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櫚花
棕櫚花
棕櫚花,中藥名。為棕櫚科植物棕櫚Trachycarpus fortunei (Hook.)H.Wendl.的花蕾及花。長江以南各地多有分佈。具有止血,止瀉,活血,散結之功效。常用於血崩,帶下,腸風,瀉痢,瘰癧。
花蕾及花。
味苦、澀,性平。
歸肝、脾經。
止血,止瀉,活血,散結。
血崩,帶下,腸風,瀉痢,瘰癧。
1、治痔漏濃血不止:棕櫚花曬乾為末,空心米飲調下三錢。(《古今醫統》)
2、避孕:月經期內取(棕櫚)花6-10g。水煎服。(《青島中草藥手冊》)
內服:煎湯,3-10g;或研末,3-6g。外用:適量,煎水洗。
《本草拾遺》:“初生子戟人喉,未可輕服。”
4-5月花將開或剛開放時連序採收,曬乾。
棕櫚,又名棕、栟櫚、棕樹、山棕、棕葵花。喬木狀,高3-10米或更高,樹榦圓柱形,被不易脫落的老葉柄基部和密集的網狀纖維,除非人工剝除,否則不能自行脫落,裸露樹榦直徑10-15厘米甚至更粗。葉片呈3/4圓形或者近圓形,深裂成30-50片具皺摺的線狀劍形,寬約2.5-4厘米,長60-70厘米的裂片,裂片先端具短2裂或2齒,硬挺甚至頂端下垂;葉柄長75-80厘米或甚至更長,兩側具細圓齒,頂端有明顯的戟突。花序粗壯,多次分枝,從葉腋抽出,通常是雌雄異株。雄花序長約40厘米,具有2-3個分枝花序,下部的分枝花序長15-17厘米,一般只二回分枝;雄花無梗,每2-3朵密集著生於小穗軸上,也有單生的;黃綠色,卵球形,鈍三棱;花萼3片,卵狀急尖,幾分離,花冠約2倍長於花萼,花瓣闊卵形,雄蕊6枚,花藥卵狀箭頭形;雌花序長80-90厘米,花序梗長約40厘米,其上有3個佛焰苞包著,具4-5個圓錐狀的分枝花序,下部的分枝花序長約35厘米,2-3回分枝;雌花淡綠色,通常2-3朵聚生;花無梗,球形,著生於短瘤突上,萼片闊卵形,3裂,基部合生,花瓣卵狀近圓形,長於萼片1/3,退化雄蕊6枚,心皮被銀色毛。果實闊腎形,有臍,寬11-12毫米,高7-9毫米,成熟時由黃色變為淡藍色,有白粉,柱頭殘留在側面附近。種子胚乳均勻,角質,胚側生。花期4月,果期12月。
栽培或野生;生於村邊、庭園、田邊、丘陵或山地。長江以南各地多有分佈。
興奮子宮的作用。
1、《現代實用中藥》:“用於高血壓症,有預防腦溢血之功。”
2、《民間常用草藥彙編》:“治血崩,腸風,痢血,瘰癧。”
3、《全國中草藥彙編》:“降血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