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德恕

祁德恕

1983年要求調入撫順電視台,先後在文藝部、電視劇部工作,曾任電視劇部副主任兼導演一年,后辭去副主任職務任專職導演。 1996年被瀋陽電視台電視劇部聘為特邀導演,1997年被國家公安部金盾影視文化中心聘為導演兼製片人,1999年轉入公安部華盛音像出版社,擔任導演兼製片人。 2001年初因結髮妻子病逝回到撫順,繼續擔任撫順電視台電視劇導演工作。

目錄

簡介


祁德恕(筆名:柯孜、如心、歸海潮)遼寧省撫順市人,1944年4月30日生。撫順電視台電視劇專職導演(副高級職稱)。曾被聘為瀋陽電視台電視劇部特邀導演,國家公安部金盾影視文化中心和華盛音像出版社影視導演兼製片人。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會員,遼寧省文學學會會員,撫順市作家協會會員。人物生平
祁德恕,幼年喪父,伴隨白鬍子老人的故事、常來村中演的驢皮影和閱讀到城裡念書兄長帶回來的連環畫而長大。還非常幸運的是,剛一解放,便借村外看守燒磚勞改犯人解放軍連隊的光,最早就看到了《鋼鐵戰士》、《趙一曼》、《雞毛信》、《丹娘》、《鬼話》等中外電影。1953年—1955年就讀於撫順郊區千金小學,1955年轉到南花園小學,後於1957年隨家進城,在榆林街小學畢業,並被保送到撫順市第九初級中學。開始熱愛美術,是學校美術小組成員,后受新中國成立十周年的一批長篇小說(如《青春之歌》、《林海雪原》、《野火春風斗古城》、《平原槍聲》、《紅旗譜》、《紅岩》等)的影響,同時也深受俄國及蘇聯等外國文學的熏陶而立志文學,並有習作詩文在同學中流傳。時值“三年自然災害”,整日食不裹腹,但仍心高而志遠。1961年考入撫順市第一高級中學,兼任學生會副主席。一年半后因母親、長兄相繼去世,家無勞力生活困難而輟學。當時抱著象高爾基一樣到社會大課堂去經風雨的願望,曾在社會上干過一年臨時工,揀過煤、推過手推車、抬過大筐、到企業農場放過羊。1964年進撫順鋼廠,當過工人、班長、團支書、廠報編輯、車間黨總支宣傳幹事,先後經歷了“四清”、“文化大革命”的風暴。1975年調入中共撫順市委統戰辦公室(後為統戰部),1978年轉到市委宣傳部文藝處,對京、評、話、歌舞乃至曲藝、故事、秧歌等表演藝術有了全面的接觸。特別是能最先看到陸續開禁和準備進入院線的國內外影片,並能研究完成台本、結合影片鑽研電影理論。同時,開始在省市報刊發表散文、詩歌、故事、小說、影評和文藝理論文章近百篇。1983年要求調入撫順電視台,先後在文藝部、電視劇部工作,曾任電視劇部副主任兼導演一年,后辭去副主任職務任專職導演。二十年間,編導電視劇、電視電影約20部(123集)。1996年被瀋陽電視台電視劇部聘為特邀導演,1997年被國家公安部金盾影視文化中心聘為導演兼製片人,1999年轉入公安部華盛音像出版社,擔任導演兼製片人。2001年初因結髮妻子病逝回到撫順,繼續擔任撫順電視台電視劇導演工作。2004年4月退休,8月6日被香港國際影視學院(深圳學區)聘為編導系客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