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龍吹打
接龍吹打
經過四百多年的傳衍,接龍吹打有了很大發揮發展。接龍民間吹打樂被譽為巴渝文化的一朵奇葩。
接龍吹打
重慶市巴南區現有樂班二百六十餘個、樂手近兩千人,保存有上百年的古老樂器26件,其中4件在200年以上。樂班不僅經常參加本地民眾婚喪壽慶儀式的演出,而且曾多次組團(隊)參加市、區(縣)的比賽演出,被區、市、中央及台灣電視台攝製成專題片向全國和海外播放。同時,還出版了約八十萬字的《接龍吹打樂》、二十餘萬字的《鄉樂新韻——接龍吹打樂論文選》。1991年,重慶市文化局將接龍鎮命名為“民間吹打樂之鄉”,並成立了民間吹打樂協會,時有會員500餘人;1996年接龍鎮成立了民間吹樂藝術團。1999年,又將接龍吹打樂命名為“巴渝十大民間藝術”之一。在2000年3月重慶市文化局、重慶晚報等單位通過群眾投票和專家評議的方式,評出的“巴渝十大民間藝術”中,“巴渝吹打”榜上有名,就是專指巴南區接龍鎮和萬盛區金橋鄉的民間吹打樂。伴隨著社會的發展,根植於廣大山民中,不斷繼承、發掘、創新的民間吹打樂形成了風格各異、色彩鮮明的特點,成為山區農村崛起的民間音樂力量。
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接龍吹打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