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申白

廖申白

廖申白,男, 1950年8月出生,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曾於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工作,現任教於北師大哲學與社會學學院。主要研究古希臘倫理學(尤其是亞里士多德倫理學)、徠公共倫理學、倫理學原理。同時也擔任中國倫理學學會副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應用倫理研究中心副主任,以及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學術機構的職務。曾到哈佛大學、牛津大學、維多利亞大學,以及俄羅斯、韓國等國家與機構進行學術工作。

人物簡介


廖申白,江西省高安縣(今高安市)人,漢族。1950年8月生於上海。1966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第二附中初中部。1968至1978年在黑龍江省虎林縣856農場(今青山農場)工作。1979至1984年在北京圖書館工作。1984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圖書館學系函授專修科。同年畢業於北京市高教自學考試委員會英語基礎科。1984至1987年在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攻讀倫理學,導師羅國傑教授,1987年畢業,獲哲學碩士學位。1987年8月入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倫理學研究室工作。1990至1991年赴美國哈佛大學訪問。1996至1999年在職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攻讀外國哲學,導師王樹人研究員,1999年畢業,獲哲學博士學位。2000年9-12月赴英國牛津大學做短期研究。2001年7月到北京師範大學哲學系工作,現任哲學與社會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同時擔任全國倫理學會副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應用倫理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價值理論研究室研究員、北京大學應用倫理學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清華大學道德與宗教研究中心研究員。

研究方向


倫理學理論、西方倫理學史

主要科研成果


著作

(截止2008年)
⒈《現代倫理學》(合作主編),重慶人民出版社,1990年
⒉《倫理新視點》(合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年
⒊《亞里士多德友愛論研究》,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
⒋《尼各馬可倫理學導讀》,重慶教育出版社,2005年
⒌《歷史上最具影響的倫理學名著27種》,陝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
⒍《交往生活的公共性轉變》,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年

部分譯著

(截止2008年)
⒈《正義論》(合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8年
⒉《倫理學體系》(合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8年
⒊《倫理學方法》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3年

論文名錄


(截止2008年1月)

2004-2007

“亞里士多德的‘實踐的正確’觀點——亞里士多德行為理論研究之一”,《道德與文明》,2007年第5期
“農耕文明中國之省思:從人工與自然的關係方面談起”,《學術月刊》,2007年第2期
“對倫理學歷史演變軌跡的一種概述”(上、下),《道德與文明》,2007年第1-2期
“交往生活的公共性轉變:兩個世紀的主題”,《北京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5期
“亞里士多德的技藝概念:圖景與問題”,《哲學動態》,2006年第1期
“‘做事”:日常語言中朦朧的公共交往倫理觀念”,《哲學研究》,2005年第7期
“我們的‘做人’觀念”,《冶金企業文化》,2005年第1期
“私人交往與公共交往”,《北京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4期
“儒家倫理與今日之公共生活問題”,《中州學刊》,2005年第3期
“論公民倫理——兼談梁啟超的‘公德’、‘私德’問題”,《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5年第3期
“村社社會的私人性與代表的公共性”,《玉溪師範學院學報》,2005年第4期
“論公民倫理——兼談梁啟超‘公德-私德’問題,第13次中韓倫理學討論會,2005年
“信用:是基石,也是利器”(與陳全生),《時事報告》,2004年第9期
“更新觀念 加強品德教育”,《思想政治課教學 2004年第5期
“我們的‘做人’觀念——涵義、性質與問題”,《北京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2期
“正義、和平善治與公共理性”(提綱),中國倫理學會會員代表大會暨第12屆學術討論會,2004年

2000-2003

“公共資源、制度與公職腐敗——三種默認公職腐敗的私人態度的分析與評論”,《玉溪師範學院學報》,2003年第9期
“《正義論》對古典自由主義的修正,《中國社會科學》,2003年第5期
“應用倫理學的原則應用模式及其優點,《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3年第1期
“論西方主流正義概念發展中的嬗變與綜合”(上、下),《倫理學研究》創刊號,2002年第2期-2003年第1期
“西方正義概念:嬗變中的綜合”,《哲學研究》,2002年第11期
“全球化進程中的國際干預倫理”,《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2年第3期
“應用倫理學運用倫理學理論的方式”,《道德與文明》,2002年第2期
“應用倫理學的一些重要性質及其‘應用’倫理學理論的方式”,《中國應用倫理學2001》,中央編譯出版社,2002年
“西方思想中的正義概念”,《大學演講錄》第一輯,新世界出版社,2002年;
“公民倫理與儒家倫理”,《哲學研究》,2001年第11期
“亞里士多德《尼各馬可倫理學》第一卷”,《哲學譯叢》,2000年第3期
“友愛在希臘生活中的意義”,《河北學刊》,2000年第2期
“倫理與政治”(諾伯托·巴比奧),《第歐根尼》,2000年第1期
“應用倫理學在應用些什麼?”,《哲學動態》,2000年第11期
“什麼是應用倫理學?”,《道德與文明》,2000年第4期
“廖申白 中國哲學界學者簡介(44人)”,《中國哲學年鑒》,2000年

2000年以前

“友愛在亞里士多德倫理學中的地位”,《哲學研究》,1999年第5期
“Einege Fragen an und Schwierigkeiten mit ethischen Begruendungen”,,Hannowver,1998
“Some Basic Values Regarded as Universal in a Confucian Context”,,Paris,1998
“轉型時期的社會倫理道德問題與對策”,《哲學研究》,1997年第5-6期
“徠第十次中日實踐倫理學討論會在東京舉行”,《哲學研究》,1997年第1期
“儒家‘敬’與‘孝’的倫理與今日之公共生活問題”,《第一屆兩岸倫理學術研討會文集》,台北,1997年12月
“企業與職員”,《應用倫理學的發軔》,燕山出版社1997年
“企業與消費者”, 《應用倫理學的發軔》,燕山出版社1997年
“日常生活倫理面臨的難題與對策”,《中國社會科學院要報》1997年第6期,《領導參閱》1997年第4期
“公共生活面臨的難題及解決途徑”,《中國社會科學院要報》1997年7期,《領導參閱》,1997年第5期
羅爾斯”,《當代西方著名哲學家評傳 第四卷“道德哲學”》,山東人民出版社1996年
“市場經濟與倫理道德討論中的幾個問題”,《哲學研究》,1995年第6期
“台灣學者盛慶峽教授到哲學所講學”,《哲學動態》,1995年第10期
“客觀的規約”(R.M.黑爾),《世界哲學》,1994年第6期
“日該企業的實踐倫理”,《冶金政工研究》,1994年第2-3期
“西季威克和他的《倫理學方法》”,《倫理學方法》“譯序”,中國社會出版社1993年
“功利主義及其批評者”,《功利主義:贊成與反對》“代譯序”,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年
“社會正義理論”,《現代倫理學》,重慶出版社199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