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默里報告
埃默里報告
埃默里報告,是1968年10月和11月,在聯合國亞洲及遠東經濟委員會(1974年更名為“亞洲及太平洋經濟社會委員會”)的贊助下,由埃默里和新野弘組織日本、韓國、中國台灣以及美國等方面的海洋科學家對黃海和東海海域進行了實地勘測,1969年4月公布調查報告,該報告通常被稱為“埃默里報告”。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世界範圍內在近海海底的石油勘探和開發進入了新階段。
1961年,美國伍茲霍爾海洋學院的地質學教授埃默里(K.O.Emery)和日本東海大學教授新野弘(Hiroshi Niino)通過對二戰期間日美潛艇在釣魚島海域收集到的海底資料進行研究,在《美國地質學會會刊》(1961年第72卷,第731~762頁)發表了《東海和南海淺水區的沉積物》的研究報告,首次暗示這些地區(包括釣魚島附近)可能儲藏石油資源。1967年,二人在《朝鮮海峽及中國東海的地層與石油遠景》一文中,確認在黃海、東海及南海大陸架上有可能埋藏豐富的石油資源。
埃默里報告稱,在台灣與日本之間的大陸架很可能是世界上最富庶的石油儲藏地。儘管科學家們補充說,還需要對一般沉積盆地進行詳盡的地震研究,以便充分描述這些小結構的形狀和範圍。但是,“埃默里報告”的發表不僅引起了國際石油資本對亞太地區近海油氣資源的廣泛關注,更在石油資源嚴重短缺的東北亞沿海國家和地區間引起極大轟動。
日本、韓國和中國的台灣正在經歷經濟高速增長,對能源資源的需求與日俱增。
日本原油消耗量, 1970年為1.97億噸,1971年為2.225億噸,而1970年日本原油進口量已佔消費量的99.7%,也就是說日本國內只能生產所需石油的極小部分。
韓國也必須依賴進口大量石油才能滿足其迅速增長的經濟需要。1970年,韓國在石油上的花費為1.2億美元,約佔當年全部外匯收入的10%,1971年石油輸出國組織決定的第一次石油提價使韓國的消費品價格在三個月內上漲了44.5%。
台灣地區的石油儲量及產量也微不足道。自1954年至1969年,台灣地區的石油需求量以每年平均17%的速度遞增,其中,1969年比上一年增加41.5%,該年不得不以超過其外貿收入(10.5億美元)5%的資金進口460多萬噸石油(占油耗量的98.3%)。
1973年的第一次石油危機更使東海周邊國家和地區痛感石油資源的重要性,同時加速促成了日韓兩國在能源資源開發方面的合作。
埃默里報告關於海底資源的推論,是日本企圖強佔中國釣魚島的根本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