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電影獎
歐洲電影獎
歐洲電影獎(European Film Awards)該獎由歐洲電影協會(European Cinema Society)瑞典電影大師伯格曼倡議下設立創辦,創辦於1988年,由總部設在柏林的歐洲電影學會主辦,有歐洲奧斯卡之稱。歐洲電影獎雖然不如戛納電影節、威尼斯電影節和柏林電影節名噪一時,但其評選具有專業深度和藝術權威。
歐洲電影獎
佩內洛普·克魯茲《回歸》封后
獎座
肖恩·康納利獲得終身成就獎
最初的獎座是一位持葡萄的男子,由柏林藝術家MarkusLupertz設計,1997年原獎座被一位身著歐洲星長裙的長發美女取代,由英國設計家TheoFennell設計。很湊巧此美女身高和美國奧斯卡完全一樣,一對兒般配的驕傲冤家。
歷屆歐洲電影獎回顧 | ||||
第1屆歐洲電影獎 | 第2屆歐洲電影獎 | 第3屆歐洲電影獎 | 第4屆歐洲電影獎 | 第5屆歐洲電影獎 |
第6屆歐洲電影獎 | 第7屆歐洲電影獎 | 第8屆歐洲電影獎 | 第9屆歐洲電影獎 | 第10屆歐洲電影獎 |
第11屆歐洲電影獎 | 第12屆歐洲電影獎 | 第13屆歐洲電影獎 | 第14屆歐洲電影獎 | 第15屆歐洲電影獎 |
第16屆歐洲電影獎 | 第17屆歐洲電影獎 | 第18屆歐洲電影獎 | 第19屆歐洲電影獎 | 第20屆歐洲電影獎 |
第21屆歐洲電影獎 | 第22屆歐洲電影獎 | 第23屆歐洲電影獎 | 第24屆歐洲電影獎 | 第25屆歐洲電影獎 |
第26屆歐洲電影獎 | 第27屆歐洲電影獎 | 第28屆歐洲電影獎 | 第29屆歐洲電影獎 | 第30屆歐洲電影獎 |
第31屆歐洲電影獎 | 第32屆歐洲電影獎 | 第33屆歐洲電影獎 |
時間:1988年
主辦地:
獎 項 | 獲 獎 人 | 獲 獎 影 片 |
最佳影片 | 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 | 《殺人短片》 |
最佳導演 | 維姆·文德斯 | 《柏林蒼穹下》 |
最佳劇本 | 路易斯·馬爾 | 《孩子們,再見》 |
最佳男演員 | 馬克斯·馮·賽多 | 《征服者佩爾》 |
最佳女演員 | 卡門·毛拉 | 《神經近於崩潰的女人》 |
最佳男配角 | 科特·博伊斯 | 《柏林蒼穹下》 |
最佳女配角 | 約翰娜·特爾·斯蒂格 | 《神秘失蹤》 |
最佳新進男演員 | Pelle Hvenegaard | 《征服者佩爾》 |
最佳製片 | Georgy Meskhishvili | 《吟遊詩人》 |
最佳青年電影 | 佩德羅·阿爾莫多瓦 | 《神經近於崩潰的女人》 |
最佳攝影 | 艾里克古伊夏爾 | 《 喜瑪拉雅》 |
最佳剪輯 | 艾曼紐愛莉·卡斯特羅 | 《Voyages》 |
評委會特別獎 | Yuri Khanin | 《Dni zatmeniya》 |
評委會特別獎 | 伯納多·伯圖魯奇 | 《末代皇帝》 |
終身成就獎 | 馬塞羅·馬斯特羅阿尼 | |
終身成就獎 | 英格瑪·伯格曼 | |
價值獎 | 理查德·阿滕伯勒 |
時間:1989年
主辦地:
獎 項 | 獲 獎 人 | 獲 獎 影 片 |
最佳影片 | 西奧·安傑羅普洛斯 | 《霧中風景》 |
最佳導演 | 伊扎·博列蒙伊 | 《點金手 》 |
最佳劇本 | 馬里亞·哈邁利克 | 《小薇拉》 |
最佳男演員 | 菲利普·諾依萊特 | 《天堂電影》 |
最佳女演員 | 魯斯·西恩 | 《厚望》 |
最佳男配角 | ||
最佳女配角 | Edna Doré | 《厚望》 |
最佳青年電影 | Maciej Dejczer | 《300 mil do nieba》 |
最佳攝影 | 祖根·柏臣 | 《Kvinnorna p taket》 |
最佳作曲 | Andrew Dickson | 《High Hopes 》 |
最佳紀錄片 | Lívia Gyarmathy | Recsk 1950·1953,egy titkos kényszermunkatábor t?rténete |
評委會特別獎 | 基斯比·湯納度 | 《天堂電影院》 |
評委會特別獎 | 貝爾特朗德·塔維尼埃 | 《生活,別無所有》 |
評委會特別獎(紀錄片) | 馬塞琳·洛瑞丹 | 《Une histoire de vent》 |
歐洲電影社終身成就獎 | 阿納托爾·達奧曼 | |
終身成就獎 | 費德里克·費里尼 | |
評委會特別提及 | Alan Gilsenan | Road to God Knows Where,The |
評委會特別提及 | 杜桑·哈那克 | Obrazy starého sveta |
時間:1990年
主辦地:
獎 項 | 獲 獎 人 | 獲 獎 影 片 |
最佳影片 | 吉安尼·艾米利奧 | 《Porte aperte 》 |
最佳導演 | 肯尼斯·布萊納格 | 《亨利五世》 |
最佳劇本 | Vitali Kanevsky | Zamri, umri, voskresni! |
最佳男演員 | 肯尼斯·布萊納格 | 《亨利五世》 |
最佳女演員 | 卡門·毛拉 | ?Ay, Carmela! |
最佳男配角 | Dmitri Pevtsov | 《Mat 》 |
最佳女配角 | Malin Ek | Skydds?ngeln |
最佳製片 | Franca Squarciapino 西拉諾·德·貝爾熱拉克 | |
最佳青年電影 | 肯尼斯·布萊納格 | 《亨利五世》 |
最佳攝影 | Tonino Nardi | 《Porte aperte 》 |
最佳紀錄片 | Iwars Seletskis | 《Uliza poperetschna》 |
評委會特別提及(紀錄片) | Werner Penzel | Step Across The Border |
評委會特別獎 | Thaddeus O'Sullivan | December Bride |
評委會特別獎 | 吉安·馬里亞·活隆泰 | Porte aperte |
歐洲電影社特別獎 | Association of Soviet Filmworkers | |
終身成就獎 | 安德烈.瓦依達 | |
年度新發現特別提名 | Pavel Nazarov | Zamri, umri, voskresni! |
時間:1991年
主辦地:
獎 項 | 獲 獎 人 | 獲 獎 影 片 |
最佳影片 | 肯·洛區 | 《底層生活》 |
最佳劇本 | 雅科·馮多梅爾 | 《Toto der Held 》 |
最佳男演員 | 米歇爾·博奎特 | 《Toto der Held 》 |
最佳女演員 | Clotilde Courau | Petit criminel,Le |
最佳男配角 | Ricky Memphis | 《極端分子》 |
最佳女配角 | Marta Keler | 《Virdzina》 |
最佳製片 | Valerie Pozzo di Borgo | 《熟食店》 |
最佳青年電影 | 雅科·馮多梅爾 | 《Toto der Held 》 |
最佳攝影 | Walther Van Den Ende | 《Toto der Held 》 |
最佳作曲 | Hilmar ?rn Hilmarsson | Reisen tilbake |
最佳剪輯 | Carla Simoncelli | 《極端分子》 |
最佳紀錄片 | Maciej Janusz Drygas | 《Uslyszcie moj krzyk 》 |
評委會特別提及(紀錄片) | Mireille Dumas | Crimes et passions · la cicatrice |
評委會特別提及(紀錄片) | Jürgen B?ttcher | Mauer, Die |
終身成就獎 | 亞歷山大·特羅納 |
時間:1992年
主辦地:
獎 項 | 獲 獎 人 | 獲 獎 影 片 |
最佳影片 | 吉安尼·艾米利奧 | 《小小偷》 |
最佳劇本 | 伊斯特萬·沙伯 | édes Emma,drága B?be · vázlatok,aktok |
最佳男演員 | Matti Pellonp?? | Vie de bohème,La |
最佳女演員 | 茱麗葉·比諾什 | Amants du Pont·Neuf,Les |
最佳男配角 | 安德烈·威爾姆斯 | Vie de bohème, La |
最佳女配角 | Ghita N?rby | Freud flyttar hemifr?n… |
最佳製片 | Rikke Jelier | Noorderlingen,De |
最佳青年電影 | 亞歷斯·馮·華麥丹 | Noorderlingen,De |
最佳攝影 | 尚伊夫·艾斯哥斯亞 | Amants du Pont·Neuf,Les |
最佳作曲 | Vincent van Warmerdam | Noorderlingen,De |
最佳剪輯 | 妮莉·奎迪亞 | Amants du Pont·Neuf,Les |
最佳紀錄片 | Audrius Stonys | Neregiu zeme |
評委會特別提及(紀錄片) | Paul Pavlikovsky | Dostoevsky's Travels |
評委會特別提及(紀錄片) | Manu Bonmariage | Amants d'assises, Les |
終身成就獎 | 比利·威爾德 |
時間:1993年
主辦地:
獎 項 | 獲 獎 人 | 獲 獎 影 片 |
最佳影片 | 尼基塔·米哈爾科夫 | 蒙古精神 |
最佳男演員 | 丹尼爾·奧特尤爾 | 《冬天的心》 |
最佳女演員 | Maia Morgenstern Oak, The | |
最佳青年電影 | 薩莉·波特 | 《奧蘭多》 |
最佳紀錄片 | Stefan Jarl Sociala arvet,Det Video | |
評委會特別提及(紀錄片) | Steve Sklair Man Who Loves Gary Lineker, The | |
馬塞爾·洛曾斯基 | 89mm Od Europy | |
最有成就獎 | 斯蒂芬·伍利 | 《哭泣遊戲》 |
終身成就獎 | 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 | |
FIPRESCI獎 | 邁克爾·哈尼克 | Benny's |
時間:1994年
主辦地:
獎 項 | 獲 獎 人 | 獲 獎 影 片 |
最佳影片 | 吉安尼·艾米利奧 | 《聯社亞美利加》 |
最佳青年電影 | János Szász | Woyzeck |
Agnès Merlet | Fils du requin, Le | |
最佳紀錄片 | Group Sarajevo | Saga |
終身成就獎 | 羅伯特·布萊森 | |
FIPRESCI獎 | 南尼·莫瑞提 | 《親愛的日記》 |
時間:1995年
主辦地:
獎 項 | 獲 獎 人 | 獲 獎 影 片 |
最佳影片 | 肯·洛區 | 《土地與自由》 |
最佳青年電影 | 馬蒂厄·卡索維茨 | 《怒火青春》 |
最佳紀錄片 | Jens Meurer | |
終身成就獎 | 馬塞爾·卡恩 | |
FIPRESCI獎 | 西奧·安傑羅普洛斯 | 《尤里西斯的凝視》 |
時間:1996年
主辦地:
獎 項 | 獲 獎 人 | 獲 獎 影 片 |
最佳影片 | 拉爾斯·馮·特里厄 | 《破浪》 |
最佳男演員 | 伊恩·麥凱倫 | 《理查三世》 |
最佳女演員 | 埃米莉·沃森 | 《破浪》 |
最佳青年電影 | 特里·喬治 | 《赤子雄心》 |
最佳紀錄片 | Jerzy Sladkovski | Vendetta · Blutrache in Albanien |
最有成就獎 | 謝爾蓋·波德洛夫 | Kavkazskij plennik |
終身成就獎 | 亞力克·吉尼斯 | |
Five Continents獎 | 吉姆·賈姆什 | 《你看過死亡的顏色嗎? 》 |
時間:1997年
獎 項 | 獲 獎 人 | 獲 獎 影 片 |
最佳影片 | Uberto Pasolini | 《一脫到底》 |
觀眾獎 | 《一脫到底》 | |
最佳劇本 | Chris van der Stappen | 《玫瑰少年夢》 |
最佳男演員 | 鮑勃·霍斯金斯 | 24 7:Twenty Four Seven |
最佳女演員 | 茱麗葉·比諾什 | 《英國病人》 |
最佳觀眾男演員 | 哈維爾·巴爾德姆 | |
最佳觀眾女演員 | 朱迪·福斯特 | |
最佳攝影 | 尊·史奧 | 《英國病人》 |
最佳紀錄片 | Jean·Pierre Dardenne Gigi, Monica… et Bianca | |
歐洲影人對世界電影貢獻獎 | 米洛斯·福爾曼 | 《性書大亨》 |
國際銀幕獎 | 北野武 | 《花火》 |
終身成就獎 | 珍妮·莫羅 | |
歐洲年度發現獎 | 布魯諾·杜蒙 | 《人之子》 |
FIPRESCI獎 | 馬諾埃爾·德·奧利維拉 | Voyage to the Beginning of the World |
時間:1998年
主辦地:
獎 項 | 獲 獎 人 | 獲 獎 影 片 |
最佳影片 | Elda Ferri | 《美麗人生》 |
最佳觀眾獎 | 《哥斯拉》 | |
最佳劇本 | 彼得·豪伊特 | 《Sliding Doors》 |
最佳男演員 | 羅伯托·本尼格尼 | 《美麗人生》 |
最佳女演員 | 伊羅迪·鮑奇茲/娜塔莎·雷尼埃 | 《天使夢幻的生活》 |
最佳觀眾男演員 | 安東尼奧·班德拉斯 | 《蒙面俠佐羅》 |
最佳觀眾女演員 | 凱特·溫斯萊特 | 《泰坦尼克號》 |
最佳攝影 | 艾德靈·必度 | 《屠夫的孩子》 |
最佳短片 | 瑪麗·帕庫 | 《Un jour 》 |
最佳紀錄片 | Claudio Pazienza | |
歐洲影人對世界電影貢獻獎 | 斯特蘭·斯卡爾斯高 | 《阿米斯塔德號》 |
國際銀幕獎 | 彼得·韋爾 | 《楚門的世界》 |
終身成就獎 | 傑瑞米·艾恩斯 | |
歐洲年度發現獎 | 艾瑞克·宗卡 | 《天使夢幻的生活》 |
托馬斯·文特伯格 | 《家變》 |
時間:1999年
主辦地:
獎 項 | 獲 獎 人 | 獲 獎 影 片 |
最佳影片 | Agustín Almodóvar | 《 關於我母親的一切》 |
最佳觀眾獎 | 佩德羅·阿爾莫多瓦 | 《 關於我母親的一切》 |
最佳劇本 | 伊斯特萬·沙伯 | 《陽光的滋味》 |
最佳男演員 | 拉爾夫·法因斯 | 《陽光的滋味》 |
最佳女演員 | 塞西莉亞·露芙 | 《天使夢幻的生活。 |
最佳觀眾男演員 | 肖恩·康納利 | 《將計就計》 |
最佳觀眾女演員 | 凱瑟琳·澤塔·瓊斯 | 《將計就計》 |
最佳攝影 | Lajos Koltai | 《一九零零的傳奇》 |
最佳短片 | Enrico Verra | 《歡迎來聖沙瓦里奧》 |
最佳紀錄片 | 維姆·文德斯 | 《佳視社會俱樂部》 |
最佳紀錄片特別提名 | Thierry Michel Mobutu,roi du Za?re | |
歐洲影人對世界電影貢獻獎 | 安東尼奧·班德拉斯 | 《在阿拉巴瑪州陷入瘋狂》 |
羅曼·波蘭斯基 | 《第九道門》 | |
國際銀幕獎 | 戴維·林奇 | 《史屈萊特的故事》 |
終身成就獎 | 埃尼·莫里康 | |
歐洲年度發現獎 | 蒂姆·羅思 | 《家園禁地》 |
FIPRESCI獎 | Otar Ioseliani Adieu, plancher des vaches! |
時間:2000年12月
主辦地:
獎 項 | 獲 獎 人 | 獲 獎 影 片 |
最佳影片 | Lars von Trier | 《黑暗中的舞者》(丹、瑞典、法) |
最佳觀眾獎 | 拉爾斯·馮·特里厄 | 《黑暗中的舞者》(丹、瑞典、法) |
最佳劇本 | 尚·皮埃爾·巴其 | 《其他的滋味》(法) |
最佳男演員 | Sergi Lopez | 《哈利,親愛吾友》(法) |
最佳女演員 | 比約克 | 《黑暗中的舞者》 |
最佳觀眾歐洲男演員 | Ingvar Eggert Siguresson | Angels of the Universe(冰島) |
最佳觀眾歐洲女演員 | 比約克 | 《黑暗中的舞者》 |
最佳攝影 | 維托里奧·斯托拉羅 | Goya in Bordeaux(西) |
最佳短片 | Livia Gyarmarthy Notre Cigogne(匈) | |
最佳紀錄片 | 阿尼絲·華達 | Glaneurs et la glaneuse, Les(法) |
最佳紀錄片特別提及 | Pepe Danquart Heimspiel(德) | |
歐洲影人對世界電影貢獻獎 | 讓·雷諾 | |
羅伯托·本尼格尼 | ||
最佳非歐洲電影獎 | 王家衛 | 《花樣年華》(中國香港) |
終身成就獎 | 理查德·哈里斯 | |
歐洲年度發現獎 | Laurent Cantet Ressources humaines(法) | |
FIPRESCI獎 | Nuri Bilge Ceylan Clouds of May(土) |
時間:2001年12月
主辦地:柏林
獎 項 | 獲 獎 人 | 獲 獎 影 片 |
最佳影片 | 讓—皮埃爾·熱內JEAN·PIERRE JEUNET | 《天使愛美麗 Le Fabuleux Destin d'Amélie Poulain》(法) |
最佳導演 | 讓·皮埃爾·熱內 | 《天使愛美麗》(法) |
最佳劇本 | DANIS TANOVIC No Man's Land(法/意) | |
最佳男演員 | 本·金斯利 BEN KINGSLEY | 《虎視眈眈 Sexy Beast》(英/西) |
最佳女演員 | 伊莎貝爾·於佩爾 | 《鋼琴教師 The Piano Teacher》(法/奧) |
最佳觀眾歐洲男演員 | COLIN FIRTH 布里吉特 | 《瓊絲日記 Bridget Jones's Diary》(英) |
最佳觀眾歐洲女演員 | JULIETTE BINOCHE Chocolat | |
最佳觀眾歐洲導演 | 讓·皮埃爾·熱內 | 《天使愛美麗》(法) |
最佳攝影 | BRUNO DELBONNEL | 《天使愛美麗》(法) |
最佳短片 | MacDonald | JE T'AIME JOHN WAYNE(英) |
最佳紀錄片 | Andres Veiel | BLACK BOX BRD(德) |
歐洲影人對世界電影貢獻獎 | EWAN McGREGOR | |
最佳歐洲電影 | 巴茲·呂爾曼 | 《紅磨坊》 |
最佳非歐洲電影 | Baz Luhrmann | MOULIN ROUGE(澳/英) |
終身成就獎 | MONTY PYTHON | |
歐洲年度發現獎 | Achero Manas | EL BOLA (Pellet)(西) |
FIPRESCI獎 | Robert Guédiguian | LA VILLE EST TRANQUILLE(法) |
時間:2002年12月
主辦地:羅馬
獎 項 | 獲 獎 人 | 獲 獎 影 片 |
最佳影片 | 《悄悄告訴她HABLE CON ELLA》 (西) | |
最佳導演 | Pedro Almodóvar | 《悄悄告訴她HABLE CON ELLA》(西) |
最佳劇本 | Pedro Almodóvar | 《悄悄告訴她HABLE CON ELLA》(西) |
最佳男演員 | Sergio Castellitto | Bella Martha (Mostly Martha)(意) |
最佳女演員 | Catherine Deneuve Isabelle Huppert Emmanuelle Béart Fanny Ardant Virginie Ledoyen Danielle Darrieux Ludivine Sagnier | Firmine Richard 八個女人 8 Femmes(法) |
最佳觀眾歐洲男演員 | Javier Camara | 《悄悄告訴她HABLE CON ELLA 》(西) |
最佳觀眾歐洲女演員 | Kate Winslet | 《愛麗絲 Iris》(英) |
最佳觀眾歐洲導演 | Pedro Almodóvar | 《悄悄告訴她HABLE CON ELLA》(西) |
最佳攝影 | Pawel Edelman | 《鋼琴師 The Pianist》(波) |
最佳短片 | Ahmed Imamovic | 《10 MINUTA (10 Minutes) 》 |
最佳紀錄片 | Nicolas Philibert | 《ETRE ET AVOIR (To Be And To Have)》(法) |
歐洲影人對世界電影貢獻獎 | Victoria Abril (西班牙女演員) | |
最佳非歐洲電影 | Elia Suleiman | 《妙想天開DIVINE INTERVENTION》(巴勒斯坦) |
終身成就獎 | Tonino Guerra (義大利編劇) | |
歐洲年度發現獎 | György Palfi | 《 HUKKLE》(匈) |
FIPRESCI獎 | Ken Loach | 《SWEET SIXTEEN》(英) |
時間:2003年12月
主辦地:柏林
獎 項 | 獲 獎 人 | 獲 獎 影 片 |
最佳影片 | 《再見,列寧! Good Bye, Lenin!》(德) | |
最佳導演 | 拉斯·馮·特里爾Lars von Trier | 《狗鎮 Dogville》(丹) |
最佳劇本 | Bernd Lichtenberg | 《再見,列寧! Good Bye, Lenin!》(德) |
最佳男演員 | 丹尼爾·布呂爾Daniel Brühl | 《再見,列寧! Good Bye, Lenin!》(德) |
最佳女演員 | 夏洛特·拉普琳Charlotte Rampling | 《游泳池 Swimming Pool》(法) |
最佳攝影 | Anthony Dod Mantle 28 Days Later(英) & 狗鎮 Dogville(丹) | |
最佳短片 | Stefan Arsenijevic (A) Torzija (斯洛維尼亞) | |
最佳紀錄片 | Rithy Panh S21, La Machine de Mort Khmere Rouge (S21: The Khmer Rouge Killing Machine) (法) | |
歐洲影人對世界電影貢獻獎 | Carlo di Palma(意) | |
最佳非歐洲電影 | Denys Arcand | 《野蠻人入侵 Les Invasions Barbares》(加) |
終身成就獎 | Claude Chabrol(法) | |
歐洲年度發現獎 | Andrei Zvyagintsev | 《Vozvraschenie (The Return) 》(俄) |
歐洲電影學院評論家獎 | Marco Bellocchio Buongiorno, Notte (Goodmorning, Night)(意) | |
觀眾評選最佳歐洲導演 | Wolfgang Becker | 《再見,列寧!Good Bye, Lenin!》(德) |
觀眾評選最佳歐洲男演員 | 丹尼爾·布呂爾Daniel Brühl | 《再見,列寧!Good Bye, Lenin!》(德) |
觀眾評選最佳歐洲女演員 | Katrin Sass | 《再見,列寧!Good Bye, Lenin!》(德) |
時間:2004年12月
主辦地:巴塞羅納
獎 項 | 獲 獎 人 | 獲 獎 影 片 |
最佳影片 | 法提赫·阿金Fatih Akin | 《勇往直前 Head On》(德) |
最佳導演 | 亞利桑德羅·阿曼巴 Alejandro Amenábar | 《出海 The Sea Inside》(西) |
最佳劇本 | Agnès Jaoui & Jean·Pierre | 《Bacri Look At Me》(法) |
最佳男演員 | 哈維爾·巴爾德姆Javier Bardem | 《出海 The Sea Inside》(西) |
最佳女演員 | 伊梅爾達·斯湯頓Imelda Staunton | 《維拉·德雷克 Vera Drake》(英\法) |
最佳攝影 | Eduardo Girl | 《With A Pearl Earring》(英) |
最佳作曲 | Bruno Coulais | 《The Chorus》(法) |
最佳短片 | Philippe Orreindy | 《J'attendrai le suivant》(法) |
最佳紀錄片 | Hubert Sauper | 《Darwin's Nightmare》(法) |
歐洲影人對世界電影貢獻獎 | Liv Ullmann(挪威) | |
最佳非歐洲電影 | 王家衛 | 《2046》(中國香港) |
終身成就獎 | Carlos Saura(西) | |
歐洲年度發現獎 | Andrea & Antonio | Frazzi Stolen Childhood(意) |
歐洲電影學院評論家獎 | Theo Angelopoulos | Trilogy — The Weeping Meadow(希臘) |
觀眾評選最佳歐洲導演 | 法提赫·阿金 Fatih Akin | 《勇往直前 Head On》(德) |
觀眾評選最佳歐洲男演員 | Daniel Brühl | 《Love In Thoughts》(德) |
觀眾評選最佳歐洲女演員 | 佩內洛佩·克魯斯 | Penelope Cruz Don't Move(意) |
時間:2005年12月
主辦地:巴塞羅納
獎 項 | 獲 獎 人 | 獲 獎 影 片 |
最佳影片 | Michael Haneke | CACHE (Hidden)(法國/奧地利/德國/義大利) |
最佳導演 | Michael Haneke | CACHE (Hidden)(法國/奧地利/德國/義大利) |
最佳劇本 | Hany Abu·Assad & Bero Beyer | PARADISE NOW(荷蘭/愛爾蘭/德國/法國) |
最佳男演員 | Daniel Auteuil | CACHE (Hidden)(法國/奧地利/德國/義大利) |
最佳女演員 | Julia Jentsch | SOPHIE SCHOLL, DIE LETZTEN TAGE(德國) |
最佳攝影 | Franz Lustig | DON'T COME KNOCKING(德國) |
最佳作曲 | Rupert Gregson·Williams & Andrea Guerra | HOTEL RWANDA(英國/南非/義大利) |
最佳剪輯 | Michael Hudecek & Nadine Muse | CACHE (Hidden)(法國/奧地利/德國/義大利) |
最佳設計 | Aline Bonetto | A Very Long Engagement(法國) |
最佳短片 | Ken Wardrop | UNDRESSING MY MOTHER(義大利) |
最佳紀錄片 | Nino Kirtadze | UN DRAGON DANS LES EAUX PURES DU CAUCASE(法國) |
歐洲影人對世界電影貢獻獎 | Maurice Jarre (法國) | |
最佳非歐洲電影 | George Clooney | GOOD NIGHT,AND GOOD LUCK(美國) |
終身成就獎 | Sir Sean Connery(英國) | |
歐洲年度發現獎 | Jakob Thuesen ANKLAGET(丹麥) | |
歐洲電影學院評論家獎 | Michael Haneke | CACHE (Hidden)(法國/奧地利/德國/義大利) |
觀眾評選最佳歐洲導演 | Marc Rothemund | SOPHIE SCHOLL (德國) |
觀眾評選最佳歐洲男演員 | MOrlando Bloom | 天國王朝 KINGDOM OF HEAVEN(西班牙/德國) |
觀眾評選最佳歐洲女演員 | Julia Jentsch | SOPHIE SCHOLL (德國) |
時間:2006年12月6日
主辦地:華沙
獎 項 | 獲 獎 人 | 獲 獎 影 片 |
最佳影片 | 《竊聽風暴》(DAS LEBEN DER ANDEREN,德國) | |
最佳導演 | 佩德羅·阿莫多瓦 | 《回歸》/ Pedro Almodóvar, VOLVER |
最佳女演員 | 佩內洛普·克魯茲 | 《回歸》/ Penelope Cruz, VOLVER |
最佳男演員 | 烏里希·米厄 | 《竊聽風暴》/ Ulrich Mühe, DAS LEBEN DER ANDEREN (The Lives Of Others) |
最佳編劇 | 弗洛里安·亨克爾·馮·多納斯馬克 | 《竊聽風暴》/ Florian Henckel von |
最佳攝影 | 《風吹麥浪》(THE WIND THAT SHAKES THE BARLEY) | |
最佳作曲 | 阿爾伯托·伊格萊西亞斯 | 《回歸》/ Alberto Iglesias,,VOLVER |
歐洲發現獎 | 13(13 Tzameti,法國) | |
藝術貢獻獎 | Pierre Pell、Stéphane Rozenbaum | 《睡眠科學》(The Science of Sleep) |
最佳短片 | 《破曉之前》(Before Dawn,匈牙利) | |
終身成就獎 | 羅曼·波蘭斯基(Roman Polanski) | |
歐洲電影世界成就獎 | 傑瑞米·托馬斯(Jeremy Thomas,英國製片人) | |
歐洲電影學院評委會獎 | 《制服戀人》(Les Amants Reguliers,法國) | |
歐洲電影學院紀錄片獎 | 《遁入寂靜》(Into Great Silence,德國/瑞士) | |
人民選擇獎 | 《回歸》(Volver,西班牙) |
時間:2007年12月
主辦地:
獎 項 | 獲 獎 人 | 獲 獎 影 片 |
最佳影片 | 《四月三周兩天(4 Months, 3 Weeks and 2 Days)》羅馬尼亞 | |
最佳導演 | 克里斯汀·蒙裘 | 《四月三周兩天》 |
最佳男演員 | 薩森·加爾佩 | 《樂隊來訪[The Band's Visit]》 |
最佳女演員 | 海倫·米倫 | 《女王》 |
最佳劇本 | 《在人生的另一邊》 | |
最佳攝影 | 《香水》 | |
最佳技術 | 《香水》藝術指導 | |
最佳配樂 | 《女王》 | |
最佳紀錄片 | 《紙包不住火[The Paper cannot Wrap up Embers]》,法國 | |
最佳短片 | 《金融[Alumbramiento]》,西班牙 | |
影評人選擇獎 | 《絕密隱私[Private Fears in Public Places]》,法國 | |
觀眾選擇獎 | 《隱秘[The Unknown]》,義大利 | |
新發現獎 | 《樂隊來訪》,以色列 | |
終生成就獎 | 讓—呂克·戈達爾 | |
電影功勛獎 | 曼努埃爾·德·奧里維拉 | |
世界電影獎 | 邁克爾·鮑豪斯 |
時間:2008年12月6日
主辦地:丹麥哥本哈根
頒獎典禮:共有1400多位嘉賓親臨現場,由丹麥著名電視節目主持人米卡·波特森擔當司儀,眾多歐洲本土明星出席了典禮並擔當頒獎人,包括丹麥的馬德斯·米克爾森(《婚禮之後》《皇家賭場》男主角)、英國的瑪里恩·費絲弗、德國的朱麗亞·簡特爾斯以及義大利的吉姆·羅斯·斯圖爾特等等。
獎 項 | 獲 獎 人 | 獲 獎 影 片 |
最佳影片 | 《格莫拉》GOMORRA | |
最佳導演 | 馬特奧·加諾尼Matteo Garrone | 《格莫拉》GOMORRA |
最佳女演員 | 克里斯汀·斯科特·托馬斯 | 《愛你長久》 |
最佳短片 | 《FRANKIE》 | |
最佳男演員 | 托尼·瑟維洛 | 《格莫拉》《大牌明星》 |
最佳編劇 | 《格莫拉》GOMORRA | |
最佳攝影 | 《格莫拉》GOMORRA | |
藝術貢獻獎 | 最佳服裝設計《卡廷慘案》 | |
最佳電影音樂 | 《和巴謝爾跳華爾茲》 | |
最佳紀錄片 | 《RENÉ》 | |
歐洲電影發現獎 | 《飢餓》 | |
觀眾選擇獎 | 《哈利波特與鳳凰社》 | |
終身成就獎 | 英國女演員朱迪·丹茨 |
年度最佳歐洲電影:《愛》
年度最佳歐洲導演:邁克爾·哈內克《愛》
年度最佳男演員:讓·路易斯·特林提格南特《愛》
年度最佳女演員:埃瑪妞·麗娃《愛》
年度最佳電影劇本:托馬斯·溫特伯格、托拜厄斯·林霍爾姆《狩獵》
年度最佳攝影:肖恩·博比特《羞恥》
年度最佳剪輯:喬·沃克《羞恥》
年度最佳美術設計:馬里亞·德沃科維奇《鍋匠,裁縫,士兵,間諜》
年度最佳作曲:阿爾貝托·伊格萊西亞斯《鍋匠,裁縫,士兵,間諜》
歐洲發現獎:《寒鴉男孩》(Kauwboy)
年輕觀眾獎:《寒鴉男孩》
年度最佳紀錄片:《冬季游牧民族》
年度最佳動畫長片:《捷克列車員》
最佳短片:《超人,蜘蛛俠或蝙蝠俠》
觀眾選擇獎:《做回自己》(Come As You Are)
歐洲電影世界成就獎:海倫·米倫
終身成就獎:貝納爾多·貝托魯奇
最佳歐洲電影獎:《絕美之城》保羅·索倫蒂諾 (義大利)
最佳導演獎:保羅·索倫蒂諾《絕美之城》(義大利)
最佳女演員獎:Veerle Baetens 《破碎之家》 (比利時、法國)
最佳男演員獎:托尼·塞爾維羅《絕美之城》(義大利)
最佳編劇獎:弗郎索瓦·奧容 《登堂入室》(法國)
歐洲發現獎·費比西影評人協會大獎:《啊,男孩》Jan Ole Gerster(德國)
最佳喜劇獎:《你需要的就是愛》 蘇珊·比埃爾 (丹麥)
最佳動畫片獎:《未來學術大會》阿里·弗爾曼(以色列、德、波蘭、盧森堡、比)
最佳紀錄片獎:《殺戮演繹》 Joshua Oppenheimer (德國)
最佳短片獎:《Dood Van Een Schaduw 》(Death of Shadow陰影的死亡), Tom Van Avermaet (法國、比利時)
最佳攝影獎:Asaf Sudry 《填補空白》(以色列 )
最佳剪輯獎:Cristiano Travaglioli 《絕美之城》 (義大利)
最佳美術獎:Sarah Greenwood 《安娜·卡列尼娜》(英國)
最佳作曲獎:恩尼奧·莫里科內 《最佳出價》(義大利)
最佳服裝設計獎:Paco Delgado 《白雪公主鬥牛記》(西班牙)
最佳音效獎:Matz Muller 和 Erik Mischijew 《天堂:信仰》
2013最佳影片觀眾選擇獎:《金絲籠》 (葡萄牙,法國)
最佳歐洲電影:《修女艾達》波蘭/丹麥
最佳歐洲喜劇電影:《黑手黨只在夏天殺人》義大利
最佳歐洲導演:帕威爾·帕里科沃斯科《修女艾達》
最佳歐洲女演員:瑪麗昂·歌迪亞《兩天一夜》
最佳歐洲男演員:蒂莫西·斯波《透納先生》
最佳電影劇本:《修女艾達》
最佳攝影:《修女艾達》
最佳剪輯:《洛克》
最佳藝術指導:《黑暗深谷》
最佳服裝設計:《黑暗深谷》
最佳原創配樂:《皮囊之下》
最佳音效設計:《深獄父子情》
最佳動畫電影:《幸福法則》
最佳紀錄片:《金權世界:一個銀行交易員的告白》
最佳短片:《小雞》
觀眾選擇獎:《修女艾達》
發現獎:《部落》
歐洲聯合製片人獎:艾德·桂尼
世界電影成就獎:史蒂夫·麥奎因
終身成就獎:阿格尼斯·瓦達
最佳影片:《年輕氣盛》
最佳喜劇電影:《寒枝雀靜》
最佳紀錄片:《艾米》
最佳導演:保羅·索倫蒂諾《年輕氣盛》
最佳女演員:夏洛特·蘭普林《四十五周年》
最佳男演員:邁克爾·凱恩《年輕氣盛》
最佳編劇:《龍蝦》
觀眾選擇獎:《沼澤地》
發現獎:《野馬》
最佳動畫片:《海洋之歌》
最佳短片:《野餐》
最佳攝影:《晚安媽咪》
最佳剪輯:《身體》
最佳音樂:《勃艮第公爵》
最佳藝術指導:《超新約全書》
最佳服裝設計:《龍蝦》
最佳音效設計:《阿拉丁神燈》
世界影壇成就獎:克里斯托夫·瓦爾茲
終身成就獎:夏洛特·蘭普林
榮譽獎:邁克爾·凱恩
最佳影片:《托尼-厄德曼》
最佳導演:瑪倫-阿德-《托尼-厄德曼》
最佳女演員:桑德拉-惠勒 -《托尼-厄德曼》
最佳男演員:彼得-西蒙尼舍克-《托尼-厄德曼》
最佳劇本:《托尼-厄德曼》
最佳歐洲喜劇電影:《一個叫歐維的男人決定去死》
歐洲電影發現獎:《奧利最開心的一天》
最佳紀錄片:《海上火焰》
最佳動畫片:《西葫蘆的生活》
最佳短片:《九天》
最佳攝影:《地雷區》
最佳剪輯:《公社》
最佳藝術指導:《女權之聲》
最佳服裝設計:《地雷區》
最佳髮型&化妝:《地雷區》
最佳配樂:《門徒》
最佳聲音設計:《門徒》
最佳影片:《自由廣場》
最佳喜劇片:《自由廣場》
最佳紀錄片: 《信望愛之家》
最佳動畫片:《至愛梵高·星空之謎》
最佳短片: 《時間代碼》
最佳導演:魯本·奧斯特倫德《自由廣場》
最佳男演員:克拉斯·邦《自由廣場》
最佳女演員:Alexandra Borbély《肉與靈》
最佳編劇:魯本·奧斯特倫德《自由廣場》
最佳攝影:《無愛可訴》
最佳剪輯: 《每分鐘120擊》
最佳配樂:《無愛可訴》
最佳音效: 《糜骨之壤》
最佳藝術指導:《自由廣場》
最佳發行化妝: 《悍女》
費比西獎:《麥克白夫人》
人民選擇將: 《黎明之前》
聯合製片獎:Cedomir Kolar
歐洲影人成就獎:朱麗·德爾比
終身成就獎:亞歷山大·索科洛夫
最佳影片:《冷戰》
最佳喜劇片:《斯大林之死》
最佳導演:帕維烏·帕夫利科夫斯基 《冷戰》
最佳女主角:尤安娜·庫里克 《冷戰》
最佳男主角:馬爾切洛·豐特 《犬舍驚魂》
最佳編劇:帕維烏·帕夫利科夫斯基 《冷戰》
歐洲發現獎(費比西獎):《女孩》
最佳紀錄片:《伯格曼:人生中的那一年》
最佳動畫長片:《人生的另一天》
最佳攝影:《於特島7月22日》
最佳剪輯:《冷戰》
最佳藝術指導:《盛夏》
最佳服裝設計:《犬舍驚魂》
最佳妝發:《犬舍驚魂》
最佳作曲:《基伯龍三日》
最佳音效設計:《冒牌上尉》
最佳視覺效果:《邊境》
人民選擇獎:《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
最佳動畫短片:《年年》
最佳影片:《酒精計劃》
最佳導演:托馬斯·溫特伯格
最佳男主角:麥斯·米科爾森
最佳女主角:葆拉·貝爾
最佳編劇:托比亞斯·林道赫姆、托馬斯·溫特伯格
最佳紀錄片:《科萊采夫》
最佳首部電影:《索萊》
最佳喜劇片:《抓狂演訓班》
最佳動畫片:《何塞》
2004年第17屆最佳非歐洲電影獎:王家衛《2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