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衣

漢語詞語

雨衣,一般指由防水布料製成的擋雨衣服。雨衣適用的防水布料有膠布、油布和塑料薄膜等。現代的雨衣防水布料注重透氣性,常用的如特製尼龍和Gore-Tex等。透氣型雨衣利於人在穿著防雨時濕熱的水氣從雨衣內散出,增加其舒適感。

製作工藝


根據面料
現代社會經常使用塑料薄膜或經過處理的防雨布製作的雨衣,這類雨衣具有製作簡便、輕便柔軟、花色品種多和價格低廉等優點。生活中常見雨衣面料多種多樣,有錦綸牛津布、塗層面料、滌綸面料、PTFF(聚四氟乙烯)、Gore-Tex面料等,但對於戶外運動者來說雨衣的面料需兼具舒適性、透氣性。
膠布:雨衣的膠質附在棉布上,柔軟厚實,比較堅固。
防雨布:兩衣,防水性能好,但較單薄發脆。
塑料:雨衣攜帶方便,抗水性能好,價廉,但使用壽命不長。
雨衣
雨衣
牛津布:綿綸或滌綸經過特定織法得到的面料,易洗、快乾、手感鬆軟、吸濕性好、織物色澤柔和、布身柔軟、透氣性好、穿著舒適、有雙色效應等特點。
塗層面料:布料的內面塗上一層防水透濕塗料,如警察、登山者常用的雨衣,防水透氣效果較好,但價格高昂。
滌綸面料:面料最大的優點是抗皺性和保形性很好,但染色性差和吸濕透氣性差。
PTFF(聚四氟乙烯):穿著輕便、舒適,防水透氣性能較好,價格便宜。首先用于軍服、防護服的生產,之後用於運動服.帳篷等物品的製造,也是生化防護服的絕佳材料。
尼龍:產品光澤感較好,強力、耐磨性好,但在外力作用下易變形,故其織物在穿用過程中容易出現皺摺。
Gore-Tex:擋風、擋雨、舒適度、透氣性良好,由薄膜和高性能紡織面料複合而成,並採用新型的粘合劑進行密封,從而能夠提供持久的防水保護。
雨衣
雨衣
根據款式
雨衣款式主要有:斗篷型、H型、分體型、連身型、雙人騎行雨衣等,需滿足戶外運動者不同的需求,適用不同的運動環境,以騎行用雙人雨衣為例,雨衣在袖子結構上設計有拉鏈,在符合人體結構與手臂舒適性的基礎上更易穿脫;雙人雨衣可拆分成單人雨衣,在騎行過程中如果遇到突發情況可快速分開,使騎行者的安全係數得到了提升;在設計上將利用暗扣彌補雨衣在單人狀態下的完整性和實用性,使雨衣拆分為單人狀態時也有良好的防雨效果;和諧搭配色彩既能提高觀賞性也可以保證在能見度低的情況下讓騎行者更易被觀察到,從而提高安全性,因此較多採用熒光黃、熒光紅或者活力橙色,另外還要滿足便於攜帶和存放。
工藝分析
對於雨衣的工藝製作方面,市面上常見的雨衣縫製技術是採用包縫,穿著舒適性較差,不能徹底防止雨水的滲入。因此可使用電腦高壓PU熱封處理技術,加寬熱封帶,這樣可有效防止雨水從針孔縫滲入,增強雨衣的遮雨效果。

文化特徵


穿著方式
注意事項
1.防雨布雨衣遇水后要提起領子,輕輕抖落水珠,不要用手或毛巾擦拭,以防降低防雨性能。水珠抖落後,搭在陰涼地方晾乾,快八、九成千時,用熨斗燙一遍即可保持防水性能。收藏時要曬乾,不要擠壓。
2.防雨布雨衣被淋后,要在陰涼處晾乾,不要日晒和火烤,防止膠層變粘。平素不要與油類接觸,也不要用汽油洗刷,存放時要晾乾,最好撒些滑石粉。注意經常檢查,發現有粘連現象,應及時攤開晾乾。
3.塑料雨衣遇雨後只用軟布擦凈即好,不要曝晒、火烤,一般不用鹼性過大的肥皂洗刷。如塑料雨衣皺摺,可浸在80℃的熱水中一、二分鐘,衣皺就可消除。如發現有開縫或破洞,可以自己動手修補,先剪一塊比破洞大的塑料布復蓋,下墊細鐵絲網(或木板),用熱烙鐵熨一下,破洞或裂縫處便可粘合了。塑料雨衣開裂后,不要扇針線縫補,不然破洞會越來越大。
穿著禮儀
雨衣是具有特殊用途的服裝,穿雨衣不僅能有效地防雨,還比雨傘使用方便,因此深受人們的青睞。穿雨衣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到親友家做客,進門以後,應把雨衣脫下放到盥洗間,或交給主人放到適當的地方。如果隨手亂掛,淋濕主人家的衣物是失禮的。
2.乘坐公共車輛或計程車時,一定要脫下雨衣。只圖自己方便,穿者濕淋淋的雨衣在人堆里擠來擠去,也是不道德的。
3.到商店購物時,應盡量不要靠在其他顧客身上,以免沾濕別人的衣服;如果商店裡顧客較多,自己要在商店裡逗留較久,應該脫下雨衣。
4.到公共場所觀看電影、戲劇或參觀展覽會時,應像寄存大衣一樣把雨衣存掉,如該處沒有設置寄存處,則應把雨衣脫下折好,放在妥當的地方,盡量不要讓雨水滲出。
雨衣
雨衣
社會等級標誌
在美國社會,雨衣的顏色是一種顯著的社會等級標誌。

適用項目


垂釣、徒步、露營、登山、旅遊、野炊。

引證解釋


防雨的外衣。《左傳·哀公二十七年》“成子衣制杖戈”晉杜預註:“制,雨衣也。”唐許渾《村舍》詩之一:“自翦青莎織雨衣,南峯煙火是柴扉。”《元史·兵志四》:“凡鋪卒皆腰革帶,懸鈴,持槍,挾雨衣,齎文書以行。”茅盾《創造》一:“和這木櫥對立的,在右首的沙發椅之右,是一個衣架,擎著雨衣斗篷帽子之類。”

關聯詞語


同音詞:羽衣
近音詞:寓意 昱奕 予以 煜熠 玉儀 羽翼 羽儀 鬱悒 余憶 雨意 愈益 喻意 嵎夷 愉怡 郁儀 鬱邑 愉佚 鬱伊
開頭相同:雨散 雨別 雨鴉 雨袱子 雨潦 雨墮 雨珠 雨花台 雨蛙 雨燕 雨頭 雨斷雲銷 雨昏 雨零星散 雨過天晴 雨棟風簾 雨矢 雨席雲床
結尾相同:獰雨 迎梅雨 松雨 豪雨 朝雨 行雨 甚雨 片雨 楚雨 睡雨 斜風細雨 屋漏雨 潦雨 沈雨 連雨 霣雨 細雨 凝雨

歷史


1747年,法國工程師弗朗索瓦·弗雷諾製造出世界上最早的雨衣,他利用從橡膠木上獲得膠乳,把在布鞋和外套放在這種膠乳溶液中進行浸塗處理后,就可以起到防水的作用。
在英國蘇格蘭的一家橡膠工廠里,有一個名叫麥金杜斯的工人。1823年的一天,麥金杜斯在工作時,不小心把橡膠溶液滴到了衣服上。他發現后,趕緊用手去擦,誰知這橡膠液卻好像滲入了衣服里,不但沒有擦掉,反而塗成了一片。可是,麥金杜斯是個窮苦的工人,他捨不得丟棄這件衣服,所以仍舊穿著它上下班.
不久,麥金杜斯發現:這件衣服上塗了橡膠的地方,好像塗了一層防水膠,雖然樣子難看,卻不透水。他靈機一動,索性將整件衣服都塗上橡膠,結果就製成了一件能擋雨水的衣服。有了這件新式衣服后,麥金杜斯再也不愁老天下雨了。這件新奇的事兒很快就傳開了,工廠里的同事們知道后,也紛紛效仿麥金杜斯的做法,製成了能防水的膠布雨衣。後來,膠布雨衣的名聲越來越大,引起了英國冶金學家帕克斯的注意,他也興趣盎然地研究起這種特殊的衣服來。帕克斯感到,塗了橡膠的衣服雖然不透水,但又硬又脆,穿在身上既不美觀,也不舒服。帕克斯決定對這種衣服作一番改進。沒想到,這一番改進竟花費了十幾年的功夫。到1884年,帕克斯才發明了用二硫化碳做溶劑,溶解橡膠,製取防水用品的技術,並申請了專利權。為了使這項發明能很快地應用於生產,轉化為商品,帕克斯把專利賣給了一個叫查爾斯的人。以後便開始大量地生產,“查爾斯雨衣公司”的商號也很快風靡全球。不過,人們並沒有忘記麥金杜斯的功勞,大家都把雨衣稱作“麥金杜斯”。直到現在,“雨衣”這個詞在英語里仍叫做“麥金杜斯”(mackintosh)。
進入了20世紀后,塑料和各種防水布料的出現,使雨衣的款式和色彩變得日益豐富了。市面上出現了一種不沾水的雨衣,這種雨衣也代表了較高的科技水平。

歷史價值


雨衣所起到的作用主要是防止人被雨水淋到而使得身體或者身上的衣物變濕,從而影響人的健康。中國雨衣的使用人數具有相當的規模,而南方地區尤為典型。南方地區氣候類型為亞熱帶季風氣候,雨季長,一年之中降水次數多,降水量也頗大。雨傘也是常用的擋雨工具,但是遇到大雨大風情況下也避免不了行人在路上會被雨澆透而常常引發感冒發燒傷寒等癥狀。因此除了雨傘,在南方的家庭幾乎每家每戶都會備有雨衣,作為雨天出行的防水衣物。時代在進步,但是四季的更替交換以及氣象的變化一直保持其自己的規律運行著,不受人類活動的影響。人們雨天出行還是需要防雨服來保護自己,因此,雨衣一直以來都保持著其功能性,其設計前景具有比較廣闊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