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化性肌炎

骨化性肌炎

骨化性肌炎是肌肉逐漸變硬,發生骨化的一種疾病。多發生於20~30歲間的青年,男性多見。病因不清,可能與遺傳和外傷有關。臨床表現為局部肌肉變硬、變形,疾病發展到一定階段會出現鄰近關節僵硬和功能喪失。本病的治療方法有保守、手術及康復治療。在病程進展中,可導致肌質消損,關節強直,最終變成完全無力,只能做有限度的運動。因是良性病變,極少複發,但如手術切除不凈,則可繼續生長。

就診科室


● 骨科或外科。

病因


● 病因不清可能與外傷、遺傳等有關。

癥狀


● 骨化性肌炎主要表現為肌肉逐漸變硬,甚至骨化,一段時間后可出現鄰近關節僵硬和殘廢。根據臨床特點可將本病分為Ⅳ期:
● 早期(反應期)
● ● 腫塊增大快,鈣化快,消腫快。外傷1~2個月,直徑可達4~10厘米。
● 中期(活躍期)
● ● 活躍期可表現為發熱、局部皮溫高、壓痛、質硬腫塊,關節活動受限。
● 晚期(成熟期)
● ● 成熟期局部疼痛,出現殼狀骨性軟骨,肌肉萎縮嚴重,關節活動繼續受限。
● 恢復期
● ● 恢復期停止生長,常在1年後堅硬的腫塊變小,甚至可完全消失,一定時間可好轉。

檢查


● 目前,骨化性肌炎的常用檢查手段為影像學檢查和病理學檢查。
● 影像學檢查
● 主要是X線檢查,X線可發現骨骼有無萎縮等,且疾病不同時期具有不同的表現,有助於診斷骨化性肌炎。
● 病理學檢查
● 可了解病變組織的病理特點,是鑒別軟組織腫瘤良、惡性的重要手段。

診斷


● 醫生診斷骨化性肌炎根據病史、臨床表現、影像學檢查及病理學檢查。
● 表現進行性肌肉變硬,變形,甚至畸形,鄰近關節僵硬,喪失局部功能。嚴重者全身肌肉都可能出現僵硬。
● X線檢查顯示為軟組織內呈條形或團塊狀的,沿肌肉走向分佈的不同密度的鈣化影或骨化。
● 病理學檢查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軟組織骨腫瘤。

鑒別診斷


● 異位骨化、軟組織骨腫瘤和骨化性肌炎臨床表現相似,單純從表現來看很難鑒別,一定要及時去醫院就診,醫生通過檢查可進行診斷和鑒別診斷。

治療


● 根據病情和患者意願,骨化性肌炎可採用保守、手術及康復治療。
● 非手術治療
● ● 能夠治療和改善癥狀,對機體傷害較小,但不能徹底根除,可有以下方法。
● ● 消腫止痛,限制活動;疼痛劇烈的,可局部注射賴氨酸阿司匹林。
● ● 中藥熏洗或服用活血化瘀的中草藥,促進血腫吸收。
● ● 物理療法如超短波、蠟療、磁療等,可促進吸收、緩解局部癥狀。
● ● 手法按摩的目的是松解粘連。
● 手術治療
● ● 存在嚴重功能障礙的患者,應待骨化固定后再進行手術切除骨化組織,能夠基本或全部緩解癥狀。
● 康復治療
● ● 進行康復治療能夠防止粘連,恢復關節功能。

危害


● 骨化性肌炎可能影響受傷部位的功能活動,甚至導致相鄰近關節的僵硬和功能喪失。
● 進行性(先天)骨化性肌炎可累及全身,甚至會出現呼吸障礙或嚼肌骨化所致的慢性飢餓。
● 給患者帶來焦慮、抑鬱等心理問題,可影響家庭和諧和穩定。
● 在病程進展中,可導致肌質消損,關節強直,最終變成完全無力,只能做有限度的運動。

預后


● 治療效果較好。手術切除對創傷性(局限性)骨化性肌炎效果顯著,提高對骨化性肌炎的認識,早期診斷、及時治療對於改善患者預後有重要作用。

預防


● 骨化性肌炎病因不明,多認為和外傷及遺傳有關,所以預防骨化性肌炎要重視以下幾方面:
● 提高交通、生產等安全意識,防患於未然。
● 及時、有效地治療關節脫位、嚴重創傷等。
● 提高優生優育意識,有針對性的進行產前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