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蟲總動員

2006年鮑勃·德爾曼執導電影

《如何吃炸毛蟲》是由美國新線影業製作發行的98分鐘劇情影片。該片由鮑勃·德爾曼執導,盧克·本沃德、海莉·凱特·愛森伯格、Adam Hicks、Austin Rogers等主演,於2006年8月25日在美國上映。

該片改編自托馬斯·洛克威爾所著同名兒童讀物,講述了轉學到新學校的男孩比利為了能儘快與新夥伴們打成一片而嘗試吃蚯蚓的故事。

介紹


炸蟲總動員 How to Eat Fried Worms (2006)
導演:鮑勃·德爾曼 Bob Dolman
主演:盧克·本沃德 Luke Benward/托馬斯·加瓦那 Thomas Cavanagh/金柏萊·威廉姆斯 Kimberly Williams
類型:家庭 / 劇情
更多中文片名:如何吃炸毛蟲
片長:98min
國家/地區:美國
對白語言:英語
發行公司:新線電影公司
上映日期:2006年8月25日 美國
官方網站:friedwormsmovie

劇情介紹


你要是新來的,就得做好被整的準備--這一直都是孩子們最愛玩的遊戲兼把戲。
梅徹·弗瑞斯特接受了一個新的工作任命,他和妻子帶著兩個兒子舉家遷移到一個小城鎮,他們已經為11歲的大兒子比利找好了接收學校,至於小兒子伍迪,還未到上學的年齡呢。他們理所當然地認為,孩子們應該比成年人更能適應一個全新的環境。可是比利卻不做如是想,身為其中的一員,他太了解這個年齡的男孩子們會怎樣“歡迎”一名新同學……果然,比利的擔心在上學的第一天就變成了現實,學校的每一個人似乎都以能欺負到他這位新同學為榮,只除了一人--艾瑞卡·坦茲,這個瘦高得像竹竿的女孩是比利來之前大家喜歡捉弄的對象,艾瑞卡的親切令比利感到無比的溫暖,卻也成了他接受學校小霸王喬·奎爾的挑戰的引子。喬和男孩子們想出一個非常有“個性”的整人方式,他們決定拿新生比利來試試:他們將一隻蚯蚓放進了比利的午餐盒裡,沒想到卻引起比利的抵觸情緒,最後雙方決定用打賭來解決這場衝突,這是一場關於勇氣的考驗:比利必須在星期六晚上七點之前吃掉十隻蚯蚓以證明自己,他究竟能否迅速融入新學校的大環境,全在於此了。
與此同時,比利的爸爸梅徹過得也不怎麼順心,新環境令他無所適從,為了不給同事留下壞印象,梅徹需要處處小心翼翼……忙碌的父母將六歲的伍迪留給比利照顧,已經自顧不暇的比利只好找來艾瑞卡幫忙照顧伍迪,因為他必須在星期六之前研究出某種烹飪方法,令蚯蚓吃起來不會那麼恐怖。可是還沒開始之前,比利的胃卻背叛了他,看來他最需要克服的,其實是嘔吐的慾望。

幕後製作


【關於影片】
本片改編自托馬斯·洛克威爾(Thomas Rockwell)所著的同名經典青少年讀物,自從1973年出版以來,一直是書店裡的必備書籍,現在,這本書在全世界的銷量已經超過300萬冊。洛克威爾專門為兒童所著的小說中,有三本曾在世界奪得文學獎,其中之一就是《如何吃炸毛蟲》--其實這樣的中國譯名並不準確,因為我們的小主人公比利需要吃掉的並非什麼毛毛蟲,而是表皮光滑、蠕動著爬行的蚯蚓。
編劇出身的導演鮑勃·道爾曼(Bob Dolman)第一次對這部經典的青少年讀物產生興趣時,正好是他的兒子出生沒多久的時候,那時他還沒有改行當導演,就像天下所有的初為人父者,道爾曼也想將全世界美好的一切都帶給兒子……然後,他就發現了這部非常有趣的兒童作品,決定將它改編成一部專門為孩子所拍的趣味電影,這中間還做了無數次地修改。不過,由於後來道爾曼接下了其他電影的劇本工作,再加上這樣一個過於“低齡”的故事實在是泛人問津,道爾曼只好將它束之高閣了好多年,直到他終於在2002年執導了處女作《搖滾姐妹》(The Banger Sisters),並因此結識了製片人馬克·約翰遜,這個劇本才重新被提上了日程,得以重見天日。
如今,鮑勃·道爾曼的兒子已經長大成人,而他在重新閱讀原著的時候,也看到了裡面蘊含著可以在大銀幕上出類拔萃的閃光點。故事的線索其實非常簡單:一群小男子漢做下了一個賭約,那麼裡面的主要角色比利是否真的會吃下平時想都不敢想的蚯蚓來完成這場遊戲呢?道爾曼以編劇的敏銳觀察力發現了這裡的有趣之處:原著真正吸引人的地方正是看著這群孩子到底使用了什麼樣的方式煮熟並吃掉這些蟲子。
然而,如果照搬原著,一字不落,這個故事在大銀幕上的體現就顯得有點單薄了。所以,道爾曼在創作劇本時,不得不創造了一些原著上沒有的場景甚至是角色,使得這本兒童讀物更加豐富更加深刻,內容足夠填充成了一部完整的影片。首先,為了更加突出主題以及節奏,道爾曼將整個事件的過程全部壓縮進一整天里……其實在原著中,比利花了15天才吃完10隻蟲子,不過如果是電影的話,過程如此拖沓勢必會分散觀眾的注意力,所以將比利吃蟲子的過程,變成一天,這樣故事的緊迫感就出來了。
當然,道爾曼希望除了孩子們,各年齡段的男男女女都會喜歡這樣一部充滿童趣的影片。所以他專門為影片加進了許多原著中並不存在的角色,例如艾瑞卡,這位男孩中惟一的女孩,起到了一種性別平衡的作用;至於比利的弟弟伍迪,也是原著中不曾存在過的角色。
【蚯蚓特工隊】
一想起蚯蚓蠕動著爬行的樣子,身上就起了一層的雞皮疙瘩,更別提將它們變成佳肴送入口中了……估計光用想的,你的嘴裡已經開始泛酸水了。蚯蚓本身也是《如果吃炸毛蟲》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如何讓其變得真實可信,也是導演鮑勃·道爾曼需要面對的首要問題。
出現在影片中的蚯蚓“種類”,大至為五種:真正的蚯蚓;特殊材料製成、渾身上下裹著一層粘液的蚯蚓(專門用來噁心人用的);橡膠製成的假蚯蚓;專門用來拍攝特寫的擬真化數碼蚯蚓以及可食用的糖漿蚯蚓--代表著影片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其它“假”蚯蚓對於現代電影技術來說,都是初級的初級,所以真正考驗人的,是如何讓真蚯蚓在拍攝期間“生龍活虎”。在影片還沒有開拍之前,道爾曼專門請了一位洛杉磯的蚯蚓專家史蒂文·庫徹--他同時還研究各種昆蟲,庫徹為劇組的工作人員講解了蚯蚓的生活習性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項。當然,庫徹為這部影片做的最大貢獻,還是奉獻出的那幾千條蚯蚓成體。離開之前,庫徹還特別交待,溫度是影響蚯蚓的主要外因,所以必須得保持它們處在一個冰涼的生存環境里。
可是不巧的是,影片恰恰要在一年中最炎熱的七月開拍,所以,蚯蚓的“起居飲食”就變成了大問題。道具管理員德韋恩·格萊比主動要求照顧這批重要的“外來客”,他將片場的地下室變為“禁地”,在那裡建了一座名副其實的“蚯蚓樂園”,幾千條不停蠕動的蚯蚓在他的照顧下生活在那裡,除了控制溫度,還在器皿里專門鋪上了適合它們生存的土壤。同時,格萊比還要求所有的工作人員收集“食物”:包括烤麵包渣、烤薄餅、水果或蔬菜碎片、輾碎的雞蛋殼、咖啡的沉澱物以及乾枯的花……全部都是用來喂蚯蚓的。
德韋恩·格萊比調來了另外五名工作人員組成了“互助組”,24小時輪流照顧這些蚯蚓。到了拍攝的時候,有活的蚯蚓“參與”的部分,就需要最嚴格的規定,就連溫度都必須和培育蚯蚓的地下室保持一致。毫不誇張的說,這裡蚯蚓的“待遇”,等同於星級的電影演員。拍攝結束后,蚯蚓們也都有了很好的歸宿:參與拍攝的工作人員一人領養幾條,放在了自家的後花園里……

花絮


·2005年7月9日,影片公開招募臨時演員,雖然明確只要200-400人,來應徵的卻有40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