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火
痰火
痰火徠是指無形之火與有形之痰煎熬膠結貯積於肺的病證,即所謂“窠囊之痰”。該證平時可無明顯癥狀,如因外邪或飲食內傷等因素則引致發作。其症頗似哮喘,症見煩熱胸痛,口乾唇燥,痰塊很難咯出等。甚或出現頭部及耳後有痰核如串珠狀,或臟下有結核的病症。其核按之緊,推之不移,併兼見舌紅苔黃、脈弦滑數等。因其由於肝火、痰郁所致,故名痰火。
● 本病多由外邪或飲食內傷等因素則引致發作。痰毒和身體的濕熱氣血瘀滯,痰毒積聚而引發;此外,飲食的刺激使脾胃運化失衡,引起痰濕郁毒症,也是本病的原因之一。現代醫學則認為與系統淋巴細胞的功能缺陷有關。
● 本病的癥狀頗似哮喘,煩熱胸痛,口乾唇燥,痰塊很難咯出等。頭部及耳後有痰核如串珠狀,或臟下有結核。其核按之緊,推之不移,兼見舌紅苔黃、脈弦滑數等。患者還可表現出咳嗽以及氣喘等臨床癥狀,咳嗽劇烈者可伴有胸痛以及聲音嘶啞等臨床表現。
● 1.胃火灼肺
● 痰火為病,惡風發熱,脈來弦數,全與傷寒無別。但其咳嗽氣急,由於脾經血少,胃火太甚,熬煎津液為痰,上傳於肺,故令咳嗽氣急。結合胃火一動,相火翕然從之,所以惡寒發熱。宜用舒中芍藥湯(陳皮、半夏、白茯、甘草、柴胡、黃芩、枳殼、桔梗、白芍、木通、貝母、栝蔞霜、天冬)。
● 2.食積生痰
● 若上述癥狀的脈來微減或細數者,其痰色卻如咳吐黃痰,胸中不快,即食積生痰。宜用栝蔞枳實湯(陳皮、茯苓、甘草、枳實、栝蔞霜、貝母、當歸、桔梗、山梔、黃芩)。
● 3.腎虛生痰
● 若痰色青白,稀而不稠者,則是腎虛水沸為痰,宜用加味地黃湯(熟地、山藥、白茯、丹皮、山萸肉、澤瀉、天冬、麥冬、桔梗、甘草、牛膝)。治法滋水以制火。當外無寒熱諸症,內無煩熱氣急,但見神昏不安,肢體無力,聲音低小,飲食不進,脈來沉細無力者,宜用香砂六君子湯(陳皮、半夏、茯苓、甘草、人蔘、白朮、砂仁、香附、藿香)。
● 在飲食上可以經常用山藥、薏米、茯苓煮瘦肉吃,並多吃雷公根、蘿蔔排骨湯,它們有袪濕瀉火的作用,即可化痰祛火,又能預防痰火的產生。最佳的苦味食物首推苦瓜,除了多吃苦味食物,夏季蔬果多,還要多吃甘甜爽口的新鮮水果和鮮嫩蔬菜。甘藍菜、花椰菜和西瓜、山楂、蘋果、葡萄等富含礦物質,特別是鈣、鎂、硅的含量高,有寧神、降火的神奇功效,因此在夏季應多吃和常吃這些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