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兒響來玉鳥唱

1964年胡松華杜麗華演唱歌曲

《馬徠鈴兒響來玉鳥唱》是上世紀六十年代電影《阿詩瑪》的插曲,它用優美抒情的曲調,歌頌純潔堅貞的美好愛情,用活潑歡快的旋律,表現追求幸福生活的愉快和熱情,具有強烈的民族色彩、戲劇效果和音樂藝術魅力。

簡介


電影《阿詩瑪》插曲播放片段
電影《阿詩瑪》插曲播放片段
《馬鈴兒響來玉鳥唱》是上海海燕電影製片廠攝製的音樂故事片《阿詩瑪》中的插曲。
這是一首充滿雲南彝族撒尼風味的音樂作品,根據長期流傳在雲南彝族撒尼人民中間的長篇故事歌創作而成。歌曲表現了撒尼人反抗壓迫和追求自由幸福的意志,歌頌了勞動、勇敢和愛情。曲調跌宕起伏,詞意比喻生動,並富有撒尼民歌特點的襯詞,為多段詞敘事性的民歌,經男女聲對唱和男女聲二重唱演繹,更具戀歌特色,是一首廣受歡迎的抒情歌曲。

歌曲歌詞


《馬鈴兒響來喲玉鳥唱》
曲比阿烏、牟玄甫演唱《馬鈴響來玉鳥唱》
曲比阿烏、牟玄甫演唱《馬鈴響來玉鳥唱》
馬鈴兒響來喲玉鳥兒唱
我陪阿詩瑪(阿黑哥)回家鄉
遠遠離開熱布巴拉家
從此媽媽不憂傷,不憂傷
不憂傷
蜜蜂兒不落喲刺篷棵
蜜蜂落在喲鮮花上
笛子吹來喲口呀口弦響
我織布來你放羊
我織布來你放羊
哥哥喲想給帽子喲
妹妹喲想奪鏡子喲
哥哥閃在大樹旁
馬鈴兒響來喲玉鳥兒唱
我和阿詩瑪(阿黑哥)回家鄉
遠遠離開熱布巴拉家
從此我們不憂傷不憂傷
不憂傷
哥哥像頂帽子蓋在妹妹頭上
妹妹像朵菌子生在哥哥的大樹旁
馬鈴兒響來喲玉鳥兒唱
我和阿詩瑪(阿黑哥)回家鄉
遠遠離開熱布巴拉家
從此我們不憂傷不憂傷
不憂傷
不憂傷

歌曲作者


葛炎,男,漢族,1922年出生於上海市,原籍浙江省杭州市。中國著名電影作曲家。1936年參加革命,加入“我們的兒童劇社”。1938年入延安青訓班學習,開始音樂創作生涯。抗戰時期寫過救亡歌曲《春耕曲》。後任八路軍129師先鋒劇團、抗大總校文工團、東北軍政大學文工團音樂隊隊長兼指揮。建國後任東北電影製片廠作曲,1950年調人上海電影製片廠任作曲組組長。他參與製作和作曲的電影有 《芙蓉鎮》、《高山下的花環》、《秋瑾》、《筆中情》、《天雲山傳奇》、《從奴隸到將軍》、《渡江偵察記》、《阿詩瑪》、《枯木逢春》、《老兵新傳》、《聶耳》、《天仙配》、《南征北戰》等,是音樂故事片《阿詩瑪》的編劇、作曲。同時還創作了《歡樂的火把節》、《百萬雄師過大江》等優秀樂曲。其中《阿詩瑪》獲西班牙最佳舞蹈片獎,《芙蓉鎮》獲上海文藝創作優秀創作獎、影片獎、音樂創作獎,金雞獎最佳音樂獎提名、上影小百花最佳音樂獎。
劉瓊,原名劉伯瑤,男,漢族,1912年8月11日出生於湖南省湘陽縣,中國著名的電影演員和導演。他主演的電影有《女籃五號》、《海魂》、《牧馬人》、《不了情》、《國魂》、《大涼山恩仇記》、《武松與潘金蓮》、《杜十娘》、《亂世佳人》、《生死離別》等。他主演的話劇有《長恨歌》、《文天祥》、《海國英雄鄭成功》等。他執導的影片有《女附馬》、《喬老爺上轎》、《阿詩瑪》、《李慧娘》、《青春之歌》等。其中《阿詩瑪》在1982年西班牙主辦的第三屆國際音樂舞蹈電影周上榮獲最佳舞蹈片獎。《李慧娘》獲得1981年文化部優秀影片獎。1988年獲中國電影金雞獎表演特別獎。他是中國影協第三、四屆理事。

發行信息


發行時間196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