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旗山

位於廣東東莞

黃旗山又名祖山、主山、鎮山、文筆峰、朝山。唐以前,曾是嶺南第一名山黃嶺。唐以後,一直是東莞人民春遊、踏青、登高的聖地。明以後為東莞八景之一。明末抗清民族英雄張家玉九歲登黃旗山頂,誓作第一流人,並以自己的生命實現這一諾言,鼓勵東莞人民上進、奮發、圖強、為國爭光,走向時代的前列。

按《廣州府志》、《東莞縣誌》、明代東莞地圖,黃旗山為今之東莞市大嶺山。東莞市區東城的黃旗山古名為黃公嶺,為偽。

歷史淵源


黃旗山
黃旗山
按《廣州府志》、《東莞縣誌》,黃嶺為嶺南第一名山,俗呼黃旗山、旗峰山,位於城南35里,明代東莞地圖將此山標識與東莞市區與大海中間,即今之大嶺山。今東莞市東城之黃旗山古名為黃公嶺,距離市中心東南方向6里,為偽。
宋代以後,黃旗山修築了廉泉、廉泉亭、廉泉亭寺、泉亭庵、廉泉亭水成了"神仙水"。民間傳說,人民喝一口廉泉水會保持廉潔。人們游黃旗山後,都愛汲一
黃旗山
黃旗山
壺泉水回家,與家人分享,以求共同富裕。同時,提倡廉潔奉公,提倡保護廉泉、發揚飲廉泉水、追求全家廉潔的好風俗。觀音廟、寺、遍及全國各地,但從宋代創建、重修、保存至今的卻不多,黃旗觀音古廟實屬鳳毛麟角值得東莞人民珍惜、保護。
黃旗山
黃旗山
革命
黃旗山有著光榮的革命鬥爭傳統,亦是歷代農民起義軍進攻東莞城區的根據地。東江縱隊游擊隊,也是先在黃旗山設立據點。然後進軍、解放東莞縣城,使東莞縣城免遭土匪的洗劫。

著稱


黃旗山
黃旗山
黃旗山以兩方面著稱,一個是它是東莞八景之首,東莞民謠的第一句就寫的是"黃旗山上掛燈籠",所以大家抬頭往山頂上看,那裡建有一個巨型大燈籠,晚上在東莞城區任何一個地方都可以望到它。大家可能會問"怎麼會有山頂掛燈籠這麼一景的呢?"那是因為傳說在過去,在這座黃旗山頂上有一棵千年古榕,常為四周瑩火蟲的聚居之所,夜間遠看如燈籠一般,奇景傳播遠近,故成為東莞八景之首。
這黃旗山第二個著名之處是它的香火鼎盛,遠近難有媲敵。每逢初一、十五,東莞的許多老人和婦女就成群結隊前來燒香,觀音誕之類的節日更是人頭涌涌,如果是過年那簡直就是車馬塞途,燒香的煙霧把半個山頭都籠住了。
為什麼這裡的香火這麼好呢?據說觀音曾在這裡顯過靈,後來在這個廟的上空常常有紫色霞光臨降,又說東莞風調雨順,既沒大的自然災害,也沒激烈戰火毀壞,都是因了這塊祥和寶地。當然這些都是傳說中的說法了,但這裡倒是了解東莞民俗的一個好去處。

歷史地位


黃旗山
黃旗山
黃旗山在古代的歷史地位是很高的,曾有嶺南第一名山的美譽,這主要是因為過去陸上交通艱難,到廣東來多由水路,在珠江口入,先到的第一站當然是東莞,而這黃旗山是東莞附近的最高山,當然也就成了文人墨客必登之處。東莞平原地區最高的山為今之大嶺山,山高530米,是船舶進入珠江口可見到的第一座大山。
在黃旗山上還有一處著名景點,就是廉泉。據說只要飲一口這廉泉之水,可以使人變得廉潔,歷史上這裡成為詩人墨客雅聚的場所,留下了許多精彩的詩篇,為東莞文化寶庫增添了豐富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