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模線
合模線
合模線又稱溢料線:過量的塑料在模具接合部位流出,切除溢邊后仍留下可見的痕迹、有時稱模痕或界麵線,也指由於物料流入塑模部件之間的縫隙而在塑件或鑄件上產生的縫跡,或製造塑模的主體模型下的接合縫,用以表明塑模在該處分成兩半或分成幾個部分。
通常,在塑件上的合模線痕迹取決於模具的精度。一般情況下,由於加工精度不高,致使模具配合不良,在塑件上出現明顯的合模線痕迹,甚至產生飛邊。為此,除必須要求模具具有高的加工精度外,還要求在模具計時應注意以下三點:
①合模線應位於塑件上不明顯的部位;
②合模線應位於塑件上易於去掉飛邊的部位;
③合模線最好設在平面上。
通常,用鋼材加工的模具,易於出現飛邊。鑄鋁模具和銅鎳合金電鑄模具精度高,飛邊少。
模具的陰模和陽模必須配合嚴密,要避免輪廓或階梯型合模線出現。如果合模線必須設計在製件的側壁上,則製件側壁
表面應設計成下圖1所示的結構,兩邊間的距離為0.254~0.381mm。在可能的情況下,側壁上可設計0.254mm的凸圓,如下圖2所示。
圖2
圖1
由於模塑件表面需要修整,所以在合模線處設計一個半徑為0.381~0.794mm的圓弧邊,如下圖3所示。在設計側壁有溝槽的製品時,應從上部留出一段距離,如下圖4所示。此距離大約為1.98~2.36mm,這樣容易去除飛邊。在設計合模時,盡量採用圓形面合模線,因為圓形面合模線要比直形或畸形面合模線設計起來更容易些。
圖3
圖4
造成合模線毛邊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工藝控制方面,常常是由於過分充填,注射壓力過大或鎖模力不夠造成的,二是模具方面的原因。解決的辦法是:
①先不要注滿物料,看—下沒毛邊時,然後延長注射時間,再增加保壓時間;
②增大鎖模力,鎖緊模具;
③維修模具,將毛邊大的部分燒焊,然後再研磨拋光達到規定尺寸。
吹塑成型后的合模線,一般在制品的側面,對有四角或矩形截面的容器來說,為了避免壁厚不均,有時合模線設在對角線上,脫模方便,在合模線周圍設計若干條與合模線同樣的條紋,掩飾製品的表面。但是橫跨合模線的雕刻文字和複雜的雕刻圖案,合模時容易出現錯位,還是不用為宜。吹塑成型製品越大,合模線越明顯。
由於吹塑成型不用凸模,而且吹塑製品的收縮大,所以脫模斜度即使是零也能夠脫模。有時為了減少拐角部位厚薄不均勻的現象,將這一部位的脫模斜度取為1/60,深部取為1/15,表面帶皮革紋和梨皮狀圖案時脫模斜度必須為1/15以上。
製品合模線的設計,即模具分型面的選擇,應以製品容易從模具中順利地脫出為原則。某些形狀複雜的吹塑製品有時需要選用不規則的分型面,甚至要用三個或多個合模線,採用可移動的組合分型面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