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網路技術及應用
張曾科、關敬敏、馬喜春編著書籍
《計算機網路技術及應用》本書講述計算機網路和Internet的原理、技術與應用。在內容安排上,計算機網路的基本原理和應用技術並重。網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是掌握網路技術的基礎,而學以致用是學習網路的根本目的。為了便於讀者複習,本書各章備有思考題。本書可以作為高等院校非計算機類專業本科計算機網路課程的教材,也可供廣大工程技術人員作為參考書應用。
作者:張曾科、關敬敏、馬喜春
定價:26元
印次:1-1
ISBN:9787302151258
出版日期:2007.11.01
印刷日期:2007.10.19
第1章 計算機網路及其體系結構1
1.1 計算機網路的基本概念1
1.1.1 什麼是計算機網路1
1.1.2 計算機網路的分類3
1.2 計算機網路的體系結構8
1.2.1 概述8
1.2.2 OSI體系結構10
1.2.3 TCP/IP體系結構13
1.2.4 5層體系結構14
1.3 計算機網路的發展歷程16
1.3.1 計算機網路的產生16
1.3.2 分組交換網的出現17
1.3.3 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的形成19
1.3.4 區域網的產生和發展20
1.3.5 Internet時代21
思考題24
第2章 數據通信技術25
2.1 引言25
2.2 數據通信系統的性能指標27
2.2.1 信息傳輸速率和碼元傳輸速率27
2.2.2 誤碼率和誤比特率28
2.2.3 奈奎斯特準則和香農定理29
2.3 數據傳輸方式30
2.3.1 單工、全雙工和半雙工傳輸30
2.3.2 非同步傳輸和同步傳輸30
2.3.3 頻帶傳輸和基帶傳輸33
2.4 調製解調技術33
2.4.1 幅移鍵控34
2.4.2 頻移鍵控34
2.4.3 相移鍵控34
2.4.4 多級調製34
2.5 數據編碼技術35
2.5.1 不歸零制編碼35
2.5.2 曼徹斯特編碼36
2.5.3 差分曼徹斯特編碼36
2.5.4 mB/nB編碼37
2.6 通道復用技術38
2.6.1 頻分復用38
2.6.2 時分復用和統計時分復用38
2.6.3 准同步數字系列和同步數字系列39
2.6.4 波分復用42
2.7 數據交換技術43
2.7.1 分組交換44
2.7.2 信元交換和ATM46
2.8 傳輸媒體46
2.8.1 雙絞線46
2.8.2 同軸電纜47
2.8.3 光纖47
2.8.4 無線傳輸49
思考題51
第3章 數據鏈路控制53
3.1 數據鏈路控制機制53
3.1.1 引言53
3.1.2 滑動窗口機制55
3.1.3 停等ARQ56
3.1.4 回退-N ARQ58
3.1.5 選擇重傳ARQ60
3.2 差錯校驗60
3.2.1 奇偶校驗61
3.2.2 CRC校驗61
3.2.3 校驗和63
3.3 高級數據鏈路控制規程64
3.3.1 HDLC鏈路配置和工作模式64
3.3.2 HDLC的幀和格式65
3.4 Internet數據鏈路控制協議PPP66
思考題68
第4章 區域網69
4.1 IEEE 802區域網體系結構69
4.1.1 IEEE 802 區域網參考模型69
4.1.2 媒體接入控制子層70
4.1.3 邏輯鏈路控制子層73
4.2 乙太網的發展74
4.3 乙太網媒體接入控制方式76
4.3.1 隨機接入技術先驅76
4.3.2 載波監聽多點接入78
4.3.3 帶衝突檢測的載波監聽多點接入79
4.4 乙太網幀格式和數據封裝86
4.4.1 乙太網幀格式86
4.4.2 乙太網數據封裝87
4.5 傳統乙太網89
4.5.1 物理層89
4.5.2 網路介面卡90
4.5.3 中繼器和集線器91
4.5.4 傳統乙太網聯網方式91
4.6 高速乙太網95
4.6.1 100BaseT95
4.6.2 千兆乙太網99
4.6.3 萬兆乙太網102
4.7 全雙工乙太網105
4.8 交換式乙太網105
4.8.1 網橋106
4.8.2 交換機108
4.8.3 交換式乙太網及其特點109
4.9 虛擬區域網111
4.9.1 VLAN及其特點111
4.9.2 VLAN幀112
4.9.3 VLAN運行112
4.10 乙太網的組建113
4.10.1 硬體安裝113
4.10.2 軟體設置115
4.10.3 連通性測試116
思考題117
第5章 網路互聯119
5.1 引言119
5.1.1 網路互聯119
5.1.2 網路互聯中的路由器120
5.2 網際協議121
5.2.1 分類IPv4地址及子網劃分122
5.2.2 IP數據報格式125
5.2.3 IP數據報的分片與重組127
5.2.4 IP數據報轉發130
5.3 地址解析協議134
5.3.1 IP地址與物理地址134
5.3.2 ARP和RARP136
5.4 網際網路控制報文協議138
5.4.1 ICMP及其報文格式138
5.4.2 ICMP報文139
5.5 無類別域間路由141
5.5.1 CIDR編址141
5.5.2 構造超網和最長前綴匹配143
5.6 動態路由選擇144
5.7 下一代的網際協議145
5.7.1 IPv6產生的背景和特點145
5.7.2 IPv6地址147
思考題148
第6章 傳輸控制151
6.1 引言151
6.2 傳輸層埠152
6.3 用戶數據報協議153
6.3.1 UDP用戶數據報153
6.3.2 UDP的特點155
6.4 傳輸控制協議155
6.4.1 TCP的編號與確認155
6.4.2 TCP報文段157
6.4.3 TCP連接管理160
6.4.4 TCP重傳機制163
6.4.5 TCP流量控制166
6.4.6 TCP擁塞控制169
思考題172
第7章 Internet應用服務174
7.1 網路應用模式174
7.1.1 客戶-伺服器模式174
7.1.2 瀏覽器-伺服器模式175
7.2 域名系統175
7.2.1 Internet域名結構176
7.2.2 域名解析177
7.2.3 DNS服務的安裝與配置181
7.3 文件傳送協議187
7.3.1 FTP的客戶-伺服器模式187
7.3.2 FTP的訪問控制189
7.3.3 FTP服務的安裝與配置189
7.4 電子郵件192
7.4.1 電子郵件系統192
7.4.2 電子郵件的信息格式194
7.4.3 簡單電子郵件傳送協議196
7.4.4 郵局協議197
7.4.5 電子郵件服務的安裝與配置199
7.5 萬維網211
7.5.1 萬維網工作原理211
7.5.2 統一資源定位符214
7.5.3 超文本傳送協議215
7.5.4 超文本標記語言216
7.5.5 瀏覽器的配置219
7.5.6 Web伺服器的配置220
7.6 動態主機配置協議DHCP222
7.6.1 DHCP及其工作機制222
7.6.2 DHCP伺服器的安裝與配置224
思考題232
第8章 Internet接入234
8.1 引言234
8.2 PSTN撥號接入235
8.2.1 Modem的原理及分類235
8.2.2 Modem的安裝設置方法236
8.2.3 撥號連接的建立與管理239
8.2.4 撥號上網的故障及排除方法242
8.3 ISDN接入242
8.3.1 綜合業務數字網ISDN242
8.3.2 ISDN終端設備244
8.3.3 ISDN設備的安裝與軟體設置245
8.4 ADSL接入245
8.4.1 ADSL工作原理245
8.4.2 ADSL接入的網路結構246
8.4.3 ADSL接入模式248
8.4.4 ADSL Modem的安裝與設置248
8.5 Cable Modem接入253
8.5.1 HFC工作原理253
8.5.2 HFC網路結構254
8.5.3 Cable Modem 接入與安裝256
8.5.4 Cable Modem的聯網配置257
8.6 無線接入258
思考題261
第9章 網路安全 262
9.1 引言262
9.2 密碼學基礎263
9.2.1 密碼學概述263
9.2.2 對稱密鑰密碼體制與DES演演算法264
9.2.3 公開密鑰密碼體制與RSA演演算法266
9.3 數字簽名和報文摘要269
9.3.1 數字簽名269
9.3.2 報文摘要270
9.4 防火牆272
9.4.1 防火牆技術272
9.4.2 防火牆系統結構273
9.4.3 防火牆產品的選擇275
9.4.4 Windows XP防火牆的配置280
9.4.5 天網防火牆的安裝與配置282
思考題291
第10章 網路操作系統293
10.1 NOS概述293
10.1.1 NOS的概念與特徵293
10.1.2 NOS的發展與分類293
10.1.3 NOS的功能294
10.1.4 LAN中的幾類NOS295
10.2 Windows 2003296
10.2.1 Windows 2003的特點296
10.2.2 Windows 2003的安裝與配置297
10.3 Unix303
10.3.1 Unix的發展303
10.3.2 Unix的特點304
10.4 Linux305
10.4.1 引言305
10.4.2 Linux的特點305
10.4.3 redhat 9 Linux的安裝與配置307
思考題311
參考文獻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