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疃河

位於山東日照市五蓮縣的河流

付疃河,也作“傅疃河”,主源為沈疃河,源於五蓮縣韓家窩洛大馬鞍山。另有兩條支源,出於日照市豎旗鄉講合溝和黃墩鎮侯家溝、張家溝斷層長谷,流經三庄、陳疃合主源注日照水庫,出庫東南流經后村、奎山等鄉鎮,於日照經濟開發區奎山街道夾倉村東南入海。

付疃河是日照市最大的河流,也是日照市區北部的主要工農業水源。日照水庫及馬陵水庫灌溉沿岸耕地十幾萬畝。

歷史上付疃河經常泛濫,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進行了多年治理,達到了20年一遇的防洪能力和30年一遇的校核標準,使沿河兩岸的洪澇災害基本解除。

付疃河絕大部分流域在日照市區。日照,地處山東省東南隅,瀕臨黃海,因“日出初光先照”而得名,建縣於1184年(金大定二十四年)。其地“山海雄觀,魚鹽利饒,鍾靈毓秀,代多偉人”。遼闊的大海,漫長的海岸線,給日照以良好的自然條件。

基本概況


付疃河,全長73.5公里,幹流長51.5公里,流域面積1060平方公里。1959年6月,在其中游占卜潭建成日照水庫,在其支流彭家河上游修建了馬陵水庫。日照水庫以下中、下遊河寬350米,日照水庫控制流域面積548平方公里,總庫容3.64億立方米。

治理情況


建國后對付疃河的治理,大體分兩個階段:1952-1957年,對日照水庫以上的沈疃河及其他支流進行疏浚、培堤,沈疃河共築堤長27.5公里,建涵洞2座,緩水壩1座、橋1座;1976-1979年,重點進行日照水庫以下的付疃河幹流治理。
幹流治理工程按省水利廳1976年7月對付疃河治理工程的審批意見:“以築堤防洪為主,結合排澇疏通河道”,按五十年一遇防洪標準築堤,按五至十年一遇排澇標準結合築堤開挖河道。於1979年3月開工,經五期施工,至1979年5月竣工。從日照水庫以下至入海口,整個河道分別加寬100-150米,在皋陸渡槽處河底寬達360米,膠新公路橋至河口底寬為400米。原河床平均挖深0.5米。兩岸堤防平均加高2.5米,達到堤高5米,堤頂平均寬2.5米,堤底平均寬23米。並完成石護岸8處,長2562米,修建排水涵洞10座。共完成土石方230萬立方米,工日210萬個,總投資164萬元。
治理后,付疃河行洪能力由原來400立方米每秒,提高到2930立方米每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