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捧塵土

一捧塵土

《一捧塵土》是伊夫林·沃創作巔峰時期的傑作,本書通過托尼的家庭悲劇和倫敦社交界的故事像鏡子一樣折射出一戰后英國社會道德的淪喪。在托尼“哥特式世界”的災難中,略帶諷刺地道出了對當代文明的深刻控訴。

沃十分重視諷刺的社會作用,認為諷刺要用誇張的方法揭露那種彬彬有禮掩蓋下的殘忍和愚蠢,虛偽和做作,這正是他這部小說的宗旨,沃的這部著作也牢牢地奠定了他在20世紀諷刺文學中的地位。

內容


《一捧塵土》這部小說的標題取自英國詩人托·斯·艾略特的著名長篇《荒原》:“……我要指點你一件事,它既不像你早起的影子,在你後面邁步;也不像傍晚的影子,站起身來迎著你;我要給你看,恐懼在一把塵土裡。”當主人公托尼,拉斯特神志模糊、腳步踉蹌地在巴西叢林中行走時,當他懷著理想破滅、家庭破碎的痛苦在荒煙蔓萆中尋找海市蜃樓一般的古城時,他形影相弔,凄慘可憐。這吋,再也沒有什麼比這一句詩更能準確地描繪當時的情景了。在一個喪失信仰的世界上,命運多舛、世事難測,一把塵土裡也有恐懼,生活里處處有恐瞋,這就是《一捧塵土》要表現的主題,是作者心目中20世紀西方社會的現實。
作者
作者
《一捧塵土》是伊夫林沃非常著名的小說。沃的創作生涯可以以第二次世界大戰為界,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停戰時期。在這一階段中,沃在素材的安排和運用上漸趨穩健老練,行文風格逐漸完美起來。這個時期的長篇諷刺小說共有六部,其中以《一捧塵土》最為出色。

作者


伊夫林·沃(Evelyn Waugh),(1903—)英國作家,全名阿瑟·伊夫林·聖約翰·沃,1903年10月28日生於英國漢普斯特德。
作者
作者
其父阿瑟·沃系英國著名出版商兼文學批評家,也是一位虔誠的英國聖公會教徒。
伊夫林·沃從小就受到兩方面的環境薰陶:宗教與書本。沃的父母給孩子讀故事,並與他們一起討論作品。沃在7歲時就寫過一個題為《賽馬的詛咒》的短箱小說,並被收入一個成人作品集中出版。他和他的哥哥長大后都成為作家,與兒時的家庭影響關係頗大。沃上中學時,被父親送到聖公會教會學校,每天早晚兩次禮拜,周末則要去3次。據沃本人回憶,他當時並不覺得這種宗教儀式過於繁瑣。
1921年至1924年,沃在牛津大學的赫特福德學院學習,1924年遂轉入希瑟利藝術學校學習繪畫。不久之後,沃便發現繪畫亦非其愛好,又去當中學教員,可兩年之內被開除了3次,從此開始酗酒,並企圖自殺。
直到1927年,沃才正視現實,開始從事家人所擅長的文學創作。

作品


他先試筆創作了數篇短篇,還寫了傳記文學,1928年發表了第一部長篇小說《衰落與瓦解》,一舉成名。
此後,沃專心寫作,先後出版了長篇小說20餘部,短篇小說集兩部,以及書信集數部。
其中被譽為佳作的有:《衰落與瓦解》,《一抔土》(1934)、《舊地重遊》(1945)、《榮譽之劍》(1965)等。
沃曾於40年代後期為《舊地重遊》搬上銀幕一事訪問好萊塢,並根據此間搜集的素材創作了《受愛戴的》(1948),這是他最暢銷的長篇小說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