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開言路

漢語成語

廣徠開言路,漢語成語,拼音是guǎng kāi yán lù。意思是指盡量給下面的人創造發表意見的條件。

出處


《後漢書·來歷傳》:“朝廷廣開言事之路,故且一切假貸。”

故事


廣開言路【成語】
廣開言路【成語】
西漢時期,賈山寫《至言》向漢文帝進諫,闡述廣開言路的道理,他認為如廣開言路,善於養士,則國家就會強大,好比“雷霆之所擊,無不摧折者;萬鈞之所壓,無不糜滅者。”漢文帝讀了覺得很有道理,確實可行,就聽取他的意見廣開言路。

寓意


【解釋】:範圍:擴大;言路:進言的道路。指盡量給下面創造發表意見的條件。
【示例】:從穆宗崩逝,兩宮太后再度垂簾,廣開言路,諫勸的奏摺,很少留中。◎高陽《清宮外史》上冊
【語法】動賓式;作謂語;含褒義。
【歇後語】家家都安麥克風。

運用


語法功能

【英語翻譯】encourage the free airing of views
【德文翻譯】der Freiheitder Meinung sǎu βerung Bahnbrechen
【日語翻譯】広く言論(げんろん)の道を開(ひら)く
【法文翻譯】accordertoutelibertédeparole
徠【俄文翻譯】датьпростóрслóву

經典例句

● "要在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前提下,在統一戰線中努力創造團結、民主、和諧的氣氛,廣開言路,使大家的意見、要求、批評和建議能夠充分地反映出來。
● 徹底言論自由意義上的廣開言路就意味著輿論失控,政治信息失控,進而人心失控,社會思想開放活躍,專制崩潰。
● 於是中國歷代論客便總是拿廣開言路的明君與閉塞言路的昏君暴君做比較,指責後者,並總是一再樹立前者的榜樣。
● 中國歷代的明君賢臣,都或多或少地或實際或口頭地提倡廣開言路,納諫聽議。
● 但是,明世宗朱厚煾繼位以後,曾以"廣開言路"和"革故鼎新"自我標榜,於是朝野便有一批媚外之徒乘機為葡萄牙商人張目
廣開言路【成語】
廣開言路【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