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峰鎮

海南省樂東黎族自治縣下轄鎮

尖峰鎮位於樂東黎族自治縣西南端,尖峰嶺腳下,與東方市交界,鄰海(北部灣)靠山(尖峰嶺),全鎮轄11個行政村,24個自然村,69個村民小組,漢黎族聚居地。截至2020年11月1日,尖峰鎮常住人口為23163人。

1958年10月後,劃歸樂東縣,成立尖峰公社。1983年,改為尖峰區公所。1987年,改為尖峰鎮。截至2018年末,尖峰鎮戶籍人口31700人。截至2020年6月,尖峰鎮轄11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牛尾頭村。

2011年,尖峰鎮農民純收入4100多元2011年,尖峰鎮財政總收入885.314萬元,比上年增長5.29%。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620.70萬元,企業所得稅34.91萬元,個人所得稅19.08萬元。截至2018年末,尖峰鎮有4個工業企業,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的超市或綜合商店7個。

歷史沿革


歷代均屬感恩縣。
1949年10月,屬昌感縣。后東方縣成立。
1958年10月,前所轄範圍均為東方縣中沙公社鳳田管理區管理。
1958年10月後,劃歸樂東縣,成立尖峰公社。
1983年,改為尖峰區公所。
1987年,改為尖峰鎮。
尖峰鎮位於海南省樂東黎族自治縣的西南端,尖峰嶺腳下,與東方市交界,鄰海(北部灣)靠山(尖峰嶺),環境宜人;西環鐵路,西線高速公路、環島西線公路穿境而過,嶺頭漁港位於境內,海陸交通方便。
全鎮轄11個行政村,24個自然村,69個村民小組,漢黎族聚居地。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尖峰鎮地處樂東黎族自治縣西北部,東靠尖峰嶺,東南與佛羅鎮相鄰,西臨南海,北和東方市交界,全鎮行政區域面積205平方千米。

自然條件


尖峰鎮
尖峰鎮
全鎮總面積205平方公里,海岸線長11.5公里,可利用海面、灘塗面積豐富;年平均氣溫23℃,年降雨量1150毫米,現有三道、昂興、老包三座小型水庫,另有山塘水庫五座。水利灌溉良好,加上可開發的13萬畝肥沃土地,是發展特色農業,建設休閑莊園的理想之地。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58年前分屬昌感縣三區、東方縣三區,后屬樂東縣,1987年置尖峰鎮。1997年,面積171平方千米,人口2.7萬人,轄尖峰、鳳田、翁毛、紅湖、山道、黑眉、嶺頭、海濱、白沙、長安10個村委會。
2011年末,尖峰鎮轄尖峰、抱羅、翁毛、鳳田、山道、紅湖、長安、白沙、嶺頭、黑眉和海濱共11個村民委員會,24個自然村;下設69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尖峰鎮轄11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牛尾頭村。尖峰鎮區劃詳情:
尖峰村翁毛村鳳田村山道村
紅湖村長安村白沙村嶺頭村
海濱村黑眉村抱羅村/
代碼
469033109:
210抱羅村001尖峰鎮直屬虛擬居委會200尖峰村
201翁毛村202鳳田村203山道村
204紅湖村205長安村206白沙村
207嶺頭村208海濱村209黑眉村

人口民族


2011年,尖峰鎮轄區總人口22496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2941人,城鎮化率13%,農村人口19555人,流動人口3000人。總人口中,男性13117人,佔58.3%;女性9379人,佔41.7%;18歲以下6986人,佔31.05%;18~60歲12530人,佔55.6%;60歲以上2980人,佔13.2%。總人口中,以黎族為主,達15676人,佔69.6%;漢族6820人,佔30.4%。2011年,人口出生率12.11‰,人口死亡率2.02‰,人口自然增長10.09‰,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118人。
截至2018年末,尖峰鎮戶籍人口31700人。
2021年6月30日,根據樂東黎族自治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尖峰鎮常住人口為23163人。

政治


陳運波(鎮委書記):主持鎮黨委全面工作;
韋彬(鎮人大主席):主持鎮人大全面工作,分管危房改造工作;
韋忠民(鎮委副書記、鎮長):主持鎮政府全面工作,聯繫教育工作;
黎玉文(鎮委副書記):分管黨建、城建、工業交通、財政稅收、環境衛生等工作,兼任鎮工會主席,聯繫鎮直機關單位工作;
杜廣文(鎮委委員、副鎮長):分管檔案、統計、勞動就業、安全生產、食品藥品安全、美麗鄉村建設等工作,兼任鎮關工委主任;
賴興榮(鎮委委員、紀委書記):主持鎮紀委全面工作,分管信訪工作;
邢貽(鎮委委員、組織委員):分管組織、人事、民族宗教、統戰、共青團、黨政辦、便民服務中心、養老保險等工作;
黎水堅(鎮委委員、宣傳委員):分管宣傳文化、計生、衛生、婦聯、合作醫療、城鎮醫保、農業、水務等工作;
張龍培(鎮委委員、武裝部長):負責武裝部全面工作,分管民政、殘聯、扶貧、民兵、消防等工作,協助韋彬主席分管危房改造工作;
古富科(副鎮長):分管國土、規劃、林業、漁業、政法等工作,兼任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辦公室主任,協助黎玉文副書記分管環境衛生工作;
邢福甫(掛職副鎮長):分管物價、科協、旅遊商務、發改等工作;
曾平虎(鎮主任科員):聯繫駐地部隊;
唐定翠(鎮主任科員):分管中老年協會工作。

經濟


經濟總量

2010年全鎮生產總值完成19231萬元,農業總產值完成952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416元。該鎮充分利用自然資源優勢,教育引導群眾大力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農業迅猛發展,優勢產業得到提升,反季節瓜菜、香蕉、高位池養蝦已成為支柱產業。支柱產業的發展使農民的物質生活條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高效農業

尖峰鎮利用自然資源優勢,積極發展高效優質農業,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據介紹,全鎮香蕉種植面積21000畝,種植冬季瓜菜面積9000畝,年出欄豬出欄量8206頭,牛出欄量4021頭,羊出欄量6025隻,預計農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增長200元,全鎮全年輸出勞動力3600餘人次,勞務收入近2100多萬元。

綜述

2011年,尖峰鎮農民純收入4100多元
2011年,尖峰鎮財政總收入885.314萬元,比上年增長5.29%。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620.70萬元,企業所得稅34.91萬元,個人所得稅19.08萬元。
截至2018年末,尖峰鎮有4個工業企業,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的超市或綜合商店7個。

農業

尖峰鎮
尖峰鎮
2011年,尖峰鎮有耕地面積2.6萬畝,人均1.1畝(按總人口計算);可利用草地面積0.9萬畝,林地面積5.9萬畝。
2011年末,尖峰鎮農業總產值9285萬元,增長20.3%,佔地區生產總值的1.59%。
尖峰鎮的糧食作物以水稻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700噸,人均0.03千克。主要經濟作物有豇豆。水果種植面積5萬畝,產量182000噸,主要品種有香蕉。
尖峰鎮的畜牧業以飼養豬、羊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20萬頭,年末存欄10萬頭;羊飼養量0.5萬隻,年末存欄0.3萬隻。
截至2011年末,尖峰鎮累計造林0.5萬畝,其中防護林2000畝,經濟林3000畝,農民住宅四旁樹木6萬株,林木覆蓋率95%。

商業

2011年末,尖峰鎮有商業網點2個,職工11人;已成為國家(省級)尖峰嶺等專業交易市場和商品集散地。
2011年,尖峰鎮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0.5億元,比上年增長13.3%。
2011年,尖峰鎮進出口總額1.6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2.1%;其中進口0.5億元,比上年增長10.6%,主要產品有冰箱、空調等電子類7個產品;出口0.7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5.1%,主要產品有香蕉、靈芝等種植類9個產品,銷往5個國家和地區。

文化


名稱來歷
尖峰鎮因鎮政府靠近尖峰嶺而得名。

交通


2011年,尖峰鎮有環島高速過境,境內長12千米,雙向6車道,北向通往海口,南向通往三亞。225國道過境,境內長9千米,雙向4車道,北向通往海口,南向通往三亞。782縣道過境,雙向單車道,境內全長16千米,向西通往海濱村,向東通往尖峰嶺天池。
2011年末,尖峰鎮開通尖峰往海口,日發客運汽車2班次,日均客運量180多人次,每日均有發往海口市的班車。

社會


計劃生育

計劃生育工作水平進一步提高,採取得力措施,圓滿完成了與縣委、縣政府簽訂的人口責任目標,2010年共投入經費18.6萬元,全鎮出生率15.5%,自然增長率10﹪,符合法定生育率92.5﹪,落實節育措施238例,徵收社會撫養費徵收8.01萬元,完成了縣下達任務的101%。

環境整治

紮實有序有力有效的開展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全鎮共投入資金5萬元,出動車聊60多輛次,清理衛生死角90餘處。治理髒亂差道路16公里,清理各類小廣告250餘處,同時完善,推動長效管理機制,實施衛生考核機制,把衛生整治工作納入鎮村幹部目標管理,形成環境衛生整治長效機制。

民生工程

道路水利
2010年以來,尖峰鎮把解決群眾行路難,用水難問題作為為民惠民工程的重要內容。狠抓基礎設施建設,以進一步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發放“五保戶”供養金26戶、26人,97200元,發放缺糧困難戶123戶、123人、6150斤,發放扶貧檳榔苗2.3萬株,發放樹苗80萬株,投資40餘萬元完成濱海村2公里水泥路面道路硬化工程,投資500多萬元,硬化尖峰丁司村到抱羅村12公里水泥路面道路,解決7500多名群眾行路難問題,投資90多萬元,硬化紅葫蘆門道路5公里解決1200多名群眾行路難問題,投資60多萬元,硬化昂新水庫及引水渠道,充分發揮該渠道引水功能,增加灌溉面積250畝,恢復灌溉面積310畝改善灌溉面積620畝,新增節水灌溉面積300畝,改造中低產田200畝,投資40多萬元的山道水塔已完成總工程的80﹪以上。
房屋改造
多項措施推進茅草房改造。據了解,尖峰全鎮茅改基本戶共350戶,尖峰鎮把茅草房改造工作作為2010年來的“一號工程”,採取多種措施雙管齊下,使茅草房改造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募捐建房資金41萬餘元,定製模板15套,投入勞動3200多人次,出動挖掘機等車輛250多輛次,已拆茅草房339戶,建成地基329戶砌牆209戶,封頂156戶,預11月底前完成全鎮的茅草房改造任務。

文化事業

2011年,尖峰鎮有鳳田村民間民族風情歌舞隊1支,白沙河谷民族文化遺產1處。

教育事業

2011年末,尖峰鎮有幼兒園(所)1所,在園幼兒160人,專任教師11人;小學11所,在校生2635人,專任教師154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99.5%;初中1所,在校生406人,專任教師27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99.8%,小升初升學率99.1%,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達99.3%。
2019年,尖峰鎮有中學2所,小學10所,幼兒園1所。其中,尖峰中學有教師24人,學生98人;中心學校(小學)教師108人,學生1227人;尖峰林業局子弟學校有教師37人,學生662人(中學部教師19人,學生239人,小學部教師18人。學生423人)。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尖峰鎮有醫療衛生機構11個,其中鎮衛生院1所,鄉村衛生室10所,專業衛生人員29人,其中執業醫師2人,執業助理醫師2人,註冊護士16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1人,平均每千人擁有執業(助理)醫師0.017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註冊護士1人。
2011年,尖峰鎮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100人/10萬,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80%,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6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1.82萬人,參合率97%。

社會保障

尖峰鎮
尖峰鎮
2011年,尖峰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03戶,人數312人;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474戶,人數1361人;農村五保集中供養22人;農村醫療救助533人次,農村臨時救濟300人次。自然災害受災人口82人,緊急轉移安置23人,農作物受災面積1800畝,倒塌房屋11間。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22人。
社會保障不斷改善,農村貧困戶,弱勢群體和孤寡老人得到政府和全社會的關心和照顧,最低生活保障和社會救助機制逐步完善,全鎮發放低保金32萬多元,受益401戶,臨時救濟金2.5萬元,受益600人,解決農村特困戶大病醫療救助52戶,2.3萬元均全部發放到救助對象手中。積極開展大病統籌為主的合作醫療,引導和鼓勵農民及城鎮戶口參加。

社會治安

2017年來,尖峰鎮受理治安案件8起,查處8起,查處率100%;抓獲吸販毒人員6人,強制戒毒1人;處理調解土地糾紛25宗,成功率達85%以上;政府12345熱心16件,答覆16件。

基礎設施

郵政電信
2011年末,尖峰鎮有郵政網點1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2千米,投遞點29個,鄉村通郵率100%。
能源
2011年,尖峰鎮有天然氣居民用戶1112戶,燃氣普及率為25%,月天然氣平均用量30立方米。
供電
2011年末,尖峰鎮有供電站1個,鎮區公路兩旁安裝路燈200多盞。
燃氣
2011年末,尖峰鎮有天然氣居民用戶161戶,燃氣普及率為96%,月天然氣(煤氣)平均用量5立方米。
園林綠化
2011年末,尖峰鎮有花壇4個,綠化面積0.6萬平方米。

旅遊


尖峰鎮景點有海南尖峰嶺國家森林公園,它是中國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資源之一,公園總面積447平方公里,是中國現存面積較大、保護較完好的原始熱帶雨林,森林覆蓋率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