寰樞椎脫位
寰樞椎脫位
寰徠樞椎脫位是指先天畸形、創傷、退變、腫瘤、感染炎症、手術等因素造成的寰椎與樞椎(第一和第二頸椎)骨關節面失去正常的對合關係,發生關節功能障礙和(或)神經壓迫的病理改變。導致本病的原因有三大類,包括先天性、外傷性及充血性。臨床表現為枕部及頸部疼痛、斜頸、頸部運動受限等。寰樞椎脫位的治療目的是解除脊髓壓迫,穩定頸椎關節,防止再脫位。本病不及時治療可以出現嚴重的併發症危及生命。寰樞椎脫位一般預后良好,嚴重併發症患者癥狀不可逆,預后差。
● 骨科
● 寰樞椎脫位的原因可分為先天性、外傷性及充血性三類。
● 先天性:樞椎齒狀突發育障礙和(或)寰椎橫韌帶不健全。
● 外傷性:外傷作用,導致寰椎與樞椎(第一和第二頸椎)脫位。
● 充血性:感染炎症等機制使得第一第二頸椎脫位。
● 出現枕部及頸部疼痛。
● 斜頸及頸部運動受限。
● 上位脊髓損害可表現為全身肌肉緊張,手握物不穩或無力,容易打碎水杯和飯碗;行走無力,容易跌倒;四肢肌肉萎縮;嚴重者可出現全身癱瘓,甚至危及生命。
● 確診寰樞椎脫位需要做的檢查主要為影像學檢查。
● 影像學檢查(X線、CT、MRI)可以觀察寰樞椎結構變化及脊髓受壓形態、位置、程度、範圍等。
● 醫生診斷寰樞椎脫位根據臨床表現、影像學檢查等。
● 早期主要表現為枕下疼痛和頸部活動障礙,重症者外傷后即出現癱瘓等癥狀。
● 根據頸椎側位X線片或CT橫切面測量A-O間距,即可確定寰椎前脫位的診斷。
● 寰樞椎脫位需要與寰樞椎處的骨折、頸椎病等相鑒別。
● 寰樞椎處的骨折:可以通過X線、CT或MRI檢查鑒別。
● 頸椎病:頸椎病是由於頸椎間盤退行性變、頸椎骨質增生所引起的一系列臨床癥狀的綜合征。臨床常表現為頸、肩、臂、背及胸前區疼痛,臂手麻木,肌肉萎縮,甚至四肢癱瘓。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以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為多。一般經X線和CT檢查可對這兩個疾病進行鑒別。
● 寰樞椎脫位的治療目的是解除脊髓壓迫,穩定頸椎關節,防止再脫位。
● 保守治療:牽引複位,石膏固定。
● 手術治療:脫位時間久,齒狀突在移位處癒合固定,經牽引不能複位,脊髓腹側和背側均受壓者可採取手術治療。
● 患者頭頸部活動受限,有脊髓損害者會出現癱瘓。
● 程度較輕的併發症有眩暈、耳鳴、心悸、血壓升高等。
● 合併Arnold-Chiari畸形有小腦扁桃體疝者,可出現全身肌力低下和易跌倒等癥狀。
● 輕度患者,經過及時、恰當治療,預后良好。
● 嚴重併發症患者癥狀不可逆,預后差。
● 注意自身安全防護。
● 避免頭頸部過伸、過屈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