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爾斯·桑德斯·皮爾士
查爾斯·桑德斯·皮爾士
查爾斯·桑德斯·皮爾士(Charles Sanders Peirce,1839年9月10日—1914年4月19日),美國哲學家,邏輯學家、實用主義創始人。
1839年9月10日生於馬薩諸塞州坎布里奇,曾於哈佛大學就讀,在美國海洋和大地測量觀察所任職。一生不得志。1887年以前一直未能在大學謀到一正式教席。在哲學上,提出作為實用主義核心的意義理論,把觀念的意義和實際的效果聯繫起來,斷言一個觀念的定義是該觀念的可感覺的效果。後來,將實用主義易名為“實效主義”。在邏輯學方面有兩大貢獻,一是改進了希爾代數,一是發展了關係邏輯,即引入新的概念和符號,把關係邏輯組成為一個關係演算。在自然科學方面,先於A.A.邁克爾遜以光波波長作為測量單位。查爾士·皮爾士(Charles S. Peirce)的父親是一位有著虔誠宗教信仰的著名數學家,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皮爾士從小接受良好的哲學和科學的訓練,他能背誦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6歲起學化學,12歲開始做實驗,後來轉學動物學。他還是一個傑出的數理邏輯學家。他有一個雄心勃勃的計劃,要“建立一個像亞里士多德那樣的哲學......即使在遙遠的未來,它也能包含人類的全部學科”。但他並不真的對哲學體系有興趣,他有志建立的是一個能適應於各門學科的科學的邏輯。
查爾斯·桑德斯·皮爾士
實用主義的主要論點是:
* 強調知識是控制現實的工具,現實是可以改變的;
* 強調實際經驗是最重要的,原則和推理是次要的;
* 信仰和觀念是否真實在於它們是否能帶來實際效果;
* 真理是思想的有成就的活動;
* 理論只是對行為結果的假定總結,是一種工具,是否有價值取決於是否能使行動成功;
* 人對現實的解釋,完全取決於現實對他的利益有什麼影響。在實用主義大旗下派生的分枝有“人本主義”、“工具主義”、“邏輯經驗主義”、“神奇學派”、“邏輯學派”等。實用主義最初發生在英國和美國的哲學家中,在20世紀初,在美國發展成一種運動,並且蔓延到歐洲大陸,主要是法國和義大利,墨索里尼將實用主義哲學家奉為良師,他聲稱從這些人的學說中發現了“行動的信心,生活和戰鬥的堅強意志,而法西斯的成功大部分得力於此”。現在雖然已經不再是一種運動了,但仍然是一種非常有影響的思想體系,它把哲學從一種人生觀的思想體系降為一種研究問題和澄清信息的批判方法,把知識解釋為一種評價過程,以科學探索的邏輯作為人們處世待物的行為準則。
(一)物就是經驗的效果
某物是“硬”的,無異於說它在我們的行動中具有“抓不破表層”的效果;說它是“重”的,無異於說我們支撐它需要“花費氣力”,否則它就會產生“落下去”的效果。
(二)思維的職能是確立信念
“我們只要獲得堅定的信念就完全滿意,無需去追問它是真的還是假的。”怎樣來確立行動的信念呢?(1)“固執的方法”;(2)“權威的方法”;(3)“先驗的方法”;(4)“科學的方法”
(三)意義理論與真理理論
1、意義就是效果
“為了確定一個理性中的概念的意義,人們應當考慮一下從那個概念的真理性中必然可以產生什麼樣的實際效果,這些效果的總和就構成了這個概念的全部意義(1)“固執的方法”(2)“權威的方法”(3)“先驗的方法”(4)“科學的方法”
2、真理就是效果
“真的東西不過是認識中令人滿意的東西”,“真理不同於謊言的地方,只在於以真理為依據的行為必然達到我們指向的地方,而不是離開它。”
3、沒有永恆不變、一勞永逸的真理
“科學精神要求隨時拋棄與經驗發生衝突的信念,不應該有過分的自信。今天你相信的東西,明天你可以完全不相信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