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道鎮
嚴道鎮
嚴道鎮地處滎經縣城,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教育中心,是全縣重要商品集散地,素有“滎經第一鎮”之稱。鎮內地勢平坦,交通便捷,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全鎮幅員面積13.6平方公里,2013年末實有耕地面積3339.3畝(其中:田2398.05畝,地941.25畝)。總人口39061人(其中:農業人口13941人,非農業人口25120人)。全鎮轄7個行政村,47個村民小組;6個社區居民委員會,29個居民小組。鎮黨委、政府緊緊圍繞堅持以“發展、富民、保平安”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攻堅克難、紮實工作,實現了全鎮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穩步發展的良好局面。
嚴道鎮地處滎經縣城,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教育中心,是全縣重要商品集散地,素有“滎經第一鎮”之稱。鎮內地勢平坦,交通便捷,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全鎮幅員面積13.6平方公里,2013年末實有耕地面積3339.3畝(其中:田2398.05畝,地941.25畝)。總人口39061人(其中:農業人口13941人,非農業人口25120人)。全鎮轄7個行政村,47個村民小組;6個社區居民委員會,29個居民小組。鎮黨委、政府緊緊圍繞堅持以“發展、富民、保平安”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攻堅克難、紮實工作,實現了全鎮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穩步發展的良好局面。
嚴道鎮,四川省滎經縣轄鎮,
自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年)改置滎經縣以來,歷代均以嚴道鎮為縣治所在地。
清,鎮屬欽仁鄉。
民國初年沿用清制。民國4年(1915年)至民國24年(1935年),鎮屬中區。
國民25年(1936年),鎮屬第一區,分置城東聯保與城西聯保。
民國29年(1940年)改聯保為鄉、鎮后,分設城東鎮(一至八保)與城西鎮(一至五保)。
1950年2月11日,滎經縣人民政府成立后,城東、城西兩鎮初沿舊制,轄於新設的第一區。
1951年4月,康保甲,以原城東鎮之第一至第八保,城西鎮之第一至第五保設城廂鎮,屬第一區。下轄人民東街、人民下街、人民中街、人民上街、人民正街、人民後街、新民街、民主正街、民主下街、民主中街、民主上街、民主西街、民主後街共13街。
1952年,土地改革工作結束。10月,建立城廂鎮人民政府,下屬四個居民段。
1953年3月,改城廂鎮人民政府為城關區人民政府,屬第一區。
1956年,城關區人民政府改名為城關鎮人民政府,屬第1區。
1980年城關鎮更名為嚴道鎮。
1986年11月將城區鄉併入嚴道鎮。
2006年行政區劃調整將六合鄉青華村、新添鄉唐家村、黃家村併入嚴道鎮。
嚴道鎮位於東經102°50′,北緯2947′。地處滎經縣城,東與青龍鄉接壤,南與附城鄉、煙竹鄉、五憲鄉連界,西與六合鄉毗鄰,北隔滎河與大田壩鄉相望。轄青仁、青華、同心、新南、蔬菜、唐家、黃家7個村民委員會,城北、城東、城西、城南、城中、楊柳河6個社區居民委員會,47個村民小組,29個居民小組。
按照“圍繞經濟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經濟”的工作思路,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全面推進黨組織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制度建設和執政能力建設。全鎮形成抓黨風、促政風、帶民風的良好局面。2013年,全鎮有黨支部19個,黨員912人,培養入黨積極分子19名,新發展黨員12名。全鎮19個支部中,農村黨支部7個,黨員310人;城鎮支部12個,黨員602人。以黨建為抓手,增強黨組織的凝聚力、戰鬥力和向心力。確定了三個基層黨組織為“一線工作法”試點單位(城北社區設立“黨代表工作室”示範點,青仁村作為“村黨代錶行權雙軌制”試點村,城中社區為示範性黨小組),積極探索工作方法,切實打造服務性黨組織,力爭全面惠及普通群眾。
嚴道鎮地勢平坦,西高東低,略有傾斜。平均海拔790米,最高點唐家村五組貓梯岩,海拔1500米;最低點唐家村6組大奔流,海拔730米。
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多年平均氣溫15.3℃,1月平均氣溫5.3℃,極端最低氣溫—4.9℃;7月平均氣溫24℃,極端最高氣溫34.8℃。平均氣溫年較差18.9℃,最大日較差17.8。生長期年平均332天,無霜期年平均299天,最長達317天,最短達281天。年平均日照時數948小時,年總輻射124.3千卡/平方厘米。0℃以上持續期348.2天。年平均降水量1232.9毫米,年平均降雨日數為196天,最多達208天,最少為156天。極端年最大雨量1762.3毫米(1966年),極端年最少雨量920.7毫米。
境內河道滎河、經河,屬青衣江流域,總長度9498米。
境內地質災害監測點19個,其中:鄉鎮級地質災害監測點17個,市縣級地質災害監測點2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