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需量

計量結算期內客戶用電平均功率

最大需量是指計量在一定結算期內(一般為一個月)某一段時間(我國現執行15 min)客戶用電的平均功率,保留其最大一次指示值作為這一結算期的最大需量。

按最大需量計收基本電費時,客戶必須安裝最大需量表。

需量電費=需量指針×倍率×需量電價

背景介紹


根據《銷售電價管理暫行辦法》規定,大用電用戶採用的兩部制電價中,基本電費有2種計費方式,按變壓器容量計費和按最大需量計費。用電用戶的變壓器容量一般是固定的,因此按變壓器容量計費操作簡單,便於計算。按最大需量計費,由用戶按需申請,按需用電。用戶選擇按變壓器容量計費還是按最大需量計費,應從滿足生產需求、節能、降低用電成本、可操作性等方面考慮。

影響因素分析


電網運行操作紛繁複雜,影響最大需量的因素有很多,找准這些因素,才能對最大需量進行有效控制。
對採用最大需量計算基本電費的用戶和供電企業來說,最大需量的準確性至關重要。而實際工作中,我們往往只重視電能表基本誤差對計量準確性的影響,而忽視了最大需量對計量準確性的影響。其實有許多因素將影響最大需量的準確性,如需量的誤差、需量的設置、抄表例日的調整、雙電源供電客戶倒負荷或合環運行等;針對以上影響因素進行分析、探討,為公平、公正、準確的計量最大需 量提出了意見和建議,對做好電能計量管理及優質服務具有重要意義。

電網檢修

每年的電網設備檢修中,調度都要進行大量的操作,在操作過程中的先後順序,都會影響最大需量。例如,1座110kV變電所檢修,停送電操作時,是先轉移負荷,還是先停送110kV線路,對需量的影響是很大的。

事故處理

油田電網每年都會因異常天氣和外力破壞等原因發生各種事故,並且事故都帶有突發性。其中110kV線路和35kV線路跳閘時,常常造成所帶的變電所停電,在恢復送電時,時間的控制,運行方式的安排,都將涉及最大需量。可見,電網發生事故時,對最大需量的影響,必須通過認真總結,措施得當,才能加以控制。

處理缺陷

在電網的運行過程中,經常會遇到緊急缺陷的情況,對緊急缺陷進行停電處理時,根據現場情況有時需要擴大停電範圍,這就需要對運行方式進行調整,當進行以上操作相鄰系統需量空間裕度不足時就會導致最大需量的發生。

系統接地

當35kV系統發生單相接地時,需要對接地故障點進行隔離,這就需要轉移負荷,在選線轉移負荷的過程中,如果調度未及時調整運行方式或遇到另一系統沒有需量空間的情況,如果直接將負荷轉移到沒有或需量空間裕度不足的系統,就會導致新的最大需量的發生。

電廠停機或出力調整

調度管轄著3座自備電廠,其中油田熱電廠由於省調的命令,發電機出力經常在晚22時以後進行調整,燃機電廠發電機是天然氣發電,由於天然氣壓力的不足,造成出力下降或當發電機發生故障停機、或者出力調整過多時,由於調度沒能及時得到相關的信息,錯過了負荷調整的最佳時間,經常造成最大需量的增加。

改變方式

由於電業局有檢修工作或處理緊急缺陷,防止主變過負荷,需油田轉移部分負荷,當運行方式改變后,調度需要做好記錄,並做好交接工作,防止因記錄不清,在進行其他工作操作時導致需量發生。

彙報不及時

當系統發生跳閘事故時,相關值班人員不能在第一時間將事故信息及時反饋給調度,當調度了解清楚事故相關信息后,已經錯過最佳負荷調整時間,需量已產生。

存在的問題


兩部電價制的基本電費可按變壓器容量或最大需量進行計算。但現行基本電費的計量中對最大需量的計量規定存在種種問題,不利於最大需量的執行。應對現行最大需量計量收費規定進行進一步完善說明,以利於採用最大需量計算基本電費,促進用戶控制需量和提高變電設備的經濟運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