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音效卡

集成音效卡

集成音效卡是指晶元組支持整合的音效卡類型,比較常見的是AC'97和HD Audio,使用集成音效卡的晶元組的主板就可以在比較低的成本上實現音效卡的完整功能。音效卡是一台多媒體電腦的主要設備之一,現在的音效卡一般有板載音效卡和 獨立音效卡之分。在早期的電腦上並沒有板載音效卡,電腦要發聲必須通過獨立音效卡來實現。隨著主板整合程度的提高以及CPU性能的日益強大,同時主板廠商降低用戶採購成本的考慮,板載音效卡出現在越來越多的主板中,板載音效卡幾乎成為主板的標準配置了,沒有板載音效卡的主板反而比較少了。

相關標準


AC'97的全稱是Audio CODEC'97,這是一個由英特爾、雅馬哈等多家廠商聯合研發並制定的一個音頻電路系統標準。它並不是一個實實在在的音效卡種類,只是一個標準。目前最新的版本已經達到了2.3。音效卡,因此很多的主板產品,不管採用的何種音效卡晶元或音效卡類型,都稱為AC'97音效卡。

音效卡晶元


板載音效卡一般有軟音效卡和硬音效卡之分。這裡的軟硬之分,指的是板載音效卡是否具有音效卡主處理晶元之分,一般軟音效卡沒有主處理晶元,只有一個解碼晶元,通過CPU的運算來代替音效卡主處理晶元的作用。而板載硬音效卡帶有主處理晶元,很多音效處理工作就不再需要CPU參與了。

其他信息


HD Audio是High Definition Audio(高保真音頻)的縮寫,原稱Azalia,是Intel與杜比(Dolby)公司合力推出的新一代音頻規範。主要是Intel 915/925系列晶元組的ICH6系列南橋晶元所採用。
HD Audio的制定是為了取代AC’97音頻規範,與AC’97有許多共通之處,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AC’97的增強版,但並不能向下兼容AC’97標準。它在AC’97的基礎上提供了全新的連接匯流排,支持更高品質的音頻以及更多的功能。與AC’97音頻解決方案相類似,HD Audio同樣是一種軟硬混合的音頻規範,集成在ICH6晶元中(除去Codec部分)。與現行的AC’97相比,HD Audio具有數據傳輸帶寬大、音頻回放精度高、支持多聲道陣列麥克風音頻輸入、CPU的佔用率更低和底層驅動程序可以通用等特點。
特別有意思的是HD Audio有一個非常人性化的設計,HD Audio支持設備感知和介面定義功能,即所有輸入輸出介面可以自動感應設備接入並給出提示,而且每個介面的功能可以隨意設定。該功能不僅能自行判斷哪個埠有設備插入,還能為介面定義功能。例如用戶將MIC插入音頻輸出介面,HD Audio便能探測到該介面有設備連接,並且能自動偵測設備類型,將該介面定義為MIC輸入介面,改變原介面屬性。由此看來,用戶連接音箱、耳機和MIC就像連接USB設備一樣簡單,在控制面板上點幾下滑鼠即可完成介面的切換,即便是複雜的多聲道音箱,菜鳥級用戶也能做到“即插即用”。

劣勢


板載音效卡的劣勢卻正是獨立音效卡的優勢,而獨立音效卡的劣勢又正是板載音效卡的優勢。獨立音效卡從幾十元到幾千元有著各種不同的檔次,從性能上講集成音效卡完全不輸給中低端的獨立音效卡,在性價比上集成音效卡又佔盡優勢。在中低端市場,在追求性價的用戶中,集成音效卡是不錯的選擇。

優勢


因為板載軟音效卡沒有音效卡主處理晶元,在處理音頻數據的時候會佔用部分CPU資源,在CPU主頻不太高的情況下會略微影響到系統性能。CPU主頻早已用GHz來進行計算,而音頻數據處理量卻增加的並不多,相對於以前的CPU而言,CPU資源佔用率已經大大降低,對系統性能的影響也微乎其微了,幾乎可以忽略。
“音質”問題也是板載軟音效卡的一大弊病,比較突出的就是信噪比較低,其實這個問題並不是因為板載軟音效卡對音頻處理有缺陷造成的,主要是因為主板製造廠商設計板載音效卡時的布線不合理,以及用料做工等方面,過於節約成本造成的。
而對於板載的硬音效卡,則基本不存在以上兩個問題,其性能基本能接近並達到一般獨立音效卡,完全可以滿足普通家庭用戶的需要。
集成音效卡最大的優勢就是性價比,而且隨著音效卡驅動程序的不斷完善,主板廠商的設計能力的提高,以及板載音效卡晶元性能的提高和價格的下降,板載音效卡越來越得到用戶的認可。

發展


在PC硬體周邊領域,各條產品線,哪個領域的發燒友最懷舊?在PC硬體二手市場,什麼板卡最保值?在各大IT賣場,哪條產品線的配件最難推廣?換句話說,在整個PC領域,什麼硬體的發展最緩慢最滯后?——音效卡,一個大多數人覺得可有可無,愛好者趨之若鶩,發燒友恨鐵不成鋼的配件,多年以來,音效卡晶元廠商“不急不躁”“不溫不火”,音效卡設計製造廠商:概念推了一遍又一遍,“冷飯”炒了一次又一次,到頭來被追捧的還是多年前的老產品,成為PC音頻領域的怪現狀,筆者目睹已久,不吐不快!
● 在AC97“軟”音效卡夾縫中喘息?
音效卡到今天這步田地,始終無法成為配置單上的標配,究其原因,很多人認為是在集成音效卡的夾縫中難以喘息,筆者不敢苟同,AC97還不是完美到無懈可擊。
1996年,以Intel為首的五個PC廠商Intel、CREATIVE Labs、NS、Analog Device與Yamaha共同提出了Audio Codec’97(簡稱AC97,意為“音效多媒體數字信號編/解碼器”)的規格標準。其中主要的一個創新就是“雙晶元”結構,使ADC(Analog-to-Digital Conversion,模擬轉數字)與 DAC(Digital-to-Analog Conversion,數字轉模擬)的轉換儘可能地脫離系統,這樣就可以避免大部分數字/模擬信號轉換時所產生的雜波,從而得到較好的音效品質。
軟音效卡。而我們說的AC97軟音效卡就是一片基於AC97規格的CODEC晶元,不含數字音頻處理單元,因此電腦在播放音頻流時,除了D/A和A/D轉換以外所有的處理工作都要交給CPU來完成。可以這樣說,AC97軟音效卡只是簡化了硬體、而設計思路仍是貫徹AC97的規格標準的音效卡。而到目前為止,AC97軟音效卡已經發展到8聲道。號稱“HD-Audio”的階段,其間AC’97總共歷經4次大的修改。
AC’97 1.x:固定的48kHz採樣輸出。
AC’97 2.1:擴展了部分音頻特徵,開始支持多種採樣率輸出及多聲道輸出。
AC’97 2.2:更加完善和擴展了部分音頻特徵,開始支持S/PDIF輸出。(S/PDIF即Sony/PhilipsDigital Interface,索尼飛利浦數字界面)
HD-Audio:Intel最新ICH6支持的HD Audio,用於取代AC 97標準,支持最高7.1聲道音效輸出,並擁有32Bit/192kHz的高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