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和醫院

大型綜合醫院

北京協和醫院是一所位於北京市東城區,集醫療、科研、教學為一體的大型綜合醫院。它隸屬於中國協和醫科大學(2006年改為北京協和醫學院/清華大學醫學部),是其臨床醫學院,同時也是中國醫學科學院的臨床醫學研究所,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指定的診治疑難重症的技術指導中心之一。北京協和醫院在中國乃至世界享有盛名。醫院成立於1921年。現任院長趙玉沛。北京協和醫院是中國最早承擔外賓醫療任務的單位,醫院專門設立外賓和高幹門診部,開設專門的高幹、外賓、特需病區。2006年7月28日被中國奧委會定為“國家隊運動員醫療服務指定醫院”。

2017年11月11日下午,復旦大學醫院管理研究所正式發布了《2016年度中國醫院排行榜》和《2016年度中國醫院專科聲譽排行榜》,北京協和醫院名列榜首。

歷史沿革


協和醫院
協和醫院
醫院建成於1921年,由洛克菲勒基金會創辦。建院之初,就志在“建成亞洲最好的醫學中心”。
2021年8月,由中國中元承擔設計工作的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西院區門診樓改造工程正式投入使用。

科室設置


風濕免疫科
北京協和醫院
北京協和醫院
北京協和醫院風濕免疫科是我國最早成立風濕病學的專業科室之一,擁有多位全國知名的專家和教授。風濕免疫科是國家教委唯一風濕病專業全國重點學科。風濕免疫科有一大批教授和知名醫師活躍在醫教研第一線,構成了風濕免疫科強大的團隊,在國內外享有盛譽。
科室現已整體搬至協和醫院西院區,有病區2層,床位68張;科內設有常規實驗室和科研實驗室,可以檢測近百種自身抗體,為國內最大的自身抗體檢測中心之一。出診醫師正副教授10餘人,主治醫師10餘人,分別在西院區普通、特需和夜門診出診。為全國眾多風濕免疫病和疑難重症患者解決疾苦。
腫瘤內科
腫瘤內科建立在協和內科深厚綜合能力的基礎之上。工作目標是充分利用協和紮實的內科治療功底,憑藉協和多學科強勁的綜合實力,為腫瘤患者提供更規範、更先進、更經濟、更有效的治療。
目前腫瘤內科針對各種實體腫瘤(不包括婦科腫瘤),如肺癌、食道癌、胃癌、結直腸癌、肝癌、胰腺癌、淋巴瘤、乳腺癌、頭頸部腫瘤、腎癌、黑色素瘤、男性生殖細胞腫瘤以及軟組織肉瘤等開展以下方面的工作:
術后輔助化療和晚期轉移性腫瘤的化療;生物治療和分子靶向治療等綜合治療;與放療科協作進行化療和放療的綜合治療;與手術科室協作進行新輔助化療(即術前輔助化療)。
腫瘤內科參與首都醫學發展科研基金項目、“863”基金項目以及“十一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大型研究,在對惡性腫瘤進行的學術攻關中成績斐然。
多年來,協和腫瘤採用經循證醫學證實的方案,結合腫瘤治療的最新進展,努力使患者得到最新、最好和最適宜的治療。
2018年12月4日消息,被國家衛健委公布為首批腫瘤多學科診療試點醫院。
皮膚科
協和醫院[北京協和醫院]
協和醫院[北京協和醫院]
北京協和醫院皮膚科在我國是最早的皮膚性病學科之一,成立於1924年,首任主任是Dr. Chester N. Frazier。解放后一直由我國皮膚性病學奠基人之一、著名的皮膚性病學家、一級教授李洪迥任科主任。經過近一個世紀來幾代人的不懈努力,皮膚性科學科隊伍不斷壯大,在醫療、教學、科研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績,為我國的皮膚病、性病學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皮膚性病科為國家重點學科、博士生及碩士生培養點。現有專家、教授16人,其中10名離退休教授仍然參加門診、會診與保健等醫療工作。在職職工47名,其中教授6名,副教授6名,主治醫師10名,住院醫師3名,技術員5名,護士16名。經過90年幾代人的努力,我科已經成為設有普通門診、性病門診、激光中心、皮膚美容治療中心、保健與特需門診、急診、病房、研究室等的大型皮膚性病科室。擁有一支勤奮好學、朝氣蓬勃、年富力強的醫護隊伍。科內擁有先進的儀器、設備,為臨床診斷、治療、教學和科研等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物質條件。
皮膚科多年來堅持三級醫師查房及門診疑難病例會診等制度,使老協和的優良傳統與現代醫療技術相結合,提高了醫療質量,培養出一批高水平臨床醫生,使廣大患者獲益。特別是在疑難病例會診會上,來自皮膚科的老專家老教授、年輕醫生和學生,以及兄弟科室、兄弟醫院的臨床醫生、進修生、研究生聚集一堂,帶來了他們的疑難病例和臨床經驗,共同討論病例、交流臨床經驗,為解除患者疾苦出謀獻策。提高了醫療水平,培養了新人,使皮膚科真正成為國內具有一定影響力的疑難病例會診中心。同時,皮膚科還開展多種新項目、新療法,如表皮移植治療白癜風,PUVA治療銀屑病,308nm準分子激光治療白癜風,葯浴治療大皰病、葯疹和皮膚潰瘍,開設包括銀屑病、大皰病、硬皮病、中西醫結合皮膚科、皮膚腫瘤、面部皮膚病、皮膚美容以及皮膚真菌病等專病門診,提高了療效,受到了患者的歡迎。
普通內科
為滿足大眾對連續性、綜合性醫療服務日益增強的需求,內科學系的新專業——普通內科於2004年3月在北京協和醫院率先成立。作為國內第一個集醫教研為一體的學術性普通內科,我科為不同患者人群提供多層次的醫療服務:
1、內科常見病、多發病患者:我們為患者提供基本醫療與專科醫療相互協調的高質量的醫療服務。
2、發熱、多系統損害等診斷不清的患者:幾年來成功診治了來自全國各地的大量疑難病、罕見病患者。在兄弟科室的支持下,我科已成為北京協和醫院公認的內科疑難病診治平台。
3、痛風專病門診:為痛風患者進行診斷和藥物治療,同時注重長期隨診和非藥物干預。

領導團隊


現任領導

職務姓名
副院長吳沛新
院長、黨委常委張抒揚 

醫護團隊


在職職工4000餘名、兩院院士5人、臨床和醫技科室53個、國家級重點學科20個、國家臨床重點專科29個、博士點16個、碩士點29個、國家級繼續醫學教育基地6個、二級學科住院醫師培養基地18個、三級學科專科醫師培養基地15個。

學術研究


科研平台

國際級醫學研究中心
國家衛健委重點實驗室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北京市臨床研究質促中心

科研成果

1992年激素分泌性垂體瘤的臨床及基礎研究獲國家級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1. 通過對國內外最大系列(1041例)垂體瘤病例的臨床分析,總結出我國病例的特點,並對各種垂體瘤所引起的代謝紊亂和臟器損傷的範圍和嚴重性進行深入的探討,在國際上首次提出垂體卒中後有完全和部分破壞2種結果的概念及治療原則。 2. 建立整套先進的診斷方法,使我國垂體瘤診斷水平邁入國際先進行列,包括:在國內率先建立5項相關垂體激素放免測定及一項放射受體測定,確定了正常值和病理值。在國內首先建立8種下丘腦—垂體—靶腺功能試驗;引進國際上先進的蝶鞍CT掃描技術;改進視野檢查,有多項新發現。其結果是早期診斷的病例及微腺瘤的比例明顯增加,提高了鑒別診斷能力。 3. 國內最早引進並改良了經口,鼻蝶竇顯微外科及閉路電視監護技術切除垂體瘤。手術400多例,居國內之首,在國際也屬較大系列。手術療效、併發症及死亡率等已達國際先進水平。放射治療垂體瘤300餘例,療效和國外報告相近。應用溴隱亭敏感試驗預測該葯對PRL瘤的療效符合率93%,國外未見報道。國內最早應用生長激素動劑(SMS)治療GH瘤,並創造性地建立SMS敏感試驗預測療效及前瞻性觀察該葯對膽道系統功能的影響。 4. 國內首先用電鏡、免疫組織化學染色及免疫電鏡等研究垂體瘤,例數居國內之首。發現具有診斷價值的催乳素小體,國內外未見報告。 5. 從整體及垂體細胞瘤體外培養研究垂體瘤的發病機理,已得初步結論;垂體瘤是功能自主性垂體瘤,但仍保留部分對下丘腦激素的反應。此結果為治療方案的選擇提供依據,部分研究比國外深入。深入研究了視交叉的血供養,為垂體微腺瘤引起的視野缺損找到了解刨學和病理學依據,國內外均無同類研究。推廣應用:共發表論文85篇;在全國性學術會議上交流72篇,國際會議宣讀6篇,舉辦學習班60次,學員有5000餘人次。接受進修生530人次。垂體瘤診斷治療在國內各省推廣。
女性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治療體系的建立和推廣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首次完成中國成年女性尿失禁及下尿路癥狀的全國流行病學調查,闡明發病主因和危險因素。
基礎研究充分佐證了“吊床”假說,為臨床治療提供了理論依據,對各種手術路徑進行應用解剖學研究,為手術的準確有效及避免損傷提供了解剖學基礎。
率先開展並推廣多種創新有效的微創手術治療,提高了我國在盆底障礙疾病領域的診治水平。自行設計開創的“協和式盆底重建術”對於重度子宮脫垂和複發病例的一年治癒率達90-95%,與國外相當,併發症低。該成果經盆底學組論證后廣泛推廣,在全國百餘家醫院得到了應用和推廣,直接節約75%的醫療費用,節省近億元醫療費用。
首次運用生物3D列印技術進行盆底重建研究並進行生物材料國產化的臨床應用。
普及盆底康復是盆底疾病源頭治療的理念,逐年穩步上升產後盆底篩查數量,建立全國盆底康復登記系統,探索並建立中國盆底康復防治三級模式,普惠千萬女性,使得該項目的系統性得到進一步完善。
上述流行病學調查、基礎研究及臨床實踐,在國內居於領先地位,並躋身於國際先進行列,有力地推動該疾病臨床的預防和診治工作。
1985年絨癌的根治療法及推廣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滋養細胞腫瘤絕大多數來自胚胎的滋養細胞,在我國比較多見,絕大多數發生在葡萄胎、流產和正常產後,來源於胚胎的滋養細胞。該腫瘤破壞性極強,原發於子宮,很早就可以通過血運轉移到全身,成為一種全身性疾病。尤其是絨毛膜癌患者,病人一旦發病,如得不到有效治療,多數在半年之內死亡。國外曾有位病理學家說“凡是絨癌,病人都沒有存活的,存活的都不是絨癌”。北京協和醫院宋鴻釗院士自20世紀50年代開始,領導研究小組對該腫瘤的發生髮展及診斷與治療進行了潛心研究,並取得了巨大成功。1949年至1958年間,通過大量的臨床觀察和實驗室研究,初步了解了這類腫瘤的臨床和病理特點及其發展規律,但在治療方面,由於仍是沿用傳統的方法——手術切除子宮和術後放射治療,效果很差。自1958年開始,宋鴻釗院士領導的研究組又從事於新療法的研究,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終於找到了幾種有效的化療藥物,建立了一套大劑量治療的方法,取得了顯著療效。主要成就如下:首創大劑量5-FU等化學藥物治療絨癌,取得了突破性治療效果,初治病人死亡率由過去的90%以上下降至15%以下;自1959年開始研究單純藥物治療的同時,不按常規切除原發灶存在的子宮,以保留病人的生育機能,獲得成功。病癒后所生子女及子女再生育都均正常,遺傳學研究亦未發現異常;研究絨癌肺轉移,闡述了X線胸片表現和內在病變的關係,提高了早期病變診斷準確率;研究絨癌腦轉移,首次闡明病變發展過程,提出了早期臨床診斷和有效治療方法,大幅度降低了死亡率;提出了絨癌臨床分期方法,已被WHO定為統一臨床分期法,FIGO對此分期法雖有修改,但框架仍是原來的;組織了全國性葡萄胎(絨癌前期)發病率調查,首次查明了我國人群發生率;與美國國立癌症研究所協作,查明了高危因素,為今後防止本病發生打下了基礎;治療方法推廣至國內外,年挽救病人生命數以千計。以上研究成果不僅為絨癌這一高度惡性癌症提供了一個有效治療的方法,挽救了大量病人的生命,更重要的是在藥物治療癌症史上樹立了第一個成功的先例,促進了藥物治療癌症的發展。為此,該成果曾獲得1978年國家科學大會集體成果獎;1981年衛生部科研成果一等獎;1985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獲得榮譽


2011年12月,獲得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授予的“第三批全國文明單位”榮譽稱號。
2徠020年12月14日,獲“全國敬老文明號”稱號。

醫院排名


2017年11月11日下午,復旦大學醫院管理研究所正式發布了《2016年度中國醫院排行榜》和《2016年度中國醫院專科聲譽排行榜》。在入榜的100家醫院中,有37個是專科醫院,北京協和醫院位列第一。

醫院地址


北京協和醫院地址共有兩個,分為東院和西院。
東院地址:北京市東城區帥府園1號。
西院地址:北京市西城區大木倉衚衕4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