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底細胞瘤

基底細胞瘤

基底細胞瘤是起源於表皮基底細胞或毛囊外根鞘的上皮性低度惡性腫瘤,是人體最常見的局部生長性皮膚腫瘤。發病高峰在50~60歲,男性多於女性。發病的危險因素包括紫外線輻射、長期使用晒黑燈和醫療紫外線治療、電離輻射、化學性致癌物、職業危險因素等,多見於長期日光曝晒者,也可發生於慢性放射性皮炎基礎上,在燒傷瘢痕和其他瘢痕,以及某些錯構瘤也都可作為基底細胞瘤的發生處。基底細胞瘤發展慢,潰瘍硬底卷邊,參差不齊,邊緣常帶色素,初起時常為微小的輕度隆起的半透明結節,結節外圍有曲張的血管圍繞,表面有痂皮或鱗屑覆蓋。治療根據瘤體的大小、發病部位等具體情況,可採用外科切除等不同的治療方法。基底細胞瘤的預後效果主要與腫瘤發生的類型、大小、表現的部位、是否具有侵襲性、治療是否及時等諸多因素有關。嚴重者可破壞眼部組織,甚至侵入鼻旁竇及顱內而引起死亡。基底細胞癌是一種低度惡性腫瘤,早期診斷和及時治療,一般預后較好。

就診科室


● 皮膚科、眼科

病因


● 基底細胞瘤可能是由於原始上皮胚芽細胞衍生組織化生,或長期日光暴晒等原因引起。

癥狀


● 不同類型的基底細胞瘤臨床表現不同,常見的類型及臨床表現如下:
● 結節潰病型
● ● 皮損初起為圓頂狀結節,質硬,外觀呈玻璃樣,有特徵性毛細血管擴張。皮損緩慢増大,表現為中央凹陷甚至形成潰,周圍見珍珠樣或微紅的丘疹樣邊緣。
● 色素型
● ● 皮損為棕色、深色或黑色丘疹或結節。
● 硬斑病型或纖維化型
● ● 為孤立的、扁平或輕微凹陷的浸潤斑塊,灰白色至黃色,表面光滑發亮、邊界不清,局部硬,似局限性硬皮病。
● 淺表型
● ● 較少見,好發於軀於,一個或數個浸潤斑塊、邊界清楚,表面表皮很薄,少量糠狀屑,有珍珠樣邊緣,邊緣向周圍擴展,中央常有小的潰瘍和結痂。

檢查


● 基底細胞瘤的確診主要通過體格檢查及組織病理學檢查。
● 體格檢查
● ● 特徵性皮損,具有珍珠樣隆起性邊緣的圓形斑塊,表面常有毛細血管擴張,皮損逐漸增大,中心可形成壞死、潰瘍。
● 組織病理學檢查
● ● 可通過該項檢查進行確診,並可以排除其他疾病。

診斷


● 醫生診斷基底細胞瘤可根據癥狀體征,對於疑難病例需要活組織切片檢查,才能最後確定診斷。
● 特徵性皮損,皮損可為棕色、深褐色;具有珍珠樣隆起性邊緣的圓形斑塊,表面常有毛細血管擴張,皮損逐漸增大,中心可形成壞死、潰瘍。
● 病理檢查:可見基底樣細胞組成的大小不等的腫瘤團塊,細胞形態大小較為一致,腫瘤周圍的細胞呈柵欄狀排列。

鑒別診斷


● 基底細胞瘤單從癥狀上很難與其他疾病相鑒別,需要到正規醫院接受專業檢查才能確診。
● 需要與本病鑒別的疾病包括鱗狀細胞癌和惡性黑色素瘤等。
● 醫生主要通過病理切片結果,做出診斷和鑒別診斷。

治療


● 基底細胞瘤的治療根據瘤體的大小、發病部位等具體情況,可採用外科切除等不同的治療方法。

危害


● 基底細胞瘤是一種低度惡性腫瘤,只發生局部侵襲,影響患者的美觀和工作、生活,但極少轉移。
● 會給患者帶來心理負擔。

轉移性


● 基底細胞瘤是一種低度惡性腫瘤,只發生局部侵襲,但極少轉移。

預后


● 基底細胞癌是一種低度惡性腫瘤,早期診斷和及時治療,一般預后較好。

預防


● 如有其他皮膚病變或瘢痕,注意患處皮膚清潔,並避免熱水燙洗、搔抓。
● 外出時注意防晒,避免長時間日光暴晒。

參考文獻


● [1] 王明榮,周純武。中華醫學百科全書:腫瘤學(一).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17.
● [2] 石遠凱。中華醫學百科全書:腫瘤學(五).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