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服飾研究
中國古代服飾研究
《中國古代服飾研究》,是由商務印書館於2011年12月1日出版的一本介紹中國古代服飾的圖書,《中國古代服飾研究》一書的作者是沈從文先生。《中國古代服飾研究》是中國文學家沈從文創作的一部系統考證中國服飾文化的學術專著。
1981年9月由商務印書館香港分館出版,郭沫若作序,全書對中國古代服飾制度的沿革與當時社會環境的關係,作了廣泛深入的探討。見解獨到,至前人未至之境,發前人未發之論,為沈從文從事文物研究以來成果之結晶。該書在學術界享有崇高的聲譽,至今被認為是這個領域內的經典著作。該書創作歷程凡二十餘年,典型體現了上世紀後半葉中國的學術生態。商務印書館和上海書店出版社均有出版該書。2011年該書入選中華現代學術名著叢書第三輯。
《中國古代服飾研究》內容涉及的時期起自殷商迄於清朝,對三四千年間各個朝代的服飾問題進行了抉微鉤沉的研究和探討,全書計有圖像700幅,25萬字。該書所敘是服飾,但又不能僅以服飾論之。從服飾這個載體,不難窺見中國歷代朝野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民俗、哲學、倫理等等諸多風雲變遷之軌跡。這也正是全書的寶貴價值所在。該書以札記形式,考證、記錄、梳理優良著稱。
上海書店版《中國古代服飾研究》封面圖
早在1960年4月,沈從文在給大哥的信中,就透露了準備編寫一部中國服裝史的計劃。但這一工作沒有立即受到歷史博物館領導的重視。此後,沈從文多次呼籲編印服裝圖錄。1962年9月,他在給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黨委的信中說:當時編印的文人畫冊太多,這些對實際工藝生產用處不大,很多工藝在花紋圖案和造型上因為沒有更多可供參考的資料,往往取法晚清,日趨纖巧繁瑣,在國外展出上已不大能引起注意。因此,他建議多印點十七八世紀的絲綉等專題圖錄,以補救當時工藝美術所受的不健康影響。
到1963年,沈從文的服飾資料收集工作已有所進展,但也面臨很多困難。當年4月9日,他給歷史博物館館長龍潛的信中表示,願意盡餘生就服裝和絲綢花紋歷史發展摸下去。同時也陳述了搜集材料的困難情況,分散於國內各地綾羅綢緞不下十來萬件,相關圖書數千冊,此外還有佛經封面、畫卷、冊頁、隔水及包袱和其他文件上的無法計算的絲織物殘料。如此多方面的材料,收集起來需要花費巨大精力。他希望把能照的用彩色片照下,應畫的把單點陣圖案畫下來,再根據這份第一手資料來作分析判斷,所謂研究工作,自然就大大推進了一步。這一工作逐漸引起歷史博物館領導的重視,決定開展專題研究,還根據沈從文的要求,專門調新從中央美術學院國畫系畢業的范曾,與館里美術組的相關人員一起,擔任此書的繪圖工作。
沈從文編撰中國古代服飾資料的工作,逐漸引起了高層的注意。1963年8月,歷史博物館將沈從文等人的編撰工作用簡報的形式通過文物局上報文化部。文化部副部長齊燕銘看到工作簡報后致函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文物局王冶秋局長,要求明確範圍,逐步完成,並指示說:沈從文先生雖然身體不好,不能每日上班,但遇重要課題應派人去他家請教,或分一題目在家中研究,希望他把多年研究所得貢獻出來。
沈從文在東堂子衚衕的工作室內
1963年12月,齊燕銘在文化部黨組會議上,傳達了周恩來的指示,要求中國歷史博物館做好《中國古代服飾資料》的編撰工作。這一指示引起了歷史博物館領導的高度重視。決定由副館長陳喬主持這項工作,館長業務秘書陳鵬程和陳列部主任王鏡如擬定工作計劃,並擴大了服裝資料的編撰隊伍,沈從文擔任主編,負責搜集編排材料,組織全書編撰工作,分工文字說明撰寫。全書所需圖錄由沈從文提出,由陳列部美術組陳大章、李之檀、邊寶華、范曾等臨摹繪圖。
年底,王鏡如召集編寫組制定工作計劃、進程及圖片臨摹繪製的相關規範。沈從文在會上提出具體的圖版目錄,並經反覆討論修改後確定下來。1964年初,全書雛形已經形成了。在給大哥的信中,沈從文說:《中國服裝資料選集》預定五月前完成,有200幅正圖,上百副圖和20頁首飾圖片。他覺得工作壓力大。他要查大量圖書,為200頁圖錄做適當說明,每條說明500-1000字,3月到4月底得交稿。除每頁說明外,還要寫上萬字的總論。他估計這本書10月就能出版,而且一定還像本書,有分量,有內容,可以為各方面解決許多問題,也可算是我在館中學習文物的一份成果。他還設想,如果體力來得及,大致將繼續把每一朝代專編一冊,這麼編下去,一年一本。
但是,這種集體活兒,對於個性極強的沈從文來說,也有種種不適應。他抱怨稿件得層層審批,得照領導的意思說些習慣話,材料獲取上也有很多不便。他希望到蘭州、洛陽、敦煌等處走走,但館里經費有限,且雜事太多,抽不出時間。由於都是文物,所以連本館的材料都不容易調動,故宮的材料也看不到,很多時候只能靠記憶。儘管如此,他毫不懈怠,每天都要完成6000字的說明文字。
1964年4月30日,《中國古代服飾資料選輯》中的隋唐五代部分編寫完成,送文化局和文化部領導審查。文化局局長王冶秋接到書稿后非常重視,先後送康生和文化部副部長徐平羽審查。文物局領導和相關專家王振鐸、王世襄都提出了修改意見。隨後編寫組根據領導和專家意見進行了討論和修改。
6月6日,歷史博物館和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舉行聯席會議,協商該書的出版規格和交稿日期。出版社高度重視,準備作為向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十五周年獻禮的重點圖書推出。不久,歷史博物館將該書已完成的宋元明清部分的圖版和文字說明送文物局局長王冶秋審查。王冶秋要求在十五周年國慶前出版,可先出一本,再陸續印出。整本書署名歷史博物館,文字說明署名沈從文。
1978年沈從文和王序(中)、王亞蓉(右)
《中國古代服飾資料選輯》的出版延期正好趕上毛澤東關於帝王將相、才子佳人統治舞台的批評意見引起討論。歷史劇等好些文藝作品都受到了批判。編寫組此時召集了一次會議,主題雖是討論沈從文寫的《後記》,但卻有人提出要按新的政治要求對全書進行修改。不久編寫人員大都奔赴各地參加四清運動,修改工作無形停頓下來了。這一拖就拖到了文革後期。
文化大革命剛開始時,有群眾認為,《中國古代服飾資料選輯》宣傳帝王將相才子佳人,是未出籠的大毒草,沈從文是濫竽充數的假專家,假裏手。沈從文被迫做檢討。他說:圖錄還不成熟,不是工農兵的方向,是專家和幹部的方向;所選圖片中,佳人佔了相當部分;這部圖錄本來意圖之一是要給從事特種工藝生產的老師傅看,給古代歌舞劇提供參考,但說明文字煩瑣,很多地方支離附會,只符合資產階級欣賞趣味,不適合給老師傅看。
由於部分群眾批評資料工作,把歷史博物館資料室幾萬張卡片一律當成牛鬼蛇神。沈從文不能搞新的資料工作。更可悲的是,他手頭的資料幾乎散佚殆盡。1966年8月起,紅衛兵多次去沈從文家抄家。他出版的舊作和編寫服飾研究的資料統統被抄走或焚毀。他的三間房屋,有兩間讓出來分給工人同志住。他剩餘的資料一間房子堆不下,由表侄黃永玉做主,以每公斤七分錢的價格當廢紙賣掉。
1969年底,沈從文被下放到五七幹校,過著十分艱苦的生活。在五七幹校,他分別給歷史博物館革委會委員王鏡如和高崗寫信,托兒子沈龍朱轉交。他要求回到北京,在那個二丈見方原住處,把約六七十萬字材料親手重抄出來,配上應有的圖像,上交國家,再死去,也心安理得!沈龍朱將信轉寄給王鏡如后,又特意去跟王鏡如談了一個多鐘頭。王鏡如認為將這封信上交恐不恰當,婉拒了沈從文的要求。尤其是對於沈從文頗為自豪的業務成就,沈龍朱體會出的王鏡如的意見是:那是還沒有經過批判的,不能把它們全看成是方法全新的,唯物的。要正確對待群眾,正確對待自己。沈從文給高嵐的信,龍朱認為可能也不會有什麼結果,就留下來沒有轉交。
1972年初,沈從文給周恩來寫了一封信,請求允許回京,發揮餘熱,完成《中國古代服飾資料選輯》的編寫工作。沈從文的請求得到批准。2月4日,他在妻子張兆和的陪同下回到北京。不久,國家文物局傳來消息,要他重新校對《中國古代服飾資料選輯》書稿,準備出版。沈從文趁機取回書稿,抓緊校閱,有時甚至一手捂著鼻血,一手工作。1973年5月,沈從文將24萬字的《中國古代服裝資料選輯》文字說明稿改好上交。交稿后沈從文心情非常愉悅,覺得比過去寫的小說總和似乎還有分量。
但交稿后一個月沒消息,沈從文很著急。他擔心通不過,出版不了。於是想著自費印一些,分送給若干省市博物院供參考,也算是近廿年學習一部分的總結。交稿半年後仍無迴音,沈從文終於忍不住了。他給歷史博物館館長楊振亞寫了一封長信,希望能夠退還稿件,以便自己儘可能爭取時間從文圖兩方面加以整理補充,即便不能出版,至少還可作為館中美工組同志一份永久參考資料。1974年3月,沈從文再次請求歷史博物館退還書稿,以便重抄及補充附圖。8月14日,沈從文致信副館長陳喬,要求退還書稿。20日,沈從文又給同事陳大章、李之檀寫信,請他們幫忙要回書稿。
其實,歷史博物館此前已向文物局打報告,請示對書稿的處理意見,但一直沒有得到回復。歷史博物館領導為了不影響沈從文的工作,決定將文字說明稿退給沈從文,但圖像部分繼續留在館里,直到1976年才退給沈從文。沈從文拿到書稿后,立即進行修改補充,並從榮寶齋、工藝美術學院等單位尋求摹繪附圖的解決辦法。
由於工作繁重,沈從文希望能有助手。他曾多次寫信給歷史博物館,希望館領導能幫助他爭爭時間,即早為這工作抽調一二專人(有可能或外調一二美院教人物畫的來參加,這工作,不少人都樂於參加的),來和我共同工作。但歷史博物館領導告訴沈從文實在抽不出人來幫忙。
通過其他渠道,1975年左右,沈從文晚年的兩位重要助手王序和王亞蓉,開始進入了沈從文的工作班子。王序是抗美援朝的文藝兵,休假回國期間參觀歷史博物館時結識沈從文。轉業後進了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在文物修復、古墓考察等方面做出了很大貢獻。1975年,中國人民大學楊纖如教授介紹王亞蓉到沈從文家尋求資料,沈從文自此認識王亞蓉,後來請王序幫忙將她推薦到了考古所。
兩位助手白天在考古所工作,下班后準時到達沈從文所在的東堂子衚衕的小屋,像從事第二職業一樣,一起編撰服飾史。沈從文常常在他們未下班前就打電話囑咐到沈家來吃晚飯,他燒的紅燒肉和紅燒豬蹄都很好吃。此外,沈從文還帶著他們擠公交去北京故宮武英殿、歷史博物館或民族文化宮查找資料,兩位助手從中積累了很多經驗。
沈從文對兩位助手的工作很滿意,他們不僅修訂服飾研究,還展開了一些新的研究專題,這讓沈從文充滿了信心:身邊有二得力助手為繪圖(手又敏捷,又準確),不甚費力,既已完成大小不等專題七八個。照此條件,把四十個研究中的空白點,為一一填滿,或許是作得到的事!
1977年,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分離出來,成立中國社會科學院。胡喬木被任命為中國社會科學院首任院長。胡喬木對沈從文是熟悉的,早在1953年,時任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宣傳部常務副部長的胡喬木就曾經寫信給沈從文,願意為他重返文學事業做出安排。沈從文當時的內心很矛盾,沒有回復這封充滿好意的重要來信。25年過去了,胡喬木沒有忘記沈從文。上任不久,他就主動提出,可否跟文物局或文化部商量,調沈從文到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工作,以保證完成他那本有意義的服飾研究著作。
中國社會科學院秘書長劉仰嶠從王序和王亞蓉那裡,逐漸了解到沈從文工作條件的艱苦。1977年,劉仰嶠到沈從文處了解他的工作條件和生活情況,並如實向胡喬木做了彙報。在胡喬木的親自關心下,沈從文的工作關係從歷史博物館調到社科院歷史所,其職稱由調入時的副研究員晉陞為研究員。
沈從文的住處非常小,主要助手王序又不能保證工作時間,這些都不利於工作的展開。1977年9月中旬,沈從文致信胡喬木,請求幫助解決這些問題。寫出這封信后,沈從文對所提條件並不抱太大希望。但社科院幹事雷厲風行,很快就滿足了沈從文的這兩個要求。10月6日,社科院在友誼賓館為沈從文租用兩個大套間作為他的工作室,讓王序、王亞蓉、李宏作為他的助手全力配合他做最後定稿工作。同時,還借調在內蒙古煤礦工作的北大歷史系研究生胡戟協助校對部分文獻。沈從文妻子張兆和也參加了這一工作。
工作班子效率很高,1979年1月,這部著作整理完成,交中國輕工業出版社。沈從文在友誼賓館繼續進行一些收尾工作,並等候看校樣,直到3月才搬出去。
沈從文獲悉輕工業出版社擬與日本講談社合作出版該書,堅決不同意。手稿轉到人民美術出版社,該社也計劃與日方合作,沈從文再次撤回書稿,並給中國社會科學院黨組書記、副院長梅益寫信說:我不能將書交給外國人去印,文物是國家的,有損國格的事我不做,表示願意將書稿交給國家處理。
梅益向香港商務印書館主持人藍真推薦該書,香港商務決定從速出版。1980年1月,香港商務總編輯李祖澤在國家文物局龍文善陪同下訪問沈從文,商定此書出版細節。沈從文帶著助手重新做了些校訂並補充了部分彩圖。9月,香港商務印書館陳萬雄親自來到北京沈從文的住處贈送《中國古代服飾研究》樣書。樣書八開本,25萬字,700多幅圖,序言為郭沫若寫,書名為商承祚題,署沈從文編著。初版印3000本,300本簽名本定價為800港幣,其餘精裝本也要500港幣。但一個月內就賣出去了2000本,主要銷往東南亞和香港,這在學術著作的銷量中算是很高的了。
中國社會科學院用《要報》的形式向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報告了此書作為重點成果的出版情況。不久,此書獲得了國家社會科學研究一等獎。胡喬木寫來賀信:以一人之力,歷時十餘載,幾經艱阻,數易其稿,幸獲此鴻篇巨製,實為對學術界一重大貢獻,極為可賀。黨和國家領導人還將該書作為國禮送給日本天皇、美國總統和英國女王。學術界對該書好評如潮。歷史博物館研究員孫機稱此書為中國服飾史的第一部通史。英國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研究員威爾第女士認為,該書給搞時裝的知道了都會發瘋的。著名作家黃裳更是詳細地評說道:這是一本充滿了愛國主義精神與民族自豪感的著作,全書有大量美麗的插圖,而文字之美,卻使讀者感到姿媚轉勝。
沈從文認為真正讀者應在國內,因此希望該書在大陸增訂重印,但遇到了困難。他想重換100種彩色原圖,這些材料多在故宮、歷史博物館,要花錢才能使用。他抱怨說再想照六四年工作取得的進展,主觀努力即或還不失去勇氣,客觀束縛卻轉多。直到1983年,沈從文仍在為增訂本做準備。他根據當時新出土的陶瓷壁畫增加了原先缺少的原始社會部分,並更換了100幅新彩圖。直到患上腦血栓后,他才將工作交給助手。遺憾的是,等到增訂本問世時,沈從文已逝世五年了。
2020年4月,列入《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中小學生閱讀指導目錄(2020年版)》。
引言
一舊石器時代出現的縫紉和裝飾品
二新石器時代的繪塑人形和服裝數據
三新石器時代的紡織
四商代墓葬中的玉、石、陶、銅人形
五周代雕玉人形
六周代男女人形陶范
七戰國楚墓漆瑟上彩繪獵戶、樂部和貴族
八戰國帛畫婦女
九戰國楚墓彩繪木俑
一零戰國彩繪溱卮上婦女群像
一一戰國雕玉舞
一二戰國雕玉小孩和青銅弄雀女孩
一三戰國銅鑒上水陸攻戰紋
一四戰國青銅陵壺上採桑、習射、宴樂、弋獵紋
一五戰國鶡尾冠被練甲騎士
一六戰國佩玉彩琉璃珠和帶鉤
一七江陵馬山楚墓發現的衣裳服和衾被
一八馬山楚墓出土的錦繡
一九西漢墓壁書二桃殺三士部分
二零漢空心磚持戰門卒
二一漢貯貝器上滇人奴隸和奴隸主
二二高冠盛裝樂舞滇人
二三西漢畫像磚
二四漢石刻垂綬佩劍武士
二五漢代陶俑磚刻所見農民
二六戴花釵三女僕
二七漢望都壁畫伍佰八人
二八漢代舞女
二九漢畫刻中所見幾種騎士
三零漢朱鮪墓石刻
三一漢、魏晉墓壁畫男女像
三二漢石刻簪筆奏事官吏
三三東漢墓彩繪壁畫和石刻
三四漢講學圖畫像磚
三五漢武氏石刻貴族梁冠和花釵
三六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中幾件衣服
三七漢代錦繡
三八東晉竹林七賢圖磚刻
三九晉女史箴圖中八輿夫
四零晉女史箴圖臨鏡部分
四一南朝斲琴圖部分
四二晉六朝男女俑
四三戴菱角巾披鹿皮裘的帝王和二宮女
四四南北朝鄧縣畫像磚婦女和部曲鼓吹
四五北朝景縣封氏墓著袴褶佣
後記
再版後記
沈從文先生學術年表
一部文獻與文物多元結合的學術名著(王亞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