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大舌

胖大舌

胖大舌亦有古籍將其與腫脹舌合論。實則,大舌是由脾之陽氣虛衰,或兼寒濕而致舌體胖大,虛浮,嫩軟色淡,常有齒痕,屬虛,當與腫脹舌區別而論。

簡介


● 英文名稱:Enlarged Tongue
● 學科來源:中醫藥學—診斷學—望診
● 常見病證:水濕內停證、濕熱痰飲阻滯證

古籍摘選


● 虛則其體浮胖、其色嬌嫩。(《臨症驗舌法·驗舌分虛實法》)

名詞解釋


● 胖大舌是指舌體虛浮胖大,常伴有齒痕,色淡而嫩的舌象。

術語在線


● 引自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術語在線

百科解讀


● 胖大舌是一種病理性舌象,屬於舌形異常的情況。

舌診意義

● 人體舌的具體表象變化迅速而又鮮明,猶如人體內髒的一面鏡子,人體臟腑的虛實、疾病的嚴重程度、人體津液的盈虧、氣血是否旺盛等,都可以通過舌質和舌苔的變化表現出來。舌診是中醫特色診法之一。

癥狀表現

● 舌體較正常舌為大,甚則伸舌滿口;舌色淡嫩,舌邊常伴有齒痕。
● 若舌淡白胖嫩,舌苔水滑,屬脾腎陽虛,津液不化,以致積水停飲。
● 若舌淡紅或紅而胖大,伴黃膩苔,多是脾胃濕熱與痰濁相搏,濕熱痰飲上溢所致。

主病

● 胖大舌多為水濕、痰飲阻滯所致,即可出現在寒濕證,又可出現濕熱證。
● 水濕內停證:舌淡白胖嫩,舌苔水滑,常伴有的臨床癥狀有:肢體浮腫,小便不利,或腹大痞脹,身體困重,脈濡緩。
● 濕熱痰飲阻滯證:舌淡紅或紅而胖大,苔黃膩,脘腹痞悶,食慾缺乏,肢體困重,身熱起伏,汗出熱不解。

病因病機

● 脾陽受困、腎陽虛衰時,脾腎兩臟對體內水液代謝的功能出現異常。脾臟輸布津液出現障礙,停留聚集在身體內;腎臟對津液的蒸騰氣化作用減弱,體內津液代謝減弱甚至停止,最終造成人體體內津液的異常聚集,產生水濕痰飲等病理產物,上泛於舌,即可出現胖大舌。
● 如果感受濕熱之邪,或長期攝入肥甘厚膩之品等,脾胃濕熱與痰濁相搏,濕熱痰飲上溢於舌,亦可出現胖大舌。

舌象鑒別

● 胖大舌:舌體虛浮胖大,常伴有齒痕,色淡而嫩,多見於水濕內停證、濕熱痰飲阻滯證。
● 腫脹舌:舌體腫大脹滿,充滿口中,甚至不能夠閉口,將舌體縮回,多見於心脾熱盛證。

參考文獻


● [1] 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中西醫結合研究所,譯.WHO西太平洋地區傳統醫學名詞術語國際標準。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9.
● [2] 鄧鐵濤。中醫診斷學.5版。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