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龍

漢語詞語

祖龍, 漢語詞語,拼音是zǔ lóng,指秦始皇,也借指其他帝王。出自《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

基本介紹


祖龍比喻祖脈、源頭,這裡,龍比喻脈絡,如來龍去脈。
義項如下:
1、談王朝氣脈時特指該王朝的太祖;其中,談秦朝氣脈時特指秦始皇。
語例:唐·章碣《焚書坑》:“竹帛煙銷帝業虛,關河空鎖祖龍居。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原來不讀書。”
2、談文化時指文化源頭,主要是先秦古籍。
語例:清代李予望《河間道中有懷獻王》詩:“嬴氏亂天紀……《詩》《書》遭坑焚……漢祖起豐沛,馬上除暴秦……茫茫尋墜緒,獨悲古籍湮。千金購善本,傳寫留其真……聚殘補其缺,說記本先民……祖龍雖已戹(古同“厄”,困苦、災難),於今輝千春……。”
“茫茫尋墜緒,獨悲古籍湮……祖龍雖已戹,於今輝千春”:談文化的祖脈(主要是先秦古籍)曾遭秦始皇焚書坑儒之災、而現在可以光照未來。主旨是批判秦始皇焚書、讚揚漢代河間獻王劉德搶救先秦古籍的偉大功績,所以,這個曾遭戹運而後來輝耀千春的祖龍,作為詩人的珍愛對象,自然不可能指秦始皇,只能是“茫茫尋墜緒”的這個“緒”——墜緒即失落的絲線頭,代指湮沒的源頭,這裡的“緒”或曰祖龍,指文化的源頭,主要是先秦古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