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氏喙鯨
鯨目喙鯨科柯喙鯨屬動物
柯氏喙鯨,又名柯維氏喙鯨、鵝嘴鯨、柯維氏鯨、鵝喙鯨,拉丁學名:Ziphius cavirostris(G. Cuvier, 1823),通常不易引人注意,而且很少能夠在海上觀察到,但卻是分佈極廣,數目極多的喙鯨。
柯氏喙鯨也是潛水深度最大的哺乳動物,最高紀錄是2992米,略高於抹香鯨,它在水中最多可閉氣2小時。
主要訊息得自擱淺事件。體色及傷痕的差異,拉開了個體間外形的差距,幾乎沒有任何兩隻的外觀看似一致。可能與瓶鼻鯨混淆,但柯氏喙鯨的前額微斜,嘴喙較小而不明顯;還可能與其他的喙鯨與小鬚鯨混淆,但是其頭部和嘴喙形狀有時被比擬為鵝嘴,以及下顎前端的2顆小型牙齒(雄鯨才有)等特徵頗為顯著,牙齒有時會覆滿藤壺。
柯氏喙鯨
除極附近緯域,柯氏喙鯨遍布,棲息熱冷溫深層域。擱淺各曾,北大西洋包括英國、法國、西班牙、葡萄牙、美國東部與加勒比海,甚至地中海也曾有發現記錄;南大西洋的記錄較少,最南達南美洲南端的火地島(Tierra del Fuego)。在太平洋自阿留申群島、下加利福尼亞半島(Baja California)直到智利南部,以及夏威夷、日本、澳洲、紐西蘭等地。它們在比斯開灣(Bay of Biscay)南部有季節性出現的情形,它們主要在冬末與春季出現(2至5月),集中於狹窄緯度範圍(北緯43度30分至45度30分),水深1,500至3,000米深處。它們似乎有非常特殊的棲地需求,例如海底坡度梯度有高度變化的水域。
柯氏喙鯨般單獨組左右群,若覓食區則達。噴低散,模糊。曾擊躍擊浪。潛-鍾,達,潛深達米,哺乳潛冠。-秒噴。般推測深潛式避近船,觀察後近佳。
柯氏喙鯨的擱淺記錄比其他喙鯨要來得多,在哥斯大黎加與加拉巴哥群島曾有集體擱淺記錄。
秋季似乎是生產高峰,其餘幾乎一無所知。
一般認為柯氏喙鯨主食1,000公尺深處的槍烏賊(squid),但由其胃內容物的研究發現,魚類似乎占相當大的比例,可能也會食用甲殼類。因為它們不具功能性牙齒,柯氏喙鯨應以抽吸的方式獵食,其他喙鯨可能也是如此。
由於它們難以偵察或辨識,其數量不明。由美國西海岸的調查顯示當地約有數千頭棲息。和其他喙鯨比較起來,柯氏喙鯨由於分佈廣泛與出現率較高,受到人類活動的影響也較大。日本曾經少量捕捉柯氏喙鯨,年獲量3-35頭,多半由捕貝氏喙鯨的捕鯨船捕獲。其中67%為雄性,但此數據尚不足以說明實際族群的性別比例。另外它們也可能陷入深水域的流刺網而死亡。有強烈懷疑指出,它們對於特殊噪音缺乏抗性,在工業區、軍事區、甚至是遊戲區附近容易威脅它們的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