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面自白

假面自白

《假面自白》是日本作家三島由紀夫創作的長篇小說,也是其成名作和代表作,發表於1949年。

作品帶有自傳性質,描述了主人公“我”的成長曆程,以及複雜的心理活動。《假面自白》不僅在文學上是一部出色的作品,而且由於其存在著一些能夠清晰反映出三島隱藏著的那一面的緣故,它還是一部重要的作品。《假面自白》將與少年時期快樂的慾望相連的性願望,極其正確而冷靜地加以整理、表現,並將它作品化。

《假面自白》在日本文學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被評價為“三島文學的核心和根子”。

作品簡介


小說以第一人稱形式,敘述男主人公的出生和家庭狀況,描繪進入青春期的主人公的內心世界和心理活動。他對自己天生儒弱感到羞愧,但愛情萌發,懷著嘗試戀愛的心態又欲接近異性。終於他與同學的妹妹園子相戀了,最後總感到自己能力不足而終止了戀愛關係。二戰後,園子已嫁人,主人公仍試圖與她偷偷約會,過一種精神戀愛的生活。

創作背景


《假面自白》問世於戰後混亂時期,面對戰後一切價值顛倒,傳統道德軟弱無力的現狀,三島由紀夫精神極度空虛失落,為了擺脫精神危機創作了這部作品。

角色介紹


“我”
“我”是《假面自白》中的主人公。作品在描寫了“我”的誕生和家庭整體狀況之後,展示了幼兒時期“我”那難以置信且極富詭異的內心世界。兒時的“我”曾偏執地認為看到過自己嬰兒澡盆邊上閃爍著的微弱光亮,就算長輩說“我”是出生在夜晚,可是“我”仍然固執的認為就算是在夜晚,在嬰兒的澡盆邊也會肯定會有陽光的照射,從這一點可以初步看出“我”幼小心理中的唯美主義情愫和自戀情結。甚至也有學者認為這是三島杜撰的表述,以展示自己非凡的出身經歷:五歲時便開始迷戀挑糞工下半身的輪廓和檢票員的金扣制服,沉迷於拉練回營的士兵身上的汗味;沉醉於王爾德《漁夫和他的靈魂》中緊抱美人魚死去的年輕漁夫的屍體,以及自己狂熱地裝扮天聖魔術師。可以看出“我”把屋外的現實生活與自身幻想中的東西相交織,甚至感受到了一種“悲劇性的東西”,進而陷入苦惱逆反的病態心理。
會議近江
《假面自白》中的會議近江是三島由紀夫所塑造的一位英朗俊美的孤傲者典型,也是主人公“我”產生第一次性倒錯並體會到戀愛滋味的對象。近江所具有的形象特徵是:肉體美,叛逆,冷酷。三島由紀夫是這樣描寫近江的第一次出場:“他(近江)曾經留級兩三次,骨骼出眾,臉龐的輪廓也出眾,彷彿染上了一種特權的青春氣息。他無故輕蔑的天性是高雅的。在他看來,沒有任何一件事是不值得輕蔑的。優秀生有優秀生的事,教師有教師的事,警察有警察的事,大學生有大學生的事,公司職員有公司職員的事,就是遭他用輕蔑的眼光來評定和嘲笑也無可奈何。”們從上面的描述中,近江的形象已經很鮮明了,他是一位“問題”學生,是完全按照自己意志自由生活的叛逆者,把自己的青春當成賭注,無視社會和周圍人的關注。近江之所以會引起三島及其同學們得注意,是因為戰時日本中學教育奉行的是軍國主義,提倡以效忠天皇,誓死保護天皇為宗旨,嚴重壓制學生們的個性。黑暗窒息的校園環境使得原本孤獨悲觀的“我”更加嚮往死亡,認為一切都毫無意義。因此,近江以孤傲俊美的叛逆形象出現,頃刻吸引了“我”和同學們的注意。而“我”的內心也迎來了一次全新的解放,在燦爛陽光一般的近江面前找到了心目中的男性美化身。

作品鑒賞


作品主題

在《假面自白》中,三島描寫了三次性倒錯意識的發生。第一次是在描寫幼時內心世界所激發的官能慾望而自我陶醉,最終對著聖巴賽斯蒂安的畫像引發出第一次“惡習”。我的血液在沸騰,我的器官浮現出怒色。巨大的、行將脹裂的我的這一部分,前所未有地激烈地等待著我的使用,我的手不知不覺地開始了不是受誰教唆的動作。”。在《假面自白》中三島對聖塞巴斯蒂安進行了具有浪漫主義色彩和官能性的描寫,其裸露的身體“惟有青春,惟有閃光,惟有美,惟有逸樂”,聖者的殉教表現出的不是悲慘,而是從肉體折磨中得到了永恆的愉悅。死亡在他面前顯得微不足道。三島強烈的感受到青春和力量之美與殘酷的死亡之間的衝突,三島渴望成為這樣的男人,同時也希望被這樣的男人所愛,內心充滿了難以消除的矛盾,也就是倒錯的衝動。第二次性倒錯意識表現在對男同學近江的愛戀,“一個生命在近江本人沒有察覺的情況下悄悄地潛人他的肉體,佔領了他,突破了他。”於是,這些不能滿足自己肉體的成長進而轉向了自我精神的磨練,開始了性的覺醒。第三次表現在嘗試異性戀時,“我”出於好奇心的原因開始慢慢接觸園子,但“剩下我獨自一個人的時候,陰鬱的煩躁總是威脅著我,再加上今早看見園子時動搖我存在的根基的悲傷,又鮮明地重新湧上我的心頭。”後來在終結了和園子的初戀之後“我”終於感到釋然,“我看到他,尤其是看到他結實的胳膊上的牡丹刺青圖案,就被一股情慾所襲擊。我熱烈的注視,固定在那粗壯而野蠻卻又無與倫比的美麗的肉體上,一陣莫名的悸動爬向了我的心底里。我的視線已經無法從他的身影上移開了。我忘卻了園子的存在。”由此發生了第三次性倒錯意識。這三次的性倒錯都是作者筆下的我的性慾與世人一般的性慾的倒錯。
死亡意識是《假面自白》中的另一條重要線索,貫穿於三島的創作中。但三島筆下的死亡不是代表恐怖,而是代表一種使人嚮往的美。三島憧憬死亡,特別是像聖塞巴斯蒂安般的殉教死。在小說中“我”小時候在玩打仗遊戲的時候常常希望被打死,“我想象著自己扭曲身軀倒下去的摸樣,覺得異常高興。在自我被擊斃的狀態下湧出一股不可言喻的愉快感。”“我”還對童話世界里王子的死有特殊濃厚的興趣,“我涉獵了孩子們所能觸及的所有童話故事。但是,我不愛公主。我只愛王子,更愛遭殺害的王子們、遭死亡命運的王子們。我愛所有遭殺害的年輕人。”
三島不僅耽於幻想死亡,還有對生的執著渴望。比如遇到空襲的時候比其他人更迅速的躲進防空洞中等,“我的另一個聲音突然出現了:我本來就不曾想過死,哪怕是一次也罷。這句話,給我解開了羞恥的繩結。”
死亡是日本民族文化心理的一個顯著特徵,日本人深信“變化無常”,“生為夢幻,死為常往”。因此“三島認為死是生的出發點。於是他通過生生死死的輪迴來尋找歸宿,尤其是對死的述懷充滿了悔恨與諦念,帶來了肯定與否定的二重性,最終一切皆空。”

藝術特色

《假面自白》里沒有偽善、偏見、自我辯解,更沒有沉溺於性行為和死亡暴力,更多的是作者冷靜而自覺地認識和把握人生及人性的本質,並以大膽而客觀自白的形式,將其表現到了極致,進而在文學上將自己深藏在內心對生的渴望和對死的憧憬升華為藝術美。讀者在這篇作品里摘掉假面,就可以看到“赤裸裸的真實”自白的的真面。
三島由紀夫運用“假面”的自白這種新的方法論,是貫徹他的這一寫作意圖的。《假面自白》雖說是一部有日本特色的私小說,但它又非一般的日本自然主義的私小說形式。日本自然主義的私小說主要是如實地揭發人一部分被隱蔽的、被排除的現實——人的肉體,以肉征服靈,就是要求描寫私生活的這方面迫近自然的真實,讓形象客體化。這是一種外向型的自白,即屬於感情性、肉體性的自白。三島由紀夫的自白則相反,他一貫淆藝術與私生活這兩者的關係,所以他暴露的,從整體來說,雖是赤裸裸的真實,但卻又巧妙地組合成精微的虛構,具有人工裝飾性。也就是說,他通過這種“自白”的形式,剝去自己的“假面”,還以自己的“真面”,面對自我的主體來探究自我存在的精神性的東西。可以說,這種“自白”,是自白更高層次上的真實。與日本自然主義的私小說不同,“自白”是內向型的,是完全排除生理感覺的語言,來自白心理的真實和感覺的真實,是一種徹底的自覺的自我分析。這是屬於精神性觀念性的自白,讓形象主體化,又讓“虛假”和“幻想”真實化。所以第一層次的描寫,作者將敘述幼年的生活事實放在框外,而將幻想置於空間的中心位置;第二、三層次的描寫,將少年愛戀的事實完全放在固定觀念的框內,而遊離於正常的生活現實。

作品評價


日本文藝評論家奧野健男:“《假面自白》是三島文學中最優秀的重要作品。不僅如此,它是在日本文學史上具有划時期意義的作品”。“它簡直是三島文學的核心和根子”。

作者簡介


三島由紀夫像
三島由紀夫像
三島由紀夫(Mishima Youkio 1925-1970),日本小說家、劇作家。本名平岡公威,生於東京。1949年出版長篇小說《假面自白》,文壇地位確立。1970年11月25日寫完《豐饒之海》第四卷《天上五衰》后自殺。一生創作40部中長篇小說、20部短篇小說集和18部劇本集。主要著作還有《禁色》、《潮騷》、《近代能樂集》、《金閣寺》和《薩德侯爵夫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