學、國際經濟聯繫和商業往來學部;
9. 人口學、人種學、考古學和歷史學學部;
10. 文化學學部;
11. 各國人民宗教聯繫學部;
12. 地理政治和國際法學部;
13. 當今社會的社會經濟發展的共同原則學部;
14. 自然資源和能源開發與保護技術學部。
目前在以下國家建立了國家科學中心:
奧地利、白俄羅斯、保加利亞、英國、德國、以色列、中國、波蘭、俄羅斯、斯洛伐克、烏克蘭、法國、捷克、南斯拉夫、日本。
國際歐亞科學院有來自歐洲、亞洲、大洋洲、北美洲和南美洲46個國家的500多名院士、通訊院士和其他成員。這些院士和成員都是世界各國著名的科學家、技術專家與文學藝術家,在本國和世界範圍內都有較大影響。為了更有效地組織管理國家科學中心的活動,國際歐亞科學院擬建立六個區域科學中心:遠東科學中心(東京),亞太科學中心(北京);近東科學中心(開羅),獨聯體科學中心(莫斯科),南歐科學中心(巴黎),北歐科學中心(德累斯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