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大倫
區大倫
區大倫(?—1628),1628代學者。字孝先,廣東省佛山市高明鎮阮埇村人。
區大倫少年時即富有正文感。中舉人後與胞兄區大相到設在南京的太學學習。時海瑞掌太學,名聲很大,大倫同他交情甚厚。萬曆己丑年(1589)中進士,出任山東東明縣知縣。他愛民如子,勸導農民勤耕作,講禮讓,對有因荒年而被迫賣了子女的,都替他們贖回來,又將稅契的餘款買耕牛數百頭,給缺牛者使用。后調任御史,因上疏(奏章)勸諫神宗皇帝應親自主持郊祭典禮,引致神宗不高興,被革職還鄉。現佛山市高明區荷城街道阮埇村有故居遺址留存。
回鄉后,建一小屋,題名煙霞圃,耕田讀書,生活清苦,但處之泰然。常穿著一件已經穿了20年的粗布長衫,後面已經破了洞。地方上人士多不識他就是鼎鼎大名的進士區大倫。有人要周濟他,他都寫詩婉拒了。在鄉幾年,專心研究學問,從各地來請教的人愈來愈多,他和這些人共同興建了“滄溪”、“蓬山”兩間書院,作為講學之所。區大倫和哥哥區大相倡議建起靈龜塔。
光宗登位(1620—1621),區大倫被起用為光祿寺丞,後轉任南京太常寺少卿、國子監祭酒和掌管翰林院等職。他恢復和擴展了湛甘泉書院,在此講學。主張批判狂放的大言空談者,鼓勵堅持操守的實幹者,以挽救日益敗壞的社會風氣;排斥儒佛結合的非正統的儒家學說,制止宦官相互勾結的惡習,以保衛正統儒家學說,有助於經世實用。熹宗年間(1621—1627),他向朝廷上疏《聖學三札》,得到熹宗採納,被任用為大理寺少卿。入宮講解《經》義,但遭到宦官嫉妒。后改任南戶部侍郎。時宦官氣焰正盛,戶部屬員多有依附宦官的,被大倫彈劾,這些人蓄意中傷他,結果再被革職回鄉。到崇禎登位(1628)大倫被恢復原職,但未成行便病逝家中。
著有《大學定本》、《四書翼》、《南都會講錄》、《端溪日錄》、《崇正辟邪錄》、《端溪詩稿》、《江門游稿》、《江州存稿》等書。