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看水滸

閑看水滸

徠《閑看水滸》是由十年砍柴編著,山西人民出版社於2010年7月1日出版發行的書籍。

內容簡介


作者的少年時代是在一個偏僻的山村度過的,在那裡書籍和食品一樣匱乏。在我小學五年級時,從一位當過小學老師的叔叔那裡借到了兩本殘破的小說——《水滸傳》和《西遊記》,我記得《水滸傳》中似乎在開始還印著“揭露投降派宋江”之類的黑體字,現在想起來這應該是“文革”末年的版本,在全國人民評水滸的熱潮中趕印出來的。而《西遊記》還是繁體字印刷,不知是何年的古董。每每看這本書,我必須在旁邊放一本字典。這本書讀完后的副產品就是,小小的我認識了許多“老字”——我們當地對繁體字的稱呼,令村裡一些讀過私塾的老人刮目相看,父親對此也很是自豪。
年少懵懂的我自然不知道這兩本書在中國文學史上的歷史地位,也不知道這兩本書特別是《水滸傳》從問世以後遭受的毀譽沉浮。它曾被一次次翻印,一次次刪改,一次次禁毀,一次次被從政者利用或詮釋……這兩本書,在一個政治早熟的農業國家,在一個官場規則通吃一切的社會,他們從來就不是作為兩本簡單的小說而存在。
當然,這些東西是隨著眼界的開闊、年歲漸長而逐步明白。當時那個山村的男孩,對這兩本書惟一的感覺就是好看、有趣。

作者簡介


十年砍柴,本名李勇,文化學者和網路意見領袖。生於上世紀70年代,在湘中農村長大,少年時,學業之餘常上山砍柴,直到l8歲去蘭州大學中文系求學。22歲來到北京,先後棲身於國有大企業、國務院某部委、某中央媒體。年近不惑,終於發覺自己最適合的角色乃是一書生,遂進入語文出版社,開始“讀書、寫擋、編書、賣書”的四書生涯。其寫作遊走於古代歷史文化和當下時事政治之間,先後在《南方都市報》《華商報》《華商晨報《新京報》《瀟湘晨報》《錢江晚報》《經濟觀察網》等媒體開設時評專欄或文化專欄。已出版有《閑看水滸》《皇帝文臣和太監》《晚明七十年》《閑話紅樓》等。

圖書目錄


序言
引言 對梁山說聲“再見”
第一編 江湖廟堂路幾重
萬事最大:排座次定名分
粱山的“山頭”
“窩囊廢”的資源整合能力
為人做嫁衣的王倫
假如晁蓋不早死
談梁山公司被收購
“二把手”的生存之道
徠再無梁山棲宋江
第二編 亂世生存的技巧
幾人是乾淨的,幾人是安全的
基層幹部不好當
基層幹部能量大
中國商人富不過三代的宿命
那些失敗的生意人
大宋忠臣黃文炳之死的警示
文字的罪過甚於殺人放火
統帥三軍之能不如薄技在身
官府的釣魚執法和民間的做局
有大功勞的三個小人物
第三編 避免黑暗傷害的智慧
有“黑官司”則必有“躲貓貓”
黑老大在監獄中的幸福生活
鐵牛哥哥眼中的法律
董超、薛霸的象徵意義:朝廷送人上梁山
官軍為何不如民團
兩類“吃人”的比較
匪性和奴性的結合
第四編情慾的罪與罰
正常的女人和愛情哪去了?
民間歌謠與傳言
三位“二奶”的成敗
皇帝偷情是風流。草民偷情是罪過
扈三娘:卿本佳人,奈何從賊
王婆說風情的“智慧”
顧大嫂的母性之愛
第五編 英雄的末路選擇
四條漢子的末路
兩位孤獨者的友情
黑道的規矩和武松的品牌
李逵、悟空的頑童性格
兩大間諜的比較
逃避的藝術
家庭一江湖一朝廷:三位一體的羅網
楊志的買官、賣刀與瀆職
結語 天道無常誰人可替
附錄 借《水滸》反思中國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