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區

工業區

工業區是指在城市發展戰略層面的規劃中,確定各種不同性質的工業用地,如機械、義工、製造工業,將各類工業分別布置在不同的地段,形成各個工業區。

概念解釋


工業區中包含有基層工業區,屬工業樞紐的組成部分。由一個或數個較強大的工業聯合企業為骨幹組成的工業企業群所在地區。大多以企業地域聯合為基礎,由一群企業或數群企業組成,有共同的市政工程設施和動力供應系統,各企業間有密切的生產技術協作和工藝聯繫。其範圍常在幾到十幾平方千米。工業企業群或為協作製造配套產品,或在共同利用市政工程設施基礎上組成。

工業園區


工業園區是一個國家或區域的政府根據自身經濟發展的內在要求,通過行政手段劃出一塊區域,聚集各種生產要素,在一定空間範圍內進行科學整合,提高工業化的集約強度,突出產業特色,優化功能布局,使之成為適應市場競爭和產業升級的現代化產業分工協作生產區。中工招商網資料里顯示我國的工業園區包括各種類型的開發區,如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保稅區、出口加工區以及省級各類工業園區等。

發展歷史


在我國,工業園區作為區域經濟發展的新焦點,如雨後春筍般興盛起來,不少工業園取得了經濟效益,甚至成為區域形象工程。截至2010年末,我國國家級高新區的有83家,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有107家;通過規劃論證正在建設的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數量達到39個,其中通過驗收的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有12個。中國各個省、大部分地市甚至部分縣都已開始建設自己的工業園。
行業研究員指出,各地區政府把工業園區建設作為拉動區域經濟增長的新引擎,紛紛制定政策與規劃推動工業園區的發展,我國工業園區建設將繼續呈現良好的發展勢頭,工業園區具備較好的投資潛力。但是,由於我國工業園建設起步較晚,建設經驗不是很豐富,在我國工業園快速發展的背後,也凸現出一些問題。如:園區總體規模偏小、集約化不夠;園區定位和園區產業結構趨同;缺乏統一的科學規劃;園區投資偏低、特色不明;用地難、融資難等。
生態經濟的不斷發展則要求人們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兼顧與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的和諧統一。於是,人們開始對現行的工業體系產生了質疑,是否可以模仿自然生態系統,使工業生態系統在其生產過程中提高資源利用率,同時減少廢物的產量。1990年,Frosch在英國工程師協會的報告會中對工業生態系統提出了新的見解,“工業生態系統的概念與生物生態系統概念之間的類比不一定完美無缺,但如果工業體系模仿生物界的運行規則,人類將受益無窮”。現代工業園區及各類產業園區的規劃設計更加註重整體的環境景觀及企業形象展示,這既是企業走向國際化的需求,也是城市發展對工業園區的必然要求。

工業區的分類


由於工業區的形成條件和所處的位置不同,可分為三種類型。
①城市工業區。多由加工工業企業群組成,大部分是在優越的地理條件基礎上逐步形成的。在一般情況下,其內部結構比較協調,並有緊密的生產聯繫,往往體現著城市經濟的某種特徵。按工業企業群的生產性質,分為兩類:一類是專業性工業區,如中國北京的電子工業區、上海的鋼鐵工業區、哈爾濱的動力機械工業區等;另外一類主要是在一些中、小型城市,由於工業企業少,一般建為綜合性工業區。如中國瀋陽鐵西工業區,北京東郊工業區等。
②礦山工業區。在採掘工業基礎上形成的工業企業群組合。與開發區域資源相結合,可組成部門結構複雜、礦業與工業均較發達的礦山工業區。如中國淄博市的南定、甘肅的金昌、安徽的銅陵。
③以大型聯合企業為主體的工業區,如上海金山石油化工區、北京燕山石油化工區等。工業區以企業聯合布局為基礎,以企業群為主體,廠與廠間的距離一般很近。工業區內各企業由於共同使用統一的供排水系統、交通道路、工程管網、熱電站、變電所、港口碼頭、建築基地、三廢處理設施,以及城鎮生活福利設施等,從而大大節省各企業的廠外工程投資,節約用地,提高經濟效果。

管理辦法


1.為加強產業園管理,提高園區服務質量和水平,塑造管理有序、服務周到、優質整潔的園區形象,提供現代化企業發展的生產,生活環境,提升園區檔次,按照服從發展與科學管理並重的原則,特制定本辦法。
2.本辦法適用於產業園內各企業單位。
3.園區實行封閉式管理。為給入區企業創造一個安心的生產環境,讓投資者更放心地生產經營,保障企業主管部門服務職能的發揮,園區管委會實行代辦或陪同上門服務,各企業應給與積極配合,對沒有管委會人員陪同的,企業有權拒絕檢查和收費。(獨立執法辦案部門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