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斑型天皰瘡

紅斑型天皰瘡

紅斑型天皰瘡是天皰瘡的一種類型。多見於中年人。本病的病因尚不明確。目前認為其發病可能與病毒感染、紫外線照射、含有巰基結構的物質刺激等因素有關。本病好發於頭面部、胸部、背部等油脂分泌較多的部位,典型皮損表現為鱗屑性、結痂性紅斑。通過支持治療、局部治療、系統治療,可以控制新皮損發生,防止複發。紅斑型天皰瘡主要是影響美觀。紅斑型天皰瘡病程較長,預后良好。

就診科室


● 皮膚性病科

病因


● 本病的病因尚不明確。目前認為其發病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
● 人類皰疹病毒-8感染。
● 紫外線照射。
● 含有巰基結構的藥物刺激,如青黴胺。
● 蔥屬植物等含巰基類物質刺激,如洋蔥和大蒜。

癥狀


● 本病好發於頭面部、胸部、背部等油脂分泌較多的部位,典型的皮損表現為:
● 皮膚出現散在的紅斑;
● 在紅斑基礎上,出現鬆弛的水皰,水皰易破;
● 紅斑上可覆有油膩的痂屑。

檢查


● 確診紅斑型天皰瘡需要進行組織病理學檢查、免疫熒光檢查、脫落細胞學塗片檢查。

組織病理學檢查

● 組織病理學檢查對天皰瘡的診斷具有很高的特異度。
● 從新發的小水皰邊緣取材,將處理后的標本進行組織病理學檢查,根據檢查結果,不僅可以診斷疾病,還可以幫助確定疾病類型。

免疫熒光檢查

● 包括直接免疫熒光和間接免疫熒光檢查。免疫熒光檢查在本病的診斷中也具有很高的特異性和敏感性。
● 直接免疫熒光檢查:取水皰周圍皮膚或外觀正常皮膚進行直接免疫熒光檢查,可以幫助診斷疾病。
● 間接免疫熒光檢查:通過檢測患者血清中的抗棘細胞間抗體,有助於判斷病情與預后。

脫落細胞學塗片檢查

● 用鈍刀輕刮糜爛面,將刮下的組織塗在玻片上,經過固定和瑞氏染色后,通過顯微鏡觀察,如果發現天皰瘡細胞,有助於確診。

診斷


● 醫生根據臨床表現、組織病理學檢查、免疫熒光檢查綜合診斷本病。
● 頭面部、胸部、背部等油脂分泌較多的部位,出現散在的紅斑,其上有鬆弛的大皰。
● 組織病理學檢查
● ● 水皰位於顆粒層或角質層下,皰內可見棘層松解細胞,真皮淺層血管周圍多種炎症細胞浸潤。
● 免疫熒光檢查
● ● 直接免疫熒光檢查:可見表皮棘細胞間IgG網狀沉積熒光。
● ● 間接免疫熒光檢查:可見底物上皮細胞間IgG沉積呈網狀熒光。

鑒別診斷


● 本病需要與皰疹樣皮炎、多形紅斑和重症多形紅斑等疾病鑒別。
● 如果頭面部、胸部、背部等油脂分泌較多的部位,出現散在的紅斑,其上有鬆弛的大皰,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 醫生通過組織病理學檢查、免疫熒光檢查等可以排除其他疾病。

治療


● 治療目的在於控制新皮損的發生,防止複發。主要包括支持治療、局部治療、系統治療。

支持治療

● 給予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飲食。
● 注意皮損部位的清潔衛生,預防繼發感染。

局部治療

● 皮損糜爛滲出不明顯時,可外用抗生素軟膏,預防感染。
● 若糜爛滲出明顯,可用高錳酸鉀等外敷或洗浴,再外用糖皮質激素治療。
● 對於頑固性皮損,可通過皮損內注射激素治療。

系統治療

● 糖皮質激素
● ● 糖皮質激素是治療天皰瘡的首選藥物。使用糖皮質激素治療,可以有效控制皮損發生,防止複發。
● 免疫抑製劑
● ● 可單用或與激素聯合使用,可以有效緩解皮損。常選用硫唑嘌呤、環磷醯胺、嗎替麥考酚酯或環孢素。
● 血漿置換
● ● 可以快速減少患者體內抗體水平,適於皮損廣泛、病情進展迅速的患者。可單獨應用,也可與糖皮質激素或免疫抑製劑聯合使用。

危害


● 紅斑型天皰瘡的皮損多發生於頭面部、胸部、背部等部位,影響美觀。

預后


● 紅斑型天皰瘡病程較長,預后良好。

預防


● 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
● 注意室內衛生。
● 使用含有巰基結構的藥物(如青黴胺)時,如果出現皮膚損害或其他不適,應及時告知醫生。

參考文獻


● [1] 張學軍,鄭捷。皮膚性病學。第9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
● [2] 方洪元,邢衛斌,張秉新。實用皮膚性病手冊。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6.
● [3] 王寶璽。中華醫學百科全書:皮膚病學。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