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山

甘陝交界六盤山南延支脈

關山,古稱隴山,又曰隴坻、隴坂、隴首。隴山有道,稱隴坻大坂道,俗雲隴山道。《太平御覽·地部十五·隴山條》載:“天水有大坂,名隴山……其坂九回,上者七日乃越。”是歷史上有名的難越之山,古人到此,多有哀嘆,初唐四傑之首的王勃在《滕王閣序》中感慨道:“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儘是他鄉之客。”

徠自周秦至漢唐直至明代海運未開通以前,在長達兩千多年的歷史歲月中,關隴古道一直是我國連接亞洲、非洲和歐洲的陸上紐帶,沿途“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百里一寨”,是古絲綢之路上建築工藝最高、延續時間最長,保存最完整的古道群。大致南北向縱貫甘肅省華亭縣、張家川縣,陝西隴縣、陳倉區境內,成為渭河與涇河-千河的分水嶺。

關山為陝、甘兩省重要的天然林區和草場,是黃土高原地區重要的生態屏障,是渭河、涇河眾多支流的發源地,是重要的林牧業基地。

簡介


關山
關山
關山,古稱隴山,又曰隴坻、隴坂、隴首。隴山有道,稱隴坻大坂道,俗雲隴山道。《太平御覽·地部十五·隴山條》載:“天水有大坂,名隴山……其坂九回,上者七日乃越。”是歷史上有名的難越之山,古人到此,多有哀嘆,王維《隴頭吟》:“長安少年遊俠客,夜上戍樓看太白。隴頭明月迥臨關,隴上行人夜吹笛。關西老將不勝愁,駐馬聽之雙淚流。”杜甫嘆“滿目悲生事,因人作遠遊。遲回渡隴怯,浩蕩及關愁。水落魚龍夜,山空烏鼠秋”。
關山(隴山)自古為隴右要衝,關中屏障,是古代的軍防重地,也是古代絲綢之路關隴大道的必經之路。關隴古道,連接著關內八百里秦川和天水,曾經車流陣陣,人聲鼎沸,異常輝煌。幾千年來,在這條古道上發生了許許多多的故事:秦人的東進,西漢張騫開拓西域,東漢劉秀滅隗囂,諸葛亮留下空城計,唐玄奘西天取經有傳奇。到了唐代,關隴古道更為興盛,成為一座散發著詩意的山脈,流淌著詩歌的古道。
隴山是秦人東進中必須翻越的大山,最早的隴山詩歌有《詩經·秦風》中的篇章,其中有《車鄰》、《小戎》、《蒹葭》、《駟驖》四篇是秦人崛起西垂的見證。隋唐時,隴山詩歌大放異彩,李白、王維、岑參、高適……他們如繁星般的創作,讓人為之驚嘆。唐以後,隴山逐漸沉寂下來,詩歌也漸漸遠去。
關山既是一座歷史名山,也是一座文化名山。無數的文學藝術家以關山為題,創作了許多偉大的作品。如張衡的“我所思兮在漢陽,欲往從之隴坂長”;魏晉民歌中的“隴頭流水,流離山下。念吾一身,飄然曠野”;岑參的“上馬帶胡鉤,翩翩度隴頭”;許棠的“隴山高共鳥行齊,瞰險盤空甚躡梯。雲勢崩騰時向背,水聲嗚咽若東西。風兼雨氣吹人面,石帶冰棱礙馬蹄。此去秦川無別路,隔崖窮谷卻難迷”;李白的“腸斷非關隴頭水。淚下不為雍門琴。旌旗繽紛兩河道。戰鼓驚山欲傾倒”;杜甫的“遲回度隴怯,浩蕩及關愁”;王維的“隴頭明月迥臨關,隴上行人夜吹笛”;白居易的“峽猿亦無意,隴水復何情。為入愁人耳,皆為腸斷聲”;柳永的“隴首雲飛,江邊日晚”;陸遊的“隴頭十月天雨霜,壯士夜挽綠沉槍”;陳子龍的“隴坂迢遙天咫尺,隴樹微茫映沙石”;曹雪芹的“昨日黃土隴頭送白骨,今宵紅燈帳底卧鴛鴦”;王勃的“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等。
繪畫方面有《關山行旅圖》、許道寧《關山密雪圖》(北宋)等,而《關山行旅圖》是我國山水畫發展史上的里程碑。音樂作品最著名的是漢代樂府橫吹曲名《關山月》,樂曲借關山景色抒發兵士久戍不歸的思鄉之情,後世詩人競相以此為題創作出大量的詩篇。原曲已失傳,今天流傳的是以李白詩為歌詞的同名樂曲。是我國民族樂曲中的瑰寶。

關山草原


陝西關山草原旅遊風景區是陝西旅遊集團公司與隴縣人民政府合作開發建設的自然景區。位於陝、甘兩省接壤的隴縣西南部,距寶雞市134公里、西安市300公里,是我國西北內陸地區唯一的以高山草甸為主體的具有民俗特色的省級風景名勝區。
景區內有天然林104萬畝,草地35萬畝,海拔2200米,年平均氣溫5.4℃。景區薈萃山巒、槽谷、森林、草原、天象和氣候等多種自然景觀,春秋相聯,長冬無夏,是人們飽覽歐式草原風光,騎馬射箭,避暑度假,修閑健身,旅遊觀光的絕勝佳地。
景區內有騎乘駿馬1000多匹,賽馬、射箭、滑草、滑雪、速降滑索等娛樂項目獨具特色,蒙古包、藏族風情園、篝火晚會、烤全羊等異地風情使您流連忘返。景區水、電、路、訊暢通,日接待服務能力2500床位。由西安唐城賓館進行星級管理的綠園山莊是陝西第一個大型草原度假山莊,服務功能齊全,能夠滿足高中低檔消費者需求,並可提供200人以內大中小型會議的接待服務。
“關山六月猶凝霜,野老三春不見花”,高寒氣候使關山草原氣溫涼爽溫潤。全年無明顯夏季,春秋相連,冬季較長,年降雨量可達700mm。景區草甸豐茂,坡緩谷闊,山頂渾圓,山脊起伏,綠茵似毯,綿延廣布。常年流水的渠道多達十餘條,曲折蜿蜒於寬谷之中,沒有任何人為污染。水質清澈,流量穩定,空氣清新,氣候宜人,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自然旅遊資源景觀。
關山景區自然旅遊資源景觀,由山勢渾圓的峰丘、梁脊、寬谷、緩坡構建出景區的景觀骨架;由連片的林木和草甸草地構成景區的景觀主色調;由潺潺溪流和清澈潭池構成景區的景觀脈搏;由藍天白雲以及各種天象構成景區的景觀襯托;由清新的空氣和涼爽宜人的氣候構成景區的景觀氛圍。
旅遊資源組合相異於南部的秦嶺山地和東、北、西部的黃土高原,山巒起伏無尖峰突兀之勢,河谷開闊有柔和曲線之美,密林綿延盡顯蒼翠之色,綠草鋪地呈送秀麗純樸之風,溪流蛇曲,天藍雲白,空氣清新,景觀層次十分豐富,構圖和諧,奇特優美。因此關山景區自然旅遊資源的景觀組合,呈現協調之美、秀麗之韻。
山巒地貌景觀――山巒地貌景觀雖無尖峰突兀之勢,但倍有秀麗純樸之風,既不同南部秦嶺山地,也不同於周圍黃土高原,被稱之為“隴板滿目皆千仞,唯有關山以秀媚”。
槽谷地貌景觀――槽谷地貌景觀呈現十分開闊和緩的U型剖面,無明顯谷緣線和坡腳線,形態富含柔和曲線之美。
森林景觀――森林景觀觀賞層次豐富,仰視山頂綠樹戴帽鬱鬱蔥蔥,俯視山巒林海綿延層巒疊翠,近視林中藤密灌旺空氣清新。
草原景觀――草原景觀最為獨特,集中於谷底山坡,連片分佈,質優量大,氣勢恢弘,在曖溫帶山地少見,在東部季風區罕見,驅馬賓士,草地漫步,席地小憩,妙不可言。
河流景觀與山谷林草景觀――河流與山谷林草景觀特色相得益彰,無湧泉急瀑,但曲流潺潺,嫵媚優美,更添景觀秀麗之色。
天象景觀――天象景觀獨特多樣,關山雪“遠接洮西千里白”,關山月“明月照關山,秋風人未還”,關山日“旭日噴薄灑金光”,關山霧“蒙罩山丘如仙境”,關山雨“如絲如竹傾情趣”,關山天“藍草綠雲顯美景”。氣候資源涼爽濕潤,為避暑度假絕佳景地。
關山草原猶如“塞內邊疆”,春季草原鵝黃,夏季山花爛漫,秋季層林盡染,冬季白雪皚皚,四季更替,景色秀麗、氣象萬千、恢宏壯觀,實乃人間仙境,是休閑度假的絕佳之地。
到關山草原,是您回歸自然、領略民俗風情的理想選擇。

名稱變遷


隴山(小隴山),古稱隴坻、隴坂,現代地理一般稱關山。據《資治通鑒>記載:“赤眉引兵欲西上隴。隴縣(即今張家川),屬天,水郡;有大坂、名隴坻”。《三秦記》中載:“隴坻,其坂九回,不知高几許,欲上者七日乃越;高處可容百餘家,清水四注下。”

主要山峰


張家川回族自治縣境內,主峰主要有石廟梁(古名卧虎山)、馬場梁、梘樺嶺、黃家坡、貓娃山、沙柳坡(古名隴陽坡)、老虎山、道保石樑、張風台、糜葉子窪、秦家石窪梁、陳家大山等。在陡崖山之北,以馬鹿河為界分為兩支:西支自糜葉子窪為起點,經黃家山、歪溝梁、王家梁、擔王廟梁、馬家梁、轎頂山、亂山子、雷家梁、墩台梁、田家山、南堡子梁(清水與張家川兩縣交界處)、官嶺背、康家溝梁、黑溝梁、雷家山至陝、甘交界之高漢川梁,全長25公里。東支自陳家大山為起點,經杏樹灣梁、岩家山、關山樑、老爺嶺(陝、甘交界處,原系通固關入陝之要道)、沙石鼻樑、旋風嶺、楊家坪、禹家山樑至燈盞窩出縣境,全長25公里。由於造山運動,山脊軸部分多為岩石,土層淺薄,為森林、草原植被所覆蓋,覆蓋度在90%以上,居全縣之首位。東北部為山地草甸和灌叢草甸群落,多系天然牧草和雜灌木。
二、山樑
以沙柳坡、石廟梁為基點,從東北走向西南,形成6條比較大的山樑:
(一)草川梁位於縣城東25公里處馬鹿和閻家之間。起點於沙柳坡東
南之糜葉子窪,經前樑上、黑鷹疙瘩(舊名黑鷹山)、黃家嶺(又名小嶺
子)、堡子窪、張家山、草川梁、鐵家梁、賈家楞干、熱冶山、林家石山、
花果山(曹家寺之東山)、徐家後山,由此出境至清水縣界,縱跨恭門、馬
鹿、閻家3鄉,全長約20公里。海拔1921米--2421米,均高2163米,屬
中度切割石質中山。山體較為平緩,雨量較充沛,植被類型多。陰坡多為天
然森林和灌木叢;陽坡為天然草地,屬山地草甸草原植被類型。
(二)麻山樑位於縣城東20公里處閻家和恭門之間。起點子沙柳坡東
南的前樑上,經磨子梁、陳廟梁、草場梁、缽盂山、麻山、鹿宸山、馮家
山、洪曹嶺、蕭家山、地椒梁至李家山出境,進入清水縣界,全長25公里。
海拔2022米一2264米,均高2152米。山勢北高南低,梁峁起伏,溝壑縱
橫,東北部植被較好,西南部較差,多系疏林和草坡,喬灌混交。
(三)古土梁位於縣城東10公里處恭門和張川之間。起點於沙柳坡西
北之老虎山,向西斜行,呈南北走向,經三房梁(又名銀洞梁)、平安梁、
河北梁、楊家山、牛兒嘴、上任家山、王家堡子、古土梁(即堵韃坡)、毛
家山、轎頂山(舊名五子山)、張巴兒梁、任家山、炮頭梁、孟家山、蒲家
壑落、柳家梁至清水縣孫家峽出境,跨越平安、恭門、張良、胡川4鄉,全
長30公里。海拔1812米~2582米,均高2117米。東北部為土石質山地,
主要植被林線以上為山地草甸群落,林線以下為山地灌叢群落。西南部為紅
土或紅砂岩粘土相間山地。
(四)李山樑位於縣城之西,張川和龍山之間。起點於石廟梁之西北,
華亭縣關山分支遍布全縣,較大支嶺有:
三鄉山,西起海龍山,向東北延伸,到安口胡家窯山嶺,分支轉向西北,止於峽口油河南岸,形成與崇信的天然分界線。因地處華亭、崇信、隴縣3縣交界處得名。分支較多,縱橫交錯,全長36公里,貫穿上關、神峪、南川、安口等鄉、鎮。境內有山峰28座,最高峰海龍山,海拔2012米。
雙鳳山,西起吳家山,經西華、東華、南川等鄉鎮,止於安口鳳台山(牛心山),全長34公里。鳥瞰此山,猶如“雙鳳疊翠",故名。共有山峰21座,最高峰吳家山,海拔1916米。
皇甫山,起於馬峽車廠溝草鞋山,經西華,止於東華華尖山,全長17公里。漢、晉皇甫家族居此,上有皇甫山居遺址,故名。有山峰13座,最高峰草鞋山,海拔2152米。
朝那山,起於馬峽尖山,經山寨、策底、東華、硯峽等鄉,止於安口石堡子,全長33公里。共有山峰112座,最高峰尖山,海拔2436米。尖山北為湫頭山(1957年劃歸庄浪縣),有朝那湫,山以漱名。湫頭山曾有朝那廟,明朝遷至朝那山中段(今硯峽麻池村)。
較小山嶺還有山寨雙疙瘩梁、河西牡丹山、策底關梁和西華仙姑山等。仙姑山位於西華中部河谷川區,拔地而起,海拔1621米,東西長1公里,山頂有東、西二堡,堡內原有賀仙姑廟(今廢),故名。
隴山,位於隴縣西部,寶雞縣西北部與甘肅交界處。1500~2200米,相對高度500~1000米。大理岩、片麻岩、凝灰岩、花崗岩及殘坡積物、黃土狀物質。為六盤山向南延伸部分,由西北向東南降低,山脊起伏和緩,緩坡多有殘坡積物覆蓋,為石質或土石山地。植被較好,覆蓋度可達70%以上。
關山,位於隴縣西28公里處。最高點2428米。主要由閃長岩、石英閃長岩組成。為隴山最高峰,屬石質山地,頂部呈渾圓狀,植被較好,林木茂盛,覆蓋度達80%以上。
喇嘛山,位於隴縣西南34公里處。最高點2441米。主要由中生代花崗岩組成。為隴山南段高峰之一,屬石質山地,頂部呈丘狀,植被較好,林木茂盛,被覆度達80%以上。
大硯梁,寶雞縣西北84公里處。最高點2070米。主要由中生代花崗岩組成。為隴山南段高峰之一,屬石質山地,植被覆蓋度達70%以上。
在固關鄉以西,距縣城45公里。海拔2240米,為陝甘界山。南北走向,長約50公里,東西綿亘32.5公里。群峰密集,山嶺高峻,溝壑深長,林草茂盛,為縣西屏障。其主峰關山樑,海拔2466米,為縣境內最高峰。老爺嶺次之,海拔2428米,為進入甘肅省的孔道。嶺西有古驛站長寧驛。關山歷為兵家必爭之地。由西北向東南,主要山脈、山峰依次有:
大嶺為關山一大支脈,南北走向,蜿蜒於關山、天成鄉境內。北從曹家灣鄉的曹家山曲折南下,與關山鄉的熱時慌梁相接,全長約30公里。主峰大嶺,海拔2025米。
益坪山在縣城西15公里處,曹家灣鄉益坪村后。海拔1250米。西起金山寺,經米家山、王家灣至益坪,為流渠河入千河之處。
蟬耳山在天成鄉鐵原村西南。海拔1710米,其山狀似蟬耳得名。山上有明代修建的弦蒲寺。山頂絕險處有廟宇、石洞。山巔峭壁下有風化剝落的白沙岩壁,名“月亮崖”,形似圓鏡,儼如晶明滿月,遠近可見。相傳相公山形似卧牛,牛首直望此崖,故有“兕牛望月”之稱。
南尖山在縣城西天成鄉境內。海拔1826米,南北走向。北起天成鄉的善家山,南接關山樑,主峰為尖山,有廟宇,古稱中山寺。另有二嶺關、高石山、老爺嶺等名山。尖山主嶺東側的東北方,山樑綿延至堎底下、東南、牙科、八渡等鄉,為關山二級支脈,主要山峰有大疙瘩,海拔1234米;炮石樑,海拔1644米;轎頂山,海拔1171米。
高寒川梁在縣城西南53公里處的關山鄉店子村,海拔2125米。地勢高而寒,多丘陵與草原,宜放牧。佔為養馬地,現有國營牧場。
炮石樑(紫錘山)在縣城南40公里的八渡鄉境內。海拔1644米。西接高石山,前連朝天嶺。《唐書·地理志》載,吳山縣有紫錘山,即此山。
青石崖在縣城南八渡鄉的白鶴坪村南5里,亦名青陽峽。海拔1527米。滿山皆為青石,松柏茂密,遙望為藍色(詳見本志文化卷)。
牛心山在縣城東南的八渡鄉大底村境內。西南走向,西與關山相接,距縣城20公里。海拔1714米,四面石山並峙,因形似牛心而得名。
朝天嶺在縣城南15公里處,俗名朝天坡梁。古為通往寶雞要道,山高坡長,崎嶇險峻。樑上有大道,長10公里,至頂蜿蜒一線,高入雲霄,可觀隴州景色。唐盧照鄰寫有《朝天嶺》詩。

地理環境


汭河,分佈在縣境中部,較大支流有四:南川河,發源於上關澇池灘;南河,又名西華河,發源於草灘;北河,又名馬峽河,一源發源於孟台,一源發源於五台山北麓;策底河,一源發源於寧夏徑源縣,一源發源於山寨紅崖山。縣內總長113.2公里,東經崇信入涇河。流域面積856.2平方公里,有長5公里以上支溝26條,5公里以下毛溝309條.河床比降1/561/133,年均流量每秒4立方米,年均徑流量1.264億立方米。汭,古作芮,水以國名。
神峪河,分佈於縣境南部,系黑河上游。發源於上關陳家河和塄坎秋林河,縣境內稱神峪河,由柳家河出境入崇信。縣內長26公里,流域面積157.73平方公里,有長5公里以上支溝6條,5公里以下毛溝120條。河床比降1/125,年均流量每秒0.51立方米,年均徑流量0.161億立方米。

自然資源


礦藏
一、金屬
1徠966年,經陝西省地質局勘察,縣內西南、北山有金屬礦藏分佈,以銅為主,有黃鐵礦、鉛礦、鉬礦。並據《礦產、金測重砂異常統計一覽表》載,隴縣銅的礦化點有,固關公社的吳家山、羅家咀西溝、水泉溝、瓦房溝、吊灘溝、石板溝、上關廠、銀洞溝、南水灘;曹家灣公社的南峽溝;關山公社的上安子馬場、趙家陽窪等19處,主要礦石為銅砂岩、孔雀石。八渡公社的大底村北炮石樑為銅、鉬礦,初步查出銅儲量為1.7萬多噸,鉬為89.36噸,其品位:銅0.68%至0.83%,鉬0.46%至0.93%。
二、非金屬
磷已初步查出溫水鄉周家渠至景福山一帶有一中型磷礦,儲量為234萬噸,品位較高,五氧化二磷含量17%至20%,埋藏為雞窩狀。1972年,縣上曾動工興建磷肥廠,因資金不足半途而廢。
白雲岩已探明曹家灣鄉咸宜關、關山溝和固關鄉四橋、七橋、羅家溝等地有白雲岩礦,儲量4710萬噸。品位:氧化鎂含量為20.28%,二氧化硅含量小於6%,可作為耐火材料和冶金的熔劑,提取金屬鎂,現已小量開採。
石英分佈於關山鄉石莊子村大石成溝和八渡鄉碾盤村一帶。其品位:二氧化硅含量97.8%,三氧化二鋁含量0.34%,三氧化二鐵含量0.13%。估計儲量3.8萬多噸。
石灰岩(俗稱青石)主要分佈在八渡鄉西坡、大底村一帶。儲量為7491.6萬噸,品位:氧化鈣含量51.34%至53.1%,氧化鎂含量0.27%至0.53%,二氧化硅含量1.22%至259%;火燒寨鄉西北的景福山一帶,儲量1000萬立方米,品位為:氧化鈣含量53.51%,三氧化二鐵含量0.72%,塊度中等,現已開採。
石墨固關鄉六橋一帶的石墨礦床,為寶雞市僅有。1981年4月至1982年10月,陝西省地質局第三地質隊對六橋石墨資源進行了詳查,查明儲量約138萬噸,具中型規模。固定碳平均品位5.07%,石墨片徑0.074至0.261毫米,最大片徑0.357至0.43毫米,伴生元素五氧化二釩(V2O5)平均品位0.29%,可選性能好,按國家建材部頒發的標準屬四級品,開採利用價值較高。
大理石主要分佈在新集川鄉和溫水鄉景福山,固關鄉六橋,八渡鄉西坡、大底村、桃園村等地,總儲量約為3000萬立方米。
新集川、景福山一帶的儲量約1000萬立方米。礦體以紫紅色、玫瑰紅色為主,色澤鮮艷,屬陝西省少有的花色,在省內享有“隴州紅”的美譽。礦體出露好,塊度較大,易於露天開採。
六橋一帶的儲量約1000萬立方米,為白色中粒、極粒厚層狀白雲質大理岩,標本板面呈顯雪花白色點,有淡綠色玉質條帶,塊度適中,可露天開採。
西坡一帶的儲量500萬立方米,礦床為灰黑色、黑色、豹皮、斑紋狀灰岩和淺灰色帶岩,緻密隱晶質,塊狀結構,可露天開採。
大底村一帶的儲量約500萬立方米,礦體為肉紅色,中粒正長花崗岩及肉紅色花崗斑岩,為紅粒、中粒結構,色鮮,宜於露天開採。

經濟


畜牧
關山牧場1958年6月由陝西省農業廳投資56.1萬元籌建,屬省辦。1960至1967年歸縣辦。1968年收歸寶雞專區。1969至1973年由中國人民解放軍8145部隊接管。1974至1979年復由縣管。1980年以後隸屬縣農牧局。總場機關原設關山公社店子村,1986年遷城關鄉神泉村。初以養馬為主,1958年從青海、內蒙古購回馬543匹、牛99頭、山羊1067隻、綿羊687隻、奶山羊128隻。同時,將當地店子、銀科農業社123戶447人編為場里的農耕隊,有耕地4963畝,牛405頭,驢43頭,騾7頭。以後又引進了氂牛、奶牛,相繼設立了銀科、大山、安子、水門川(今向陽川)、西涼灣、黃家崖等生產分場。1963年以後,停養黃牛、氂牛、山羊、奶山羊和蜂,同時與農耕隊分設。場里主要經營馬匹和少量綿羊,在神泉村飼養了少量奶牛。1973年全場存欄馬1880匹,綿羊317隻,奶牛42頭。1975年經營重點轉向發展奶牛。1987年,關山僅保留安子分場(兼管銀科、水門川的羊、馬放牧點),養馬336匹、養羊155隻,下設城關(縣城西三里鋪)、神泉兩個奶牛生產分場,養奶牛426頭,鹿60隻。1988年又建成白牛寺奶牛場,1990年關山牧場轄安子馬場和城關、神泉、白牛寺3個奶牛場,有職工141人,飼養奶牛570頭,馬299匹,梅花鹿49隻,固定資產、流動資金3289萬元,年產值78萬元,盈利18.75萬元。
林業
二、固關林場
民國25年(1936),陝西省林務局在固關鎮設關山林區管理處,並在鐵佛寺、固關、馬鹿鎮3處設檢查站,有職工和林警27人。27年(1938),改為陝西省農業改進所關山林區管理處。1949年7月,關山林區管理處由陝甘寧邊區政府農業廳接管,改稱陝甘寧邊區政府農業廳關山林區管理處。1950年,關山林區管理處改屬西北軍政委員會農林部秦嶺林區管理處領導,更名秦嶺林區管理處關山林管站,設護林員6人,管護範圍東起縣功、新街、八渡,南至赤沙、香泉,西至甘肅省清水縣的白河、恭門鎮,北達甘肅省華亭縣的高山、山寨,共兩省4縣15個區的森林1211萬畝。1953年1月,在固關成立縣林業站,同年6月,林業站搬到縣城西關東嶽廟。1954年,陝西省林業廳在原關山林管站舊址成立陝西省森林撫育第三隊。1955年8月,更名固關森林經營所。1957年7月,改歸縣農林水牧局領導。1959年3月,在固關成立了固關伐木場,與森林經營所合署辦公。同年秋合併定名為國營固關林場,仍歸縣農林水牧局領導。1964年1月,固關林場收歸寶雞專署林業局領導。1966年4月,下放歸縣領導至今。場外設小黑溝、上關廠兩個工區,在馬道、大橋、新集川3處設有護林站,並有苗圃、木材加工廠各1處。施業區東起溫水鄉湯房梁,西至關山主梁,南抵野牛坪,北達新集川鄉麻家堡。據1987年森林資源二類調查,本場經營總面積26.3萬畝,其中有林地20.9萬畝,疏林地1萬畝,灌木林地1.4萬畝,無林地2.3萬畝,非林地7000畝。森林覆蓋率79.3%,活立木蓄積136萬立方米。
三、八渡林場
位於八渡鄉馬圈溝口,1965年成立。設碾盤、北溝兩個工區,高樓峽、上河、宋家嶺3處護林站,苗圃和加工廠各1處,施業區東起沙河溝東梁到方山樑,南至關山主梁與寶雞縣馮家河接界,西至花嚴寺與關山林場相接,北至馬圈溝。據1987年森林資源二類調查,本場經營總面積24.5萬畝,其中有林地20.6萬畝,疏林地1.5萬畝,灌木林地4000畝,無林地1.9萬畝,非林地1000畝。森林覆蓋率83.9%,活立木蓄積124.6萬立方米。
四、關山林場
1969年成立,施業區東起木拉石溝梁,南接寶雞縣大水川望家坡,西連甘肅省清水縣長口溝、張家川回族自治縣馬鹿鎮三股水,北至場部。據1987年森林資源二類調查,本場經營總面積46.2萬畝,其中有林地37.8萬畝,疏林地1.0萬畝,灌木林地2.8萬畝,無林地2.2萬畝,非林地2.4萬畝。森林覆蓋率81.8%,活立小蓄積285.9萬立方米。
五、咸宜關林場
1972年屬固關林場咸宜關工區。1976年,改為固關林場咸宜關分場。1979年11月,成立咸宜關林場,地址曹家灣公社咸宜關生產大隊東。在硬灣、刺梅花灣設工區兩處,施業區東起關山溝口及關山林場之後背山樑,西至旋風嶺及固關林場的菜子河梁、野牛坪梁,南抵上、下旋風梁,北抵馬家坪梁。據1987年森林資源二類調查,本場經營總面積13.5萬畝,其中有林地11.1萬畝,疏林地2000畝,灌木林地500畝,無林地5000畝,非林地1.65萬畝,森林覆蓋率82.2%,活立木蓄積76.7萬立方米。

交通


《太平御覽·地部十五·隴山條》載:“天水有大坂,名隴山……其坂九回,上者七日乃越。”是歷史上有名的難越之山,古人到此,多有哀嘆,初唐四傑之首的王勃在《滕王閣序》中感慨道:“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儘是他鄉之客。”自周秦至漢唐直至明代海運未開通以前,在長達兩千多年的歷史歲月中,關隴古道一直是我國連接亞洲、非洲和歐洲的陸上紐帶,沿途“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百里一寨”,是古絲綢之路上建築工藝最高、延續時間最長,保存最完整的古道群。

景區榮譽


2020年4月,入選“2020中國避暑名山榜”。
關山
關山

位置境域


古稱隴坻、隴坂,1現稱關山。為六盤山支脈,橫亘縣境東北部,形成一道天然屏障,為諸山之統系脈絡。位於東經106。267至106。337,北緯34。45’至35。107。山高而長,地勢險要,自古以來為陝、甘交通要衝,兵家常爭之地。
主幹從六盤山分支經庄浪、華亭等縣入境,繞縣東北部逶迤東南,綿延張棉驛、平安、恭門、閻家、馬鹿等7鄉。西北起石廟子梁,東南至陝西省隴縣關山樑,全長50公里。海拔2005米--2659.4米,山脊線均高2350米,最高點為秦家石窪梁。
山勢總體東北高西南低,主脊多為山間凹地。東北部至西北部為馬鹿河、湯浴河、樊河、后川河、清水河之發源地。河流切割小,地表起伏較緩,有山澗盆地和峽谷分佈。東南部多為深切割的高山峽谷,峰銳坡陡。
六盤山南延部分的關山(小隴山)縱貫縣西,主脈自山寨中嘴梁起,至上關海龍山地焦坡止,全長32.8公里,海拔1500-2748.6米。中嘴梁、大梁、牛心山、五台山、趙家山等均在2500米以上,最高峰為五台山,海拔2748.6米。山勢雄偉陡峻,一般坡度26度-60度,從上到下,野草叢生,灌木林、針葉闊葉混交林和淺山闊葉林密布,屬天然林區,森林覆蓋率75.3%。土層厚0.5-1米,下層為砂岩、頁岩和板岩。五台山西南有蓮花台,堍岩嶙峋,林木參天,瑰麗壯觀,因山上有一奇石形似蓮花,故名蓮花台,唐代曾名。青龍山奇景一,建造廟宇,現僅存遺跡。
隴山石質中山亞區
該亞區主要包括隴縣的西部、西北部及寶雞西部地區。六盤山又稱隴山,跨陝、甘、寧三省區,是一條北北西向的狹長山地,該亞區是隴山山地的一部分,主峰關山海拔2428米,一般海拔1500~2200米,西北高而東南低,是渭河與千河的分水嶺,隴山在陝西境內稱關山,以石質山地和石山土戴帽式的山地組合而成。關山山地,山頂起伏較小,多呈渾圓狀,局部地段孤峰突兀,海拔2000米以上;山谷切割較淺,谷形多為U形和槽形,谷坡較緩,谷底較寬,河流多曲流,併發育有漫灘階地,香山盆地是區內較大的山間盆地。區內主要為下古生界大理岩、片麻岩、凝灰岩,還有大片花崗岩、閃長岩等侵入岩類。薄層黃土主要覆蓋在南部和東部的山坡上,一般厚5~15米,隴山是我國大陸內部最年青的山系之一,因而新構造運動比較活躍。
隴山位於關中西部,為六盤山余脈南伸部分,走向北西—南東,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海拔1500~2000米,最高峰關山,海拔2428米。山嶺由下古生界黑雲母片麻岩、白雲質大理岩、凝灰岩夾英安岩組成,尚有大片花崗岩和閃長岩侵入體。山脊起伏和緩,局部有弧峰突立。河流切割較淺,谷形多呈寬V形或槽形,谷坡較緩。
西部關山。屬隴山從甘肅省向東延伸的部分,海拔1500~2200米,主峰關山,海拔2428米,地勢西北高而東南低,是渭河與千陽河的分水嶺。
關山山地區,主要是指隴山南部山地。按行政區劃,包括隴縣、寶雞縣西部地區,面積2095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