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老漢和狗的故事

張賢亮創作的小說

徠悲劇源於中國歷史特殊的環境,無休止的運動。正如作者所說,“我想,當一個人已經不能在他的同類中尋求到友誼與關懷,而要把他的愛傾注到一條四足動物的身上時,他一定是經歷了一段難言的痛苦和正在苦熬著不能忍受的孤獨的。”

內容簡介


序言
韓美林的動物畫展上,一幅狗的水粉畫把我吸引住了。但與其說是畫家用那傳神的筆法點出柔和明亮而又略帶調皮的眼睛,十足地表現了這條小狗溫馴善良、機靈活潑的特點而令我讚賞,倒不如說是畫家給這幅畫的題名使我深有所感。畫家把這幅畫題為《患難小友》。我認為,這絕不是畫家在故作玄虛,也不是虛構的人格化的動物形象,一定是畫家對實有其狗的小友的紀念。果然,後來我聽說,畫家在患難中身邊的確有過這位小友,而它最後竟死在“四人幫”爪牙的棒下。“患難小友”!我想,當一個人已經不能在他的同類中尋求到友誼與關懷,而要把他的愛傾注到一條四足動物的身上時,他一定是經歷了一段難言的痛苦和正在苦熬著不能忍受的孤獨。有些文學大師就曾經把孤獨的人與狗之間的友誼作為題材寫出過不朽的作品,譬如屠格涅夫和莫泊桑;而自然科學家布豐(Buffon)也曾用他優美的筆觸對狗做過精彩的描述。據他說,狗是人類最早的朋友,又說,狗完全具有人類的感情和人類的道德觀念。也許這說得有些過分,不過要是有人問我:你最喜歡什麼動物?我還是要肯定地回答:狗!因為我自己就曾親眼見過一條狗和一個孤獨的老人建立的親密友誼。
正文
這條狗和農村裡千千萬萬條狗一樣,它並沒有什麼顯著的特點,更不是一條名貴的純種狗。這是一條黃色的土種公狗。也許,它的毛色要比別的狗光滑一些,身子要比別的狗壯實一些,但也從來沒有演出過可以收入傳奇故事裡去的動人事迹。它的主人呢,也和農村裡億萬農民一樣,如果不是我在他所在的生產隊勞動過,如果不是他和他的狗的特殊關係引起了我的興趣,我也不可能注意到這樣一個極其平常的農村老漢。這是一個約摸六十歲的孤單老人,個子不高不矮,背略有些駝,走起路來兩手或是微向前伸,或是倒背在身後,總是帶著一副匆忙而又莊重的神情。閑的時候呢,就一個人蹲在牆根下或是盤腿坐在炕上出神,嘴裡噙著一桿長煙鍋,吧嗒吧嗒地抽了一鍋又一鍋。他醬紫色的臉上雖然勾畫著一道道皺紋,但這些皺紋都是順著面部肌肉的紋理展開的,不像老年知識分子面部皺紋那樣細密。他的眼睛不大,眼球也有些渾濁,不過有時也會閃出一點老年人富有經驗的智慧。當然,他的頭髮和鬍子都花白了,但並沒有禿頂。總之,你只要一見到他,就能看出他雖然帶有一般孤獨者的那種抑鬱寡歡的沉悶,但還是一位神智清楚、身體健壯的老漢。他在生產上是行行都通的多面手,有時種菜,有時趕車,有時喂牲口,生產隊派他幹什麼就幹什麼,而且從不計較工分報酬。他一個人住一間狹小的土坯房。這間土坯房也是孤零零的,坐落在莊子的西頭,門口有一棵孤零零的高大的白楊樹。他房子里只有一鋪炕和兩個舊得發黑的木板箱,但收拾得倒很乾凈。除了一般性的貧窮之外,老人還有因為單身而形成的困難,“出門一把鎖,進門一把火”就概括了他的生活。然而,孤單的老人好像總有較強的生命力和免疫力,據我所知,他是從未害過病,也沒有誤過一天工的。
莊戶人的狗是沒有名字的,不管主人多喜歡它,狗還是叫“狗”;莊戶人也很少被人稱呼大號,不論大人、娃娃、幹部、社員,都叫這個老人“邢老漢”。久而久之,老人的名字也在人們的記憶中消失了。邢老漢和他的狗是形影不離的夥伴,他趕車出差時也領著它,人坐在車轅上,狗就在車的前前後後跑著。如果見到什麼它感興趣的東西,它至多跑上前去嗅一嗅,然後打個噴嚏,又急忙地攆上大車。要是邢老漢在莊子附近幹活,那麼一到了收工的時候,狗也跟一群孩子跑出村去,孩子們歡天喜地地迎接他們的爸爸媽媽,把爸爸媽媽的鐵鍬或鋤頭搶下來扛在肩上,而狗見了邢老漢就一下子撲上去,舐他的臉,舐他的手,兩隻耳朵緊緊地貼在頭上,尾巴搖擺得連腰肢都扭動起來。
這條狗對主人的感情是真誠的,因為邢老漢一年才分得二三百斤帶皮的糧食,搭上一些菜也只能勉強維持自己的溫飽,並沒有多餘的糧食喂它,但在邢老漢燒火做飯的時候,它總守在他身邊,一直等到邢老漢吃完飯鎖上門又出工了,才跑到外面找些野食。它好像也知道主人拿不出什麼東西來喂它,從來不“嗚嗚”地在旁邊要求施捨。它守著他,看著他吃飯,完全出於一種真摯的依戀感,因為社員們只有在吃飯的時候才在家裡。要是到了晚上,休息的時候當然比較長一些,邢老漢吃完飯,就噙著煙鍋撫摸著它,要跟它聊一會兒。
徠“今兒上哪裡去啦?我看肚子吃飽了沒有?狗日的,都吃圓了……”有時他伸出食指點著它,嚇唬它說:“狗日的,你要咬娃娃,我就給你一棒。他們逗你,你就跑遠點,地方大著哩。可不敢嚇著娃娃……”其實他從來沒有打過它,它也完全不必要受這樣的教訓。它是溫馴的,孩子還經常騎在它身上玩。
到了過年過節,生產隊也要宰一兩隻羊分給社員,邢老漢會對它說:“明兒羊圈宰羊,你到羊圈去,舐點羊血,還有撂下的腸腸肚肚的……”儘管社員們一年難得吃幾次肉,可是邢老漢吃肉的時候並不像別人那樣把骨頭上的肉都撕得精光,他總是把還剩下些肉屑的骨頭用刀背砸開,一塊一塊地餵給他的狗。“好好啃,上邊肉多的是,你的牙行,我的牙不行了……”邢老漢跟人的話不多,但和他的狗在一起是很饒舌的。這個孤單的老人就只有和他的狗消遣寂寞。對他來說,這不是一條狗,而是他身邊的一個親人。在那夏天的夜晚,在生產隊派他看菜園時,只有這條狗陪他一起在滿天蚊蟲的菜地守到天明;在冬天,他晚上喂牲口,也只有這條狗跟著他熬過那寒冷的長夜,天亮時,狗的背上,尾巴尖上,甚至狗的鬍鬚上都結上一層白霜。雖然狗不會用語言來表示它對老人的關心,也不會替他趕蚊子或是攏一堆火讓他烤,但它總是像一個忠誠的衛兵一樣守護著他,就足以使老人那因貧窮和勞累而麻木了的人性感動了。很多個夜晚,他都是摟著它來相互取暖,在萬籟俱寂的深夜,好像世界上只剩下他和他的狗了。其實,邢老漢是有過家,有過女人的。要真正理解他和他的狗之間相依為命的感情,還得從這點說起。
邢老漢解放前扛了十幾年長工,一直沒有能力娶個女人。解放后,他分得了幾畝河灘地。那一年他才二十多歲,憑他下的苦力和在農業生產上的技能,那幾畝河灘地居然也長出了豐盛的莊稼。那時,他對未來真是滿懷信心,而日子也的確一年比一年好起來。到了四十歲那年,別人給他說了個女人。當然,也沒有好的姑娘願意跟一個四十歲的半大老漢。他的女人老是病病歪歪的,結果跟他一起生活了八個月就死了。在這八個月里,連置家帶看病,他把幾年的積蓄都折騰光了。不過,這一年正是大搞合作化的一年,現實的遭遇真正使他認識到了單幹無法抵禦不測的天災人禍,於是他把幾畝河灘地、一頭毛驢和他自己都投進社裡。一兩年中,生活真的有了起色,他的希望又在一個堅強的集體中重新萌生出來。但是,正在他張羅著再娶個女人的時候,卻來了個“大躍進”。他本人被編入鍊鋼大軍拉進山裡去“大鍊鋼鐵”了。他準備娶的那個寡婦並沒有等他的義務,就又另找了個主兒。
以後,雖然由於在生產勞動上實行了協作與分工,由於在土地上投入了大量的勞動力,由於引進了化學肥料和簡單的農機具,土地的產量是比過去有所提高,但交公糧、售餘糧、賣貢獻糧、留戰備糧的數量總是超過提高的部分。有幾年,上面派下的收繳任務甚至只有叫農民餓肚子才能完成。這樣,邢老漢只好仍舊打他的光棍了。
然而,世界是會變化的,生活也是曲折的,這條簡單的哲理在這個鄉下老頭子身上也體現出來了。
一九七二年,鄰省遭了旱災,第二年開春,就有一批一批災民擁到這個平川地區。他們有的三五成群,有的拉家帶小,也有的獨自行乞。他們每個人都背著一條骯髒的布口袋,還準備乞討一些乾糧帶給留有家鄉的親人。在城市的飯館里、街道上、火車站的候車室里,都有像蝗蟲一樣的災民。在城市民兵轟趕他們以後,他們就深入到窮鄉僻壤里來了。
一天中午,邢老漢正準備做飯,忽然聽到門外有個操外鄉口音的女人叫道:“大爺,行行好,給一點吧!”乞憐的聲音打動了他,他把虛掩的門開開,看見外面站著一個三十多歲的蓬頭垢面的女人。他把她讓了進來,叫她坐在炕上,就忙著做兩個人的飯。一會兒,要飯的女人看出了這個老漢做飯時笨手笨腳,就小聲地說:“大爺,你要不嫌棄,我來做這頓飯吧。”邢老漢高興地答應了,自己裝了一鍋子煙弓著腰坐在炕上。女人洗了手就開始做飯,動作又麻利又乾淨。同樣的面,同樣的調料,可是邢老漢覺得這是他五十多年來吃得最香的一頓飯。兩個人都吃了滿滿兩大碗湯麵,邢老漢還嫌不夠,看到要飯的女人像是也欠點,又叫再做些。
正在做第二次飯的時候,村東頭的魏老漢推門進來了。“嗬!我說你咋還不套犁去呢,鬧了半天是來客了。”
“哪……”邢老漢不知為什麼臉紅了起來,訥訥地說,“要飯的,做點吃的,吃了就走……”
魏老漢是這個生產隊隊長的本家三叔,又是隊上的貧協組長。“唉——可憐見的,婦道人家出來要飯。”他在門坎上一蹲,掏出一支香煙。“老是說啥復辟了咱們要吃二遍苦、受二茬罪哩,我看哪,現時就復辟了,咱莊戶人就正吃著二遍苦、受著二茬罪哩。是陝北來的吧?家裡還有啥人?”
“就是。家裡還有兩個娃娃,公公婆婆。”女人低著頭靦腆地回答。“別害臊,這不怪你。民國十八年我也要過飯,我女人也要過飯,遭上年饉了嘛。家裡人咋辦呢?”“我們公社一人一天給半斤糧,我出來就少個吃口,省下他們吃。”鍋里水開了,女人忙把麵條下到鍋里。魏老漢看見她切的面又細又長,和城裡壓的機器面一樣。“嘖,嘖!好鍋灶!”魏老漢靈機一動,爽朗地說,“我看哪,風風雨雨的,要飯遭罪哩。現在要飯又不像過去,每家每戶就這麼點糧,誰給呢!再說還這裡盤那裡查的,乾脆你就留在這裡吧,給邢老漢做個飯幹個啥的。邢老漢讓你吃不了虧,這可是個老實人,我知道。”
女人背著臉用筷子在鍋里攪和,沒有答話。魏老漢轉向邢老漢說:“你先去把犁套上,天貴正找你呢,那幾個後生近不到青騾子跟前,套了犁再來吃飯。”天貴就是他那當隊長的本家侄兒。
邢老漢把煙袋別在腰上,到馬圈去了。抽兩袋煙的工夫,魏老漢也到了馬圈,喜笑顏開地拍著邢老漢的肩膀說:“狗日的,你先人都得謝我啦!人家願意留下了,跟你過日子。眼下她口還沒說死,以後你好好待人家,再生下個一男半女的,她的心就紮下了。有錢沒有?沒錢的話打個條子,我給天貴說說,先在隊上借點,給人家扯件衣服。”
邢老漢咧著嘴笑著,滿臉的皺紋都聚在一起了。晚上收工,他一進門,女人就不聲不響地給他端上碗熱騰騰的“油湯辣水”的麵條。她自己也坐在炕下的土坯上吃著。她梳洗了一下,再也看不出是個要飯的乞丐了。吃完晚飯,邢老漢叼著煙鍋想說點什麼,女人在洗鍋抹碗,他才發現整個鍋台案板都變得油光鋥亮的,油瓶鹽罐也放得整整齊齊的了。
“邢老漢呢?恭喜恭喜!”這時,大個子魏隊長低頭推門進來,他兩眼在屋裡一打,忍住笑說,“對!這才像一兩口子過日子的樣子,真是蛐蛐兒都得配對哩!喏,這是十塊錢,明天隊里給你一天假,領你女人到供銷社看買點啥。”
邢老漢忙下了炕,把一鍋子煙裝好遞到隊長跟前,一面張羅說:“坐嘛,坐嘛!”魏隊長沒有坐,掏出自己的香煙,還給了老邢頭一支,笑著對那女人說:“是陝北來的?那地方苦焦,我知道。咱這周圍莊子上還有你們那裡的人,也是逃荒過來的,現時都跟莊子里的人成家了。咋?在家是種莊稼的?會旋篩子不會?”旋篩子算是種技術活,是手巧的女人才會幹的。
“會,”女人細聲細氣地回答。
“那就好,後天你就勞動。咱隊上現時正選種,會旋篩子的還不多。別人多少工分你就多少工分,咱這地方不欺負外鄉人;再說邢老漢可是個好人,這些年來給隊上沒少出力。你安心跟他過吧!艱苦奮鬥嘛!稀的稠的短不了你吃的。”
邢老漢意想不到在半天之內就續了弦,這並不是什麼“天仙配”一類的神話,的確像魏隊長說的,他們附近莊子上還有好幾對這樣的姻緣。在農村,在文化大革命的那些年,法制觀念是極其薄弱的。一個沒有男人的女人和一個沒有女人的男人,只要他們願意在一起生活,人們就會承認他們是“一家子”,這好像並不需要法律來批准,更何況主持這件婚事的又是生產隊長和貧協組長呢。
作品評價
故事中的用語,如“富農”“地主”等等,拿到今天可能讓人發笑,可它們離現在並不遙遠。無休止的運動使邢老漢在那裡失去了已經遲到的愛情。人總要有寄託,夫妻間、母子間。這些人倫之樂邢老漢沒有,有的只是那條無名的小狗。“一個強烈的盼望和一條小黃狗。”“因為它正是她走的那天被領回來的,在他記憶里,他甚至以為這條狗是她臨走時留給他的紀念。”“然而,這個聯繫也終於被扭斷了。”扭斷邢老漢惟一生命寄託的是誰?是政治、運動,上面要求節糧除狗。今天聽來,農村因節糧要除狗,多麼滑稽、荒謬,可那是事實。正是這個荒謬的理由,斷送了多少樸實的生命?一個老實的農民又能怎樣呢?在那個動蕩的年代。人在一夜之間與野獸恐怕沒有區別!人類的獸性遺留在那個年代發揮得淋漓盡致!
作者在社會悲劇的環境中探求個人悲劇的根源。在現實的描繪中,注入了作家的主觀情感,讓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