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虎庄鄉

河北省廊坊市永清縣轄鄉

龍虎庄鄉,隸屬於河北省廊坊市永清縣,地處永清縣西南部,東鄰后奕鎮、劉街鄉,南鄰霸州市康仙庄鄉、南孟鎮,西接固安縣牛駝鎮,北連養馬庄鄉,區域面積52.51平方千米,截至2018年,戶籍人口30687人。

1952年12月,建龍虎庄鄉。1958年秋,成立龍虎庄公社。1983年,改為龍虎庄鄉。截至2020年6月,龍虎庄鄉下轄25個行政村。

2018年,龍虎庄鄉有工業企業8個,其中規模以上2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59個。

歷史沿革


1952年12月,建龍虎庄鄉。
1958年秋,成立龍虎庄公社。
1983年,改為龍虎庄鄉。

地理環境


地形地貌

龍虎庄鄉境內地勢平坦,西部略高於東部。

氣候

龍虎庄鄉多年平均氣溫11.5℃,1月平均氣溫-3.9℃,極端最低氣溫-29.6℃(1966年);7月平均氣溫25.1℃,極端最高氣溫40℃(1972年)。平均氣溫年較差31.6℃。無霜期年平均199天。年平均日照時數2740小時。年總輻射129.97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降水量509毫米。

自然災害

龍虎庄鄉主要自然災害有旱災、洪澇、雹災、風災、霜凍等。

自然資源


龍虎庄鄉境內主要自然資源有石油、地熱等。

行政區劃


2011年末,龍虎庄鄉轄北孟一、北孟二、北孟三、楊遷務、梨桁、瓦屋辛庄、義井、前劉官營、后劉官營、南圈、西龍虎庄、東龍虎庄、劉庄、朱家營、羅家營、后店、前店、小青堡、大青僅、宋賀郎營、石九堡、馬家營、倉上、千人目、繩高營25個行政村。
截至2020年6月,龍虎庄鄉下轄25個行政村。鄉人民政府駐東龍虎庄村。
東龍虎庄村北孟三村后劉官營村馬家營村朱家營村
西龍虎庄村楊遷務村前劉官營村宋賀郎營村羅家營村
南圈村梨桁村石九垡村倉上村大青垡村
北孟一村瓦屋辛庄村前店村千人目村小青垡村
北孟二村義井村后店村繩高營村劉庄村

人口民族


2002年,龍虎庄鄉人口2.89萬人。
2011年末,龍虎庄鄉轄區總人口29726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000人,另有流動人口3000人。總人口中,男性15334人,佔51.58%;女性14392人,佔48.42%;14歲以下4877人,佔16.4%;15~64歲15964人,佔53.7%;65歲以上8885人,佔29.9%。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29370人,佔98.8%;滿族356人,佔1.2%;2011年,人口出生率9.78‰,人口死亡率4.79‰,人口自然增長率4.99‰。
截至2018年,龍虎庄鄉戶籍人口30687人。

經濟


綜述

2007年,龍虎庄鄉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1807.92萬元,比上年增加342.92萬元;農牧民人均純收入5574.20元。比上年增加367.10元。
2011年,龍虎庄鄉財政總收入594萬元,比上年增長12%。其中地方財政收入361萬元,比上年增長25%。人均財政收入比上年增長13%。

農業

2008年,龍虎庄鄉全鄉播種面積為2974畝,其中棉花2082畝,蔬菜502畝。林業總面積達到1372畝(果園面積350畝)。
龍虎庄鄉有農業耕地面積5.86萬畝,人均2畝,全部為水澆地,2011年,農業總產值80113萬元,農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65.3%;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1.85萬噸,其中小麥0.34萬噸,玉米1.51萬噸。主要經濟作物為蔬菜。蔬菜種植面積5.74萬畝,產量27.48萬噸,主要品種黃瓜年產量10.85萬噸,西紅柿年產量10.25萬噸。
龍虎庄鄉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羊、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4.02萬頭,年末存欄2.36萬頭;牛飼養量0.8萬頭,年末存欄0.4萬頭;羊飼養量4.81萬隻,年末存欄2.01萬隻;家禽年飼養量51.62萬羽。

工業

龍虎庄鄉工業以化工、塑料製品、建築材料為主。2011年,工業總產值達到1.6億元,工業企業12家,職工786人;實現工業增加值3234萬元,比上年增長20%。省優產品1個。
2018年,龍虎庄鄉有工業企業8個,其中規模以上2個。

商業

2011年末,龍虎庄鄉有商業網點376個,職工1141人。2011年,社會商品銷售總額7163萬元,比上年增長18%;城鄉集貿市場6個,年成交額1.2億元。
2018年,龍虎庄鄉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59個。

金融

2011年末,龍虎庄鄉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1.9億元,比上年增長11%;各項貸款餘額0.3億元,比上年增長4%。

文化


地名由來

因鄉人民政府駐地東龍虎庄村而得名。

文物古迹

宋遼邊關地道
位於宋遼邊關地道永清縣龍虎庄鄉瓦屋辛庄村,宋遼時期所建,為防禦性軍事工程,與長城的戰爭功能相同,規模巨大的地下防禦性戰爭工程的發現填補了史書記載的空白。1993年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命名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定名為宋遼邊關地道。永清縣的古戰道分佈較廣,涉及6個鄉鎮、11個村街,面積約300多平方公里。重點試掘了5處,發掘出總長度達173米。

交通


龍虎庄鄉境內有廊霸、廊滄高速連接線2條省級公路。

社會


教育事業

2011年末,龍虎庄鄉有幼兒園2所,在園幼兒260人;小學9所,在校生1325人,專任教師126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學生720人,專任教師43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2011年,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495萬元,比上年增長13%;預算內教育經費(包括城市教育費附加)占財政總支出的比例為45%,比上年提高了9個百分點。

文體事業

2011年末,龍虎庄鄉有鄉文化站1個,村文化活動中心23個,各類圖書室20個,藏書10餘萬冊。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個(宋遼邊關古戰道)。
2011年末,龍虎庄鄉有學校體育場1個。80%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人員占常住人口的20%。
2011年末,龍虎庄鄉有有線電視用戶0.6萬戶,入戶率21.5%。

醫療衛生

2011年末,龍虎庄鄉有鄉醫療衛生機構1個,門診部(所)25個、病床60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2張;固定資產總值300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42人,其中執業醫師8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3萬人次。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100%。

社會保障

2011年,龍虎庄鄉有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485戶,人數1190人,共支岀145.7萬元,比上年增長62%,月人均102元,比上年增長29%;農村醫療救助36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2000人次,共支出17.3萬元,比上年增長42%。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90人,撫恤事業費支出35.8萬元,比上年增長15%。社會福利費11.3萬元,比上年增長12%;敬老院1家,床位18張,收養農村五保人員18人。慈善互助會1個,全年接受社會捐款8萬元,使10人(次)困難群眾受益。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2萬人,參保率98%。

郵政電信

2011年末,龍虎庄鄉有郵政局1個,業務收入200萬元。固定電話用戶0.1萬戶,行動電話用戶0.6萬戶,寬頻接入用戶0.1萬戶。

區位優勢

龍虎庄鄉
龍虎庄鄉
(一)地理位置優越交通通訊便捷
龍虎庄鄉位於永清縣南部,距首都北京70公里,距天津75公里。西距京-九鐵路和京開高速公路(106國道)3公里,東距京-哈鐵路和京津塘高速公路40公里,連通津-保和京津唐高速公路的省道廊-霸公路橫穿而過。乘車經106國40鍾可到玉泉營;50分鐘到達天安門;走京津塘高速公路1小時可到達首都機場;90分鐘可到達天津新港。有程式控制電話和行動電話直通全國,訊達海外。
(二)天然氣資源豐富開發潛力巨大
作為華北油田的主要採油區,石油伴生氣儲量極其豐富,域內蘊藏豐富的地熱、天然氣、石油資源,鄉內有氣井一眼,日供氣量16萬方。
每年有4000多萬方可供利用,天然氣有保障,工業用氣價格也大低於生活用氣的價格。
(三)土地資源遼闊自然條件優越
全鄉共有耕地6萬畝,土質優良。四季分明的暖溫帶大陸季風氣候,年日照時間2700多小時,無霜期201天,年平均降水量539毫米,經國家檢測,土壤、大氣、地下水均符合無公害種植的條件,生態環境良好。

城鎮建設

龍虎庄鄉農業資源豐富,土地肥沃,水利條件較好,北淝河自西向東流經全境,為發展畜牧、水產養殖提供了良好的自然資源和水利灌溉資源。綠野水秀,蘆葦盪,魚翔淺底,構成了淝河流域一道美麗的風景。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自然資源的不斷整合優化,農業產業化的步伐不斷加快,已形成了以小麥、玉米、棉花、花生為主要支柱的農業產業化新格局。並成為支撐全鄉農業經濟發展增加全鄉農民收入的標誌和亮點。
龍虎庄鄉交通、通迅、電力等基礎設施建設步伐不斷加快,設施水平不斷提高。貫穿全鄉境內的固(鎮)濉、蒙(城)唐(集)兩條省級幹線公路已基本全面建成通車,“村村通”公路項目發展迅速,全鄉已完成升級、新建鄉村公路總長30多公里。在全縣率先完成了鄉村,村村通公路的全覆蓋。農村電網改造工程已於2001年全部完工,每年年用電總量超過385萬千瓦時,通迅事業快速發展,全鄉固定電話用戶已達7756戶,行動電話擁有量已12000多部。

基礎設施

龍虎庄鄉在歷屆縣委、縣政府和歷屆鄉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全鄉的廣大黨員、幹部和人民群眾緊密團結,銳意進取不斷推進改革開放和經濟、政治、文化等各項事業,邁向更深的層次和更高的台階。
全鄉農業和二、三產業發展迅速,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逐年大幅增加,國民生產總值和人均年收入逐年提高,農業基礎建設和農業產業化水平不斷提高,全鄉經濟和社會發展亮點紛呈,種植主產業支柱,勞務經濟和農田水利綜合治理構成了龍虎庄鄉農業生產體系的主體和亮點。全鄉農村文化建設、農業科技、農村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社會管理等社會事業不斷發展,有力地促進了全鄉社會的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