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虱病

陰虱病

徠陰虱病是一種可以傳染的寄生蟲病。陰虱是一種寄生蟲,靠吸食人血為生,會寄生在人的陰毛和肛門周圍體毛上,叮咬附近皮膚。陰虱病主要通過性接觸傳播,也可通過被褥、衣帽等間接接觸傳播。夫妻常共同患病,以女性更多見。陰虱病主要癥狀為劇烈瘙癢;皮膚抓痕、血痂;青斑;可見陰虱、蟲卵;內褲上點狀血跡等。陰虱病的治療包括一般治療和藥物治療。剃除陰毛和衣物煮沸消毒是非常重要的治療手段;藥物用來殺滅陰虱和蟲卵、止癢、抗感染。伴侶也需要檢查和治療。治療效果大多良好,治癒后可能還會有短期的皮膚瘙癢,色素、青斑也可能會遺留幾個月。

就診科室


● 皮膚性病科

病因


● 陰虱病是傳染病,主要通過性接觸感染陰虱而患病。
● 陰虱是皮膚上的寄生蟲,靠吸食人血為生,每天吸血4~5次,吸血後由灰白色變為鐵鏽色。陰虱藏在陰毛和肛周體毛部位,發生性行為時,陰虱會離開陰毛部位,傳染其他人。
● 傳染源
● ● 陰虱病患者;
● ● 陰虱病患者接觸過的衣服、物品等。
● 傳播途徑
● ● 與患者性接觸;
● ● 或在外住宿,接觸不清潔的床墊、馬桶等。
● 易感人群
● ● 所有人都可患病。

癥狀


● 性接觸史
● ● 本人或伴侶與陰虱病患者有過性接觸;
● ● 或在外住宿,接觸不清潔的床單、馬桶。
● 主要癥狀
● ● 在陰毛區、肛周附近,或腋毛、胸毛區,出現劇烈瘙癢,晚間加重;
● ● 陰毛上有灰白色砂粒樣顆粒的陰虱卵和緩慢移動的陰虱,可見一半鑽入皮內,一半露出於皮外的陰虱;
● ● 皮膚上有抓痕、血痂;內褲上可有褐色血跡。
● ● 大腿內側、腹部及腰部皮膚上有灰青或淡青色的青斑,青斑可數月不消退;
● ● 配偶或伴侶有類似癥狀。
● 併發症
● ● 過度搔抓可引起毛囊炎、膿皰瘡和癤,合併細菌感染可引起紅疹、膿皰。

檢查


● 一般根據性接觸史、劇烈瘙癢、青色瘀斑、皮膚抓痕和血痂等癥狀即可進行診斷,不需要進行其他檢查。
● 必要時需要藉助皮膚鏡、放大鏡,如發現陰虱或蟲卵可以確診。

診斷


● 根據有性接觸史或其他感染史,陰毛區瘙癢,皮膚上抓痕和血痂、灰青色或淡青色斑等可做出診斷。
● 在恥骨部皮膚或陰毛區查見陰虱或虱卵可確診。放大鏡或顯微鏡更易觀察。

鑒別診斷


● 疥蟲感染和滴蟲感染也會造成瘙癢等癥狀,與陰虱病類似,僅僅依靠癥狀不容易鑒別,應該及時就診,請醫生通過身體檢查、皮膚鏡檢查等手段,排除相似疾病,進行確診。

如何治療陰虱病


治療原則

● 早期診斷,及時治療;
● 治療方案因人而異,根據醫生指導進行治療並定期檢查;
● 配偶或伴侶也要檢查和治療。

一般療法

● 剃除陰毛;
● 內衣褲、床褥、洗浴用品煮沸消毒,勤換洗,保持清潔衛生;
● 暫停性生活。

藥物治療

● 殺滅陰虱和蟲卵
● ● 百部酊,或中藥百部泡酒;
● ● 林旦洗劑、香波或霜劑;
● ● 馬拉硫磷洗劑;
● ● 撲滅司林;
● ● 硫磺軟膏;
● ● 苯甲酸苄酯乳劑。
● 緩解瘙癢
● ● 抗組胺劑。
● 治療感染
● ● 抗生素。

治癒標準

● 首次治療后4~7天複診,癥狀消失、體檢無虱蟲及蟲卵即為治癒;
● 治癒后瘙癢仍可持續一段時間,可用藥緩解;
● 青斑可能治癒后數月才消退。

危害


● 劇烈瘙癢、皮膚抓痕嚴重影響生活。
● 陰虱病可能引起毛囊炎、膿皰瘡、癤等細菌感染併發症。
● 陰虱病會傳染給配偶或伴侶,影響家人健康和家庭關係。

預后


● 堅持規範治療可以治癒。

預防


● 避免不潔性行為;
● 在外住宿時用自己的浴巾、毛巾;
● 在外住宿時用蹲廁,少用坐便器;
● 勤洗澡;
● 注意毛巾、床單、內衣褲的清潔,經常換洗並殺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