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竹中學

古竹中學

古竹中學(Guzhu Middle School),廣東省河源江東新區區屬公辦高級中學,是東江中上游創建最早的百年老校,位於古竹鎮

學校的前身可追溯至1882年五華縣源坑創辦的“中書館”,於民國前五年(即公元1907年)遷設於古竹,易名“樂育中學”,兼辦師範,是東江上游中等教育的開端。新中國成立后正式更名為“古竹中學”,納入公辦範疇。

截至2019年9月,學校有教學班40個,學生2198人,教職工161名,其中高級教師24人,一級教師76人。

辦學歷史


1907年,古竹人為傳承樂育精神,在虎頭山上開辦樂育中學。
抗日戰爭時期,學校組織“抗先隊”,上街下鄉宣傳抗日。
革命戰爭時期,地下黨員陳明(陳魯)、曾琛先後來校任教,開展地下活動。
1948年冬,陳魯帶領進步學生陳愛億、張福裕、賴治挺等離校參加游擊隊。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上級委派教育行家,主政教學。
1962年,古竹中學培養出第一屆高中畢業生,共80多人。
上世紀80年代,升中考試曾經有一屆就考取了10多個師範生,還有學生考取中國科技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山大學等重點大學。
1998年,古竹中學軟、硬體設施進一步完善,被評為“河源市一級中學”。
2010年,古竹中學被評為“河源市普通高中教學水平優秀學校”。
2013年,古竹中學順利通過省教育創強驗收,進一步優化辦學條件。
2015年,江東新區接管教育,古竹中學教育教學質量全面提高。
2019年高考,古竹中學本科上線人數翻番,上本科線26人,重本3人,專科上線率達96%,超出省平均線。
2019年11月,江東新區古竹中學舉行教學樓、綜合樓奠基動工儀式。校友葉淑芳女士捐助500萬元建設綜合樓,校友葉曉帆、葉曉彬捐助500萬元建設教學樓,曾繼華捐助150萬元。
2020年9月,由校友捐助的葉兆棠教學樓落成。

辦學條件


硬體設施

自2015年划入江東新區管理,該校不斷完善辦學條件,截至2019年9月,該校有教學大樓4幢,教室全部配備多媒體教學,同時配有現代化的音樂室、舞蹈室、美術室、電子閱覽室等。

師資力量

2019年9月河源日報數字報信息顯示,2019—2020學年第一學期,古竹中學新引進了41位老師,其中有38名本科生、研究生及3位學科帶頭人。

辦學成果


2019年9月河源日報數字報信息顯示,古竹中學設立的音、體、美特長班,每年都有近10人入圍重本、普本線。據統計,該校多年來有2人考取中國科技大學,2人考取北京師範大學,6人考取中山大學,8人考取華南理工大學,12人考取華南師範大學,14人考取華南農業大學。本科上線人數翻番,上本科線26人,重本3人,專科上線率達96%,超出省平均線;高二學考C級達標率83.96%。

德育工作


該校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以愛國主義教育為導向,加強對學生集體主義、革命傳統、法制及行為規範等的教育。嚴抓管理,嚴肅校紀,推進學校“三風”建設,積極組織學生學習《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古竹中學學生管理規定》等條例,違紀學生大為減少,學校德育考核優良率達93%,後進生轉化率達82%,違法犯罪率為零。充分發揮工會關心教職工生活,豐富教職工課餘生活。

教學工作


落實規範,嚴抓管理。嚴格貫徹執行《中小學教師道德行為規範》,結合該校實際制訂《領導巡堂制度》、《班級量化管理制度》等,糾正教師不良風氣。鼓勵教師業務進修,提高教師素質。有計劃組織教師參加業務進修和培訓,鼓勵教師參加函授、自學等繼續教育。狠抓常規,優化課堂教學。一方面抓常規教學,突出課堂教學優化;另一方面建立教師業務檔案,加強對教師教學質量的量化評估,促進教學質量穩步提升。加大中、高考備考力度,確保中、高考成績全面提高。2004年的中、高考,古竹中學高考上省線人數78人,普通本科7人,重本1人。張立均老師撰寫的《加強實驗教學,提高教學質量》獲中國基礎教育學會學術研究委員會2004年年會論文二等獎;賴偉峰老師撰寫的論文獲河源市中小學教師教學論文中學組一等獎,張貴文、江景新、鄒麗嫦老師分別榮獲紫金縣2004年第21屆教研年會論文二、三等獎。學生獲得市級以上獎項15人次。高一級學生楊秀紅、高二級學生何柳青分別獲得2004年全國中學生英語能力競賽高一級組、高二級組三等獎。
2008年古竹中學校長名錄:
校長:溫海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