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永清

革命烈士

徐永清,革命烈士,抗戰勝利后,徐永清被派往東北。1945年,徐永清一行到通遼后,立即同國民黨反動勢力開展鬥爭。他們解散以劉居正為縣長的通遼縣“臨時地方政府”,取締國民黨通遼縣黨部,並宣告通遼縣民主政府成立,徐永清任縣長。國民黨反動分子在通遼城外拉匪建軍,伺機反撲。徐永清審時度勢,追捕劉居正,並加強城防力量。

人物生平


為了穩定局勢,中共遼北省第六專署工委又派來一批幹部,成立以楊德明為書記的中共通遼縣工委。同時,還成立農工救國會。工委、政府和農工救國會向群眾積極宣傳中國共產黨的方針政策,並配合城防部隊清剿土匪,打擊敵人的囂張氣焰。
1945年12月初,駐防通遼縣城的連隊奉命調往鄭家屯。敵人見時機已到,立即策劃顛覆人民民主政權。12月7日,敵人扒掉通遼東的一段鐵道,切斷通遼與鄭家屯間的電話線路。12 月8日,國民黨匪徒偷偷潛入城內,會同保安總隊中的叛匪,逮捕了各中隊的領導骨幹,發動叛亂。晚10點,叛匪分兩路攻打縣政府辦公樓和保安總隊隊部。
由於突然事變,縣政府內武裝力量不足,公安科長黃溯金不幸犧牲,徐永清機警地帶領兩 名戰士撤出縣政府。敵人攻戰縣政府和保安總隊隊部后,在全城進行大搜捕。縣長徐永清 等不幸被捕。
12月17日,徐永清等28位同志被押出牢門。最後的時刻到了,徐永清從容地對戰友們說:“同志們,敵人就要對我們下毒手了。我們為革命而死是光榮的,通遼的人民群眾是不會忘記我們的。”面對陰森森的槍口,徐永清毫無懼色。在“中國共產黨萬歲”的高呼聲中,革命烈士的鮮血染紅了大地。
1946年1月,新四軍三師解放通遼縣城。為了懷念徐永清等革命先烈,黃克誠師長親自在革命烈士就義的地方立碑,並題詞“踏著英雄的血跡前進”。

人物紀念


為紀念徐永清烈士,2003年9月建成徐永清烈士紀念館。該館面積200平方米,陳列由徐永清青少年時期、參加革命時期、在通遼工作時期、英勇就義及徐永清塑像和遺物五部分組成。
徐永清烈士紀念館於2008年12月被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宣傳部公布為內蒙古自治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